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的書不算多,檔次也一般,但養成了夜讀舊書的習慣。每到夜間,我就精神,手捧一本舊書,就如吃山珍海味一樣感覺特好。由于喜歡“老書”、舊書,收集老舊書籍是我的一大癖好。我每得一本舊書,高興的如獲至寶。夜讀時,我仿佛就成了一株饑渴的小樹,吸吮著豐富的營養,使每條纖細的血脈都駐留在飄香的文字里,讓心田更加富實肥沃。
我夜讀舊書隨意些,不像古代人讀書那么講究,如凈手焚香跪拜等。但古人對讀書的虔誠用心態度卻值得我們學習。
一次讀王國維的書,開始有“頓開茅塞”之感覺,當再用心讀時感覺和心境就變了。王國維先生說:“古今之成就大事業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第一次讀這段話時,只覺得精辟地描繪了成功者從立志進取到成功的三種心境。后來再讀時,覺得不僅讀之朗朗上口,韻律也美,這才感到“心明眼亮”了。再后來,我從舊書攤上買到一本秋雨散文,在這本書中看到了王國維先生的經歷時,才頗有些驚訝和震驚,驚嘆之余,又暗暗慶幸我們自己今天所處的時代是多么幸運啊!
夜讀舊書,其實也如看電視電影一樣,只是歷史的文學多一些,雖不如電視娛樂性強,但在古往今來中,仿佛在舊書中看到了時刻游動著無數熟悉和仰慕的面孔,讓我激動不已,讓我用心讀下去。我就想我怎樣才能以果實的形式完善自己,怎樣讓那些堅韌豐富的文字成熟自己。親近那些文雅動人的文字,就猶如親近偉人和大師們高傲和孤獨的靈魂。
夜讀舊書,能做到專心用心。一個人的世界,往往能全身心的投入,達到一種忘我的癡迷,一種為獲取知識或汲取真理而達到如饑似渴程度的境界。“書是人類最好的營養品”,“饑讀之以為食,寒讀之以為裘”,當你真正沉浸于其中時,一定會感悟到這一點的。雖然讀書的目的有不同,但對我們來說,多讀一些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益的書籍要比那種單純追求娛樂和眼球刺激為目的要高明得多。“書到用時方恨少”,“生當傲骨做人杰”,一是說書中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二是說知識把人的修養氣質秉賦到相當高的境界。我們只有用心駕駛理想的航帆才能從中撈取更多的珍珠。
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尤其是晚上,耐不住的寂寞,受不了的誘惑,會浪費很多應用于讀書的時間。也會有實在無聊的時候才把目光盯在書籍上,信手翻一翻,一旦有了事兒做,就又把它扔到了一邊。這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實際上正暴露了你對讀書持有的那種可讀可不讀的態度,暴露出了治學求問方面的弱點。讀書的目的,是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認識改造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本領,提高我們把握生活的駕馭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對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你真誠地進入了書的殿堂,書會同樣以它的真誠來回報于你。經常讀書做學問的人方能體會到“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的新境界。
讀書要把心靈當作一面鏡子,把書當作最好的朋友,形成一種默契。記得一位作家曾這樣寫到:海德格爾認出了梵高那雙鞋子無限的意義。歐文斯通又使梵高的《向日葵》補了新的內容。雨果注視著艾菲爾鐵塔,法國的每一條街道都在他的血液里運行。你能說這種感覺不是心與心的交流嗎!
夜里,那些舊書中的文字經常使我的目光穿越了一切的障礙,我的孤獨便阻攔了身外的騷動。心臟的跳動循環著文字的節奏蹣跚而行,似乎在每一處都有一片美麗的風景,仿佛在內心深處孕育著更深刻的哲理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