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5月3日消息,冒充網站客服“辦理退款”套走現金、冒牌“好友”發來QQ信息急需用錢、PS圖片敲詐勒索……這些圍繞智能手機、社交軟件進行的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方式,伴隨互聯網的普及不斷發生在我們周圍。這些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是如何進行的?是否真的防不勝防?央視記者深入到福建、江西、湖南、廣西等地進行了調查采訪。
福建龍巖市新羅區是“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系會議”確定的七個重點地區之一。網購詐騙活動猖獗,主要以“交易不成功給客戶退款”等各種借口為由,通過釣魚網站或直接騙取買家的相關信息。那么,騙子是如何進行詐騙的?
網購衣服接到電話要退款,點擊退款鏈接被盜錢
幾個月前,家住浙江麗水的崔先生在某網絡購物平臺買了一件衣服。沒過多久,崔先生接到了一個自稱是客服人員的電話,說他的訂單有問題,要給他辦理退款。
受害人崔先生:他當時就是說你在我們某某某商鋪里,他商鋪名字說的是對的,買了一件什么樣的衣服,衣服的特征他也形容了,都是準確無誤的。店鋪里我留下的電話號碼、我的收貨地址他都知道,都說了。
于是,崔先生按照對方的要求,通過網絡聊天工具加其為好友,并點擊了對方發過來的“退款鏈接”。
受害人崔先生:讓我點進去之后他又說把銀行卡號輸進去,輸密碼登錄上去。登錄上去之后他管我要短信驗證碼,我就把驗證碼報給他了。電話掛了之后就有短信通知,我就發現卡里兩千塊錢就已經沒了。
釣魚網站獲取銀行賬戶信息
發現被騙后,崔先生立即報警。警方偵查發現,犯罪分子的藏身地點指向了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當地民警告訴記者,崔先生點擊的鏈接是個“釣魚網頁”。民警給記者展示了一個類似的網頁,整個頁面和某網購平臺很相似。記者在身份證、賬號、密碼欄里隨機輸入了一串數字,點擊提交。民警通過另一臺電腦,立刻看到了記者填寫的內容。
記者:犯罪分子主要是通過這個來掌握受害人的什么信息呢?
龍巖市公安局新羅分局網安大隊二中隊中隊長鄧元斌:個人信息,主要是銀行賬戶,銀行賬戶綁定的手機號碼,密碼也可以。你那邊填的什么密碼我這邊都能看到。
民警告訴記者,犯罪分子獲取信息后,直接將受害人賬戶里的錢取出,購買不易追查的各種游戲點卡,再將這些游戲點卡出售牟利。
訂單信息從網上購買 一天要買50到100條
受害人崔先生之所以會相信騙子,并點擊“釣魚網頁”,主要是因為對方說出了只有崔先生和賣家才知道的訂單信息。那么,這些信息騙子是怎么知道的呢?“釣魚網頁”又是從哪里得來的?
記者在龍巖市看守所見到了涉嫌網購詐騙的小黃,他告訴記者,網上可以輕易地買到網購訂單信息。
犯罪嫌疑人小黃:這個是要每天買的,一天有時候要買個五十條,有時候買個一百條。
記者:是從一家就可以買五十條一百條,還是要分好多家?
犯罪嫌疑人小黃:一家。
據警方介紹,在他們查獲的作案電腦里,大都存有數萬條的網購訂單信息,包括姓名、訂單號、電話、地址等等。騙子往往會冒充客服人員,用獲取的信息騙取信任。
犯罪嫌疑人小黃:這邊核對好了,一般有一部分買家會相信。
記者:成功率高嗎?
犯罪嫌疑人小黃:成功率現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吧。
冒充買家向賣家套取訂單信息
那么販賣信息的犯罪分子又是怎么拿到這些信息的呢?今年只有20歲的小董就曾經在網上套取過訂單信息。一般來說,他會先在某家網店的“交易記錄”一欄中找出剛剛成交的信息。然后冒充買家,以寫錯地址等為由,要求網店的客服人員把訂單信息發過來“核對”。
記者:客服不核實你的身份嗎?
犯罪嫌疑人小董:有些會核實,有些不會。
記者:大概你做十個,能有幾個把信息發給你?
犯罪嫌疑人小董:十個有一兩個。
租用釣魚網站,每月租金一千多元
小董說,他所在的團伙有7個操作員,一天可以獲取幾百條訂單信息。信息到手后,團伙頭目將其打包賣給網購詐騙的犯罪嫌疑人。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僅是“訂單信息”,在網購詐騙的整個鏈條中,各個環節都有人提供專門服務。
記者:釣魚網頁是哪里獲得的呢?
犯罪嫌疑人小黃:跟別人租。
記者:租?
犯罪嫌疑人小黃:對,一個月一千多塊,一千五到一千八這樣子。
記者:去哪里租呢?
犯罪嫌疑人小黃:就是上網加QQ聯系。
還有騙子使用的電話卡、銀行卡,甚至用于申請賬戶的身份證,在網上都有人兜售。警方介紹,雖然銀行和電信業都規定開卡必須實名制,但一些人為了利益,用自己的身份證實名登記銀行卡、電話卡,隨后成套地賣給騙子使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