腰椎是身體的“中流砥柱”
它承載了上半身所有的體重,
久坐、肥胖、缺乏運動等
都給我們的腰椎造成巨大的負擔。
腰痛年輕化的現象日益嚴重,
有些人可謂是“二三十歲的人,五六十歲的腰”。
保護及治療腰椎疾病的首要原則,
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
正確、合理地使用腰部,
減少腰部過勞、受傷的機會。
椎間盤突出好發于12-55歲之間的人,不過25歲以下發生的機會比較少見。而其中大約有80%為男性患者。這些人通常都有早期創傷的病史。
什么是椎間盤突出?
在這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椎間盤!
椎間盤的位置及解剖構造:
(1)表示我們的椎間盤位于兩個脊椎之間;(2):椎間盤由兩個部分所組成,分別是髓核及纖維環, 髓核位于椎間盤中間;而纖維環就包覆在髓核的外圍。
髓核:由極具黏彈性及柔韌的多糖體和水分所組成,所以可以吸震,減少脊椎間的壓力。
纖維環:由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交織而成,按同心圓排列的緻密組織,具有韌性,可以保護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圍突出。
簡單來說,椎間盤可以看成是一顆水球,里面充滿水分,而外面由橡膠把水包起來,使水不會外漏。
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椎間盤承受來自脊椎間的壓力,假如承受突如其來的沖擊力或是長時間受到不平衡的壓迫,剛開始可能只是讓纖維環產生形變,更嚴重的會使得髓核有可能沖破纖維環,再從韌帶的間隙壓迫到我們的脊神經,這些都稱之為椎間盤突出。
而一開始說到12-55歲的人比較容易好發,是因為這時候髓核的水分比較多,比較容易因為壓力失序,而有椎間盤突出;反之隨著年紀變大,髓核的水分減少,就不容易椎間盤突出了。
因為組織結構 (脊椎前后韌帶的大小不同),及人類生活習慣 (多彎腰的生活型態),通常都是椎間盤前側受到比較多的壓力,使得髓核往后跑。
椎間盤突出的分類
1. Annular:纖維環在髓核的壓迫下產生形變,往后壓迫脊神經。
2. Nuclear:髓核受前側壓力而往后跑,壓迫到脊神經。
3. Mixed:綜合型,除了跑出去的髓核壓迫到脊神經,還有碎裂的纖維環壓迫到脊神經。
椎間盤突出影響因素
不良的坐姿:
椎間盤前側長時間受壓,使髓核往后突出。
不良的坐姿長期下來,會使脊椎活動度變差,也會使得一側肌肉縮短,比如說:腰大肌,會使的我們的癥狀更為嚴重。
如下圖所示,腰大肌連接我們的腰椎和股骨,當這條肌肉變緊的時候,椎間盤雖然看起來很像后側受力,要把髓核推回來。但實際上,反而因為肌肉變緊,而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而且如果有椎間突出的患者,反而會因為后面的椎間盤過度被夾擠,而使病癥更嚴重。
頻繁的彎腰動作:
增加前側受到壓力的機會,使髓核往后突出。
缺少脊椎往后做伸展的動作:
往后伸展可以把在留在后面的髓核擠回來,減少髓核突出的機會。
肥胖:
特別是腰部肥胖者容易增加腰椎負擔,腹部與下背肌肉也容易有較無力的情形,增加椎間盤突出的危險性。
椎間盤突出癥狀
1. 肩頸疼痛、下背痛,疼痛可能會延伸到四肢。
2. 患側感覺異常。
3. 坐骨神經痛或頸部神經痛,肢體麻痺,嚴重時甚至肌肉無力、萎縮。
4. 咳嗽、彎腰加劇。
椎間盤突出的診斷
椎間盤突出可藉由身體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動作測試(如反復彎腰、坐骨神經張力測試等)及影像學檢查(如X光片、核磁共振攝影(MRI)或電腦斷層掃描(CT)等)診斷。
一般而言,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癥狀常有方向性,即往一個方向會令癥狀加劇,而反方向動作會使癥狀減輕,例如坐久下背酸痛(腰部彎曲),而走路會減緩癥狀(腰部挺直)。
緩解腰背痛
如果你已經出現腰背疼痛,不妨經常做這幾個動作。
小燕飛
1
俯臥在稍微硬點的床上,兩臂伸直,貼在身體兩側,頭部、肩部、雙臂向后上方抬起,同時,雙腿伸直向上抬高,使整個身體像一只飛翔的燕子,保持約5秒后放松落下,休息3~5秒。
根據個人情況,可每天堅持做10~30次。
拱橋
2
腰肌力量較弱或肥胖人群做小燕飛可能會有些費力,可選擇“五點支撐”的方法鍛煉腰背部肌肉。
仰臥在床上,屈膝,雙肘部及背部頂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頭、雙肘和雙腳五點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持續3~5秒,然后放松腰部肌肉,放下臀部休息3~5秒。
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做20~40次。
靠墻深蹲
3
雙腳分開,腳跟距墻壁60厘米,背部靠墻,挺直腰背,緩慢下蹲,腳跟不要離地,也可以雙手握拳前伸。
大腿和小腿的角度最好在90度,保持呼吸3~5秒,還原站姿。動作開始時要慢,可逐漸加快,5~10個為1組,每次做1~2組。
活動過程使用正確的姿勢
4
①搬重物時:
盡量減輕手袋的重量,過重的手袋會增加腰椎壓力,從而增大腰痛的風險。不要單手提重物,雙肩背包可以使腰椎均勻受力,比單肩挎包更好。
搬任何東西,不要彎腰(背與大腿呈90度),正確的方法是先活動一下腰部,然后蹲下來,將東西抱在懷里,再慢慢站起身。注意用力不要過猛。搬舉物品,重物不過腰、輕物不過肩。
②坐姿:
從 “葛優躺”的火爆程度,就能看出大家對這個姿勢有多喜愛。
但半躺姿勢讓肌肉、韌帶處于松弛狀態,失去原有的固定作用,脊柱生理曲度變直,久而久之造成連接腰椎的椎間盤突出。
坐著相對站、躺,對我們腰椎壓力比較大,所以避免長期久坐,最好能20分鐘就起來活動,且盡量不坐沙發。
正確的坐姿應該:
1. 選擇髖關節高于膝關節的椅子。
2. 椅背角度約110度,并在頸椎、腰椎的地方有支撐,以支撐脊椎。
3. 手放在椅子扶手上,手肘大于90度,并讓前臂水平地面。
4. 能夠雙腳踩地。
③睡姿:
仰臥時:可在小腿下墊一個小枕頭(不要太厚),抬高下肢,既有利于血液回流到心臟,也會放松腰部,一舉兩得。
側臥時:右側在下(減輕心臟負擔),在兩腿膝關節中間墊一個薄薄的小枕頭,可以使腰椎完全放松。
枕頭:正確高度的枕頭應該要能完整支撐頸椎,在正躺下,下巴水平我們的身體,側躺時也能讓頸椎與身體成一直線。而太高或太低都會造成頸椎的壓力。
正常腰椎都有一個向前的彎曲度,長期睡在硬床墊上會令這種彎曲消失,肌肉纖維會一直處在緊繃狀態,一旦劇烈活動,就會發生急性腰椎間盤突出。
但床墊過軟會讓脊柱在睡眠過程中凹陷變形,使腰部肌肉時刻處在緊張狀態,拉伸能力變弱。
床墊的軟硬度,以躺在上面腰部沒有明顯下陷最為適宜。
床墊: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躺下去不應下陷超過五公分。并且使我們脊椎成一直線。
小貼士:
保護腰部,堅持運動鍛煉也是很重要的。正確的腰背部鍛煉可增強腰部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組織的力量和彈性,改善腰椎椎間關節的功能,增強腰椎的穩定性。而且適當的活動,還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疲勞、舒筋通脈、活血化淤,有助于緩解局部的疼痛和組織的粘連;同時還可以緩解肌肉緊張和痙攣,預防腰椎盤突出,防止腰部肌肉的廢用性萎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