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部分中的包含關系
1、人生觀的主要內容:人生觀的主要內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統一為一個有機整體。
2、中國革命道德的主要內容:(1)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3)始終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樹立社會新風,建立新型人際關系;(5)修身自律,保持節操。
3、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家庭美德的基本內容: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4、我國的實體法律部門包括: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我國的程序法律部門包括:訴訟法和非訴訟程序法。
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容: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建設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建設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6、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公平正義、人權保障、正當程序。
7、公平正義是指社會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合理、平等分配和占有。一般來講,公平正義主要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救濟公平。
8、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憲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護和司法保障。憲法保障是人權保障的前提和基礎。
9、人權是法律權利的內容和來源,法律權利是對人權的確認和保障。人權包括個體人權和集體人權。
10、政治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政治活動的權利和自由的統稱。它的行使主要表現為公民參與國家、社會組織與管理的活動。政治權利包括選舉權、被選舉權、政治表達的自由、民主管理權、監督權等。
11、表達權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表達自己對國家公共生活的看法、觀點、意見的權利。典型的表達方式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和示威等。
12、監督權是指公民依據憲法法律規定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活動的權利。一般認為,批評、建議、申訴、檢舉、控告是憲法法律賦予公民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一種監督權。
13、人身權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權利,包括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住宅安全權、通信自由權等具體權利。人身權利是公民參加國家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基礎,是公民權利的重要內容,一切組織和個人都負有不侵害他人人身權利的義務。
14、生命權是指維持生命存在的權利。擁有生命是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權利,享有生命權是人享有其他各項權利的前提,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生命權包括生命安全維護權、防止生命危害發生權、改變生命危險環境權等。
15、人身自由權利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等行為侵犯的權利。人身自由是人們一切行動和生活的前提條件。人身自由,首先是指人的身體不受拘束;其次是指人的行動自由;最后是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剝奪。
16、人格尊嚴權利是指與人身有密切聯系的名譽、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權利。人格尊嚴主要表現為人格權,它是公民參加社會活動時應當享有的資格。人格尊嚴的基本內容包括: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
17、住宅安全權也稱住宅不受侵犯權,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場所不受非法侵入或搜查的權利。住宅安全權包括以下內容:任何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任何公民的住宅不得隨意搜查,任何公民的住宅不得隨意查封。
18、社會經濟權利是指公民要求國家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積極采取措施干預社會經濟生活,加強社會建設,提供社會服務,以促進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保障公民過上健康而有尊嚴的生活的權利。它以生存權為核心,具體包括生存權以及與這項權利密切相關的勞動權、休息權、社會保障權、物質幫助權等。
19、我國憲法法律規定,宗教信仰權利與義務主要包括:第一,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第二,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第三,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反對外來勢力支配和干涉中國宗教的內部事務。
20、我國公民的權利救濟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種:司法救濟、行政救濟、政治救濟與社會救濟、自力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