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婚姻,就是有時候你很愛他/她,有時候很想一槍崩了他/她。大多數在買槍的路上遇見了他/她愛吃的菜,買了菜卻忘記了買槍。童書媽媽寫在前面:
童書媽媽的文章里很少出現愛情主題,近三年大概一年一次;這樣稀缺的話題還要分出一部分來引導孩子的愛情觀。
探討中年婚姻中的愛情,那更是少之又少。
作為一個核心讀者為中年父母的公眾號,不知不覺中我們都快要默認了——中年夫妻,還配談愛情?
“跟年輕人談婚姻,跟中年人談愛情”這不是世界上最蠢的事嘛?!
育兒也育已,誰能保證漫長一生永遠精明、不犯傻?永沒有犯過傻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所以在這個梔子花開的時節,今天就來“純純”的談愛情,中年人的愛情。
30 的父母們,我們才不是只讀育兒書,全靠共同協助娃升級打怪而勉力維持婚姻的無性生物。
這屆中年夫妻相互之間最時髦的稱謂是“隊友”和“豬隊友”,雖然直達本質,向后浪們充分展現了我們這屆中年的智慧。
但是我們還是會像懷念童年一樣懷念那個已經快滅絕的遠古稱謂——愛人。
呂min是童書媽媽幸福教師讀書會的書友,在五月的“非暴力溝通”主題讀書會上分享了她與“愛人”如何在一次次冷戰和沖突后逐漸摸索、創建出了夫妻間舒服的親密關系。
不是所有和睦美滿的夫妻關系從一開始就是“天作之合”,大多數都要如此這般經歷磨難,愛情逆襲。
我老公就是塊木頭
我老公是個標準木頭人——
我們戀愛五年,他只送過我一次手鏈,因為在他的觀念里花里胡哨不實用的禮物哪有大碗寬面實在。
戀愛五年,但凡路過小學校門口,絕不拉手,以免影響小學生道德教育。
結婚三年,但凡吵架,我從來都是單方作戰。通常一場單人脫口秀之后,我的天空連一個字都得不到回應,赤裸裸的家庭冷暴力。
吵架離家出走,放心走你!——他絕不會喊你回家吃飯。
新婚第一次度蜜月我們帶得不是浪漫而是父母,百善孝為先。
▲我老公一定不是這么靈活款的木頭人。
結婚前三年,情人節他都在陪領導吃飯,我真的懷疑自己嫁了個同性戀男人。
晚上回家,游戲最爽最親密。他一度攻破了西班牙、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各路戰隊。連我自己都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樣的一個木頭人老公,在婚后的第三年發生了逆天轉變。那個一臉嚴肅毫無情趣的木頭疙瘩,現在仿如灰太狼熱愛勞動,熱氣騰騰的生活。“聽老婆話”成了他的口頭禪。而我這幾年被他寵出了紅太狼的驕傲,連兩個女兒每天吃醋:“爸爸,你怎么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惦記你老婆!?”戀愛五年,結婚三年,人到中年,生了兩個娃的我們,竟然開啟了愛情逆生長。我在曾經朽木般的婚姻中,重復了一年又一年的期待與失望。28歲,滿懷希望進入婚姻殿堂,卻一天天把自己的婚姻過成了最不想要的樣子。我終于把自己活成了當年母親的樣子,只能在嘮叨中訴說自己的不滿,在隱忍的犧牲中成就媽媽和妻子的角色。二十年后,這個每天咯咯笑的女孩會不會也活成今天這個只有怨言和眼淚的女人?
▲我不要讓這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二十年后成為一個只有怨言和眼淚的女人。在那個蜷縮著度過黑暗日子里,我開始育兒平臺書寫日記,也就是那時,那個被困在100平米房間里的全職媽媽第一次看見了新世界,看見了心理學。
一束光照進了我心里。
幼年時的我無法改變父母痛苦的婚姻,但成年的我有能力、也有權力把婚姻活成自己心中的樣子,把愛情重新找回來。當我拋棄過去的思維重新上路學習愛、理解愛。才發現:原來成熟的愛情不是被愛,而是去愛。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經歷了生命多少次輪回,被不同的人愛,卻不曾掉過一次眼淚。唯有遇見那只他想愛的白貓,他才流下了眼淚理解了生命存在的意義。當他再一次玩游戲到深夜拒絕和我說話時,我不再指責拉上他家老祖宗一起罵。而是輕輕的關上門,理解他需要放松,需要游戲這個山洞幫助他釋放情緒,實現自我的掌控。當他每天加班再次晚歸時,我不再一個電話接一個電話的炮轟回家,接受他的忙碌。同時我也選擇理解我的需求。挑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放著音樂和孩子們跳舞;點上香薰燈泡腳看書;也會給遠方的家人打電話聯絡情感。面對深夜的孤獨,我喜歡自由書寫。找一張白紙任意書寫自己的情緒,那些積極的情緒負面的情緒統統倒到紙上。去掉“媽媽”的角色,去掉“妻子”的角色。只剩我自己,寫著我想說的話,有興奮的狂舞,也有破口大罵的憤怒,無評判,無道德標準的恪守。我為自己創建了一個空間照顧自己,愉悅自己,成長自己能量。成長讓我摘掉了私人邏輯眼鏡,重新看待身邊的這個男人。
那個深夜醉酒回家的男人,我全職媽媽的這幾年,他獨自一人扛下家庭經濟的重擔。娘家人生病,我給拿錢,他不但不反對還鼓勵我最好親自回去照顧家人。前幾年我舍不得花錢買有品質的東西,他總是說:錢可以再掙,不要委屈了自己。第一次獨自去西藏猶豫了很久,先生不停的鼓勵我去做自己心里喜歡的事,外面的世界很安全。孩子生病,我要退掉去柬埔寨的行程和機票。他鼓勵我說:家里有我在呢,放心去玩吧。雖然結婚到現在,我們兩人沒有機會一起旅行,可我的每一次獨自旅行幾乎都是在他的推動和支持下實現完成。每一次長途回家途中,每每遇見我貪戀的落日,他都會放下急于趕路的心,停車等我看落日。當我放下強行改變他的執著,開始專注自我時,他也一天一天開始不一樣。漸漸的,他應酬的次數越來越少,加班的次數越來越少,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早。每天晚上孩子睡后,我聽課學習。他則帶著游戲跑進書房邊玩邊和我一起聽課。時不時還和我聊幾句育兒、聊幾句心理學。而我也會興致勃勃的陪他一起看電影《魔獸》,看他喜歡的科幻、周星馳系列電影。我買回書架上的心理學書,他從偶爾翻翻,變成了系統閱讀。阿德勒系列、榮格自傳,話說比我看得還入迷。我舉辦讀書會,邀請老師來本地講課,那個以前摸不著人影的木頭先生早已變身成最佳后勤助手:接機、安排吃住、尋找場地、陪吃飯。我不擅長不喜歡的事他都一一替我包了,而我只需要專心組織備課。以前那個從來不和我說心里話的男人,深夜也會傾訴他的痛苦。而我反而從那個喋喋不休訓斥他的女人變成了一個真誠的傾聽者。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交響曲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變化。大概是源于中國的男人比女人在情緒管理上要接受到更嚴苛社會標準。少年時期就被教育要堅強、男兒有淚不輕彈,鼓勵男人“權威”、“成就”,而非傾聽自己。起初,我們夫妻相處模式就是黃曉明語句式:“你覺得” “我覺得”——我覺得你就是不愛我,我覺得你就是塊木頭,我覺得你就是胡攪蠻纏。我們把這三十年從父輩以及周圍同輩身上學習的語言溝通模式應用的淋漓盡致。直到這幾年走出自我封閉積極接受新思維學習。在心理學中,遇見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我很難受、我很開心、我很孤獨。傾聽自我,傾聽他人表達心的感受。從小到大,我很少做家務。別誤解,我不是因為被寵愛而缺少家務實踐,而是因為出生在農村慢如烏龜的我與勤勞干活利索的父母格格不入。童年時期,對于我這樣的一個手無縛雞之力,慢性子的書呆子是被鄙視的個體。我曾被父母一度預設是無法嫁出去的閨女。至今也無法忘記嚴厲的爸爸總是一個眼神秒殺在家務中不斷出錯的我。婚后的我家務能力依舊沒有改善,連洗碗也會被先生不停的指責。不知有多少次心流著眼淚戰戰兢兢的洗碗亦或直接賭氣不洗。某次當他再次批判我洗碗:“三十歲怎么這么笨,連碗都洗不了。”我抬起頭怔怔著看著他:“當聽你喊罵我笨,我真的很委屈、我已經很努力很努力在做好。小時候爸爸總是那么罵我。”從此,洗碗不再有對錯,直接表達感受幫我們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心門。▲老公親自操刀給我來個萬圣節吸血鬼妝。
真正的愛情不是壓抑隱忍你的感受避免沖突,而是在沖突中可以自在的表達,這是一段舒服的親密關系。縱使有時沒有回應,放下評判多表達感受:你不回應我時,我感到很生氣,我希望被尊重。你不回家時,我感到孤獨,我希望你一周抽出一天陪我看電影。過日子原本就沒有標準、對錯,當家里沒有非要分標準對錯的執念時,愛才能在這個空間流動。他學著給我買鮮花,口紅、首飾、包包。情人節也開始創造驚喜,像個大男孩精心準備,每個節日都要盡心愉悅他的女主角。▲戀愛五年,結婚十年,平淡生活里一點儀式感。
那個害怕在人面前和我拉手的男人,也勇敢的和我拉手擁抱。與其說勇敢不如說放下克制自然流露情感。
我們一潭死水的婚姻就像一個老年人被注入新鮮的血液返老還童,像青年那樣開始浪漫和折騰起來。
▲木頭人老公也慢慢被感染,從一地雞毛的生活里給我創造儀式感的生日。
有時,我們吵著吵著破涕而笑,有時我們擁抱著情話之間就拌起了嘴。原來愛情不是隱忍下的相近如賓,而是相愛相殺的真實流動,尊重彼此的個性。都說男人是女人育兒的豬隊友,起初我家男人就是完完全全的豬隊友。應酬加班 睡覺,育兒和他半毛錢關系都沒有。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到: 愛情和婚姻都是合作的一面,這種合作不僅是為了兩個人的幸福,而且為了人類的利益。我不再請求老公“幫助”我,而是下達任務邀請先生一起合作照顧家庭。幫助會給愛人創造一個錯覺:照顧家是女人責任,男人是出于幫助的一個助手,責任不同貢獻行為就不同。從全職媽媽變兼職老師,在家庭會議上我堅定提出先生需要減少加班,六日回歸家庭照顧孩子。我退離全能母親角色,要求他回歸家庭。在與孩子的玩鬧中,老成的他釋放了內心那個淘氣充滿激情的男孩。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可被接納,第一次身為父親的先生也是有點不知所措。都說孩子需要鼓勵,實際身為父母的我們更需要被鼓勵。我買了一張大白紙貼在我家臥室,每發現先生一個優點行為就寫上去。小到他隨手扔了門口的垃圾,大到我周末工作時間,他做一天的家庭主夫照顧我們娘三生活。這樣的自制鼓勵行為海報我足足寫了5大張,這已經成了我們的溝通模式。不僅家里隨手記錄先生的行為鼓勵他,基本家里來親戚朋友談到豬隊友時我都堅定護夫的立場,把老公捧成男主角,連婆婆都感嘆我太能夸夫。▲我給先生寫下的“鼓勵樹”。當時的“夸夫”大字報足足有1.5米長,1米寬。在孩子面前,更是毫不吝嗇的夸他們爸爸。讓孩子們去認識理解他們的父親,理解他們體內存留父親性格特色的自己。
愛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好好的愛他們的父親。孩子,會從我們生活行為里學習兩性關系。
▲好好愛孩子們的父親吧。
夫妻關系是孩子觀察學習人際關系的雛形。
夸的目的不是為了愛的操控,而是基于關系聯結。
如何夸很重要。
不是老公你好棒,你好帥,你真好。而是評價式語言變觀察語言:描述事實。
我看到 具體行為。我看到你今天下班去超市買了瓜果蔬菜,其中還買了孩子們的紙尿褲,你考慮的好周全。
雖然這個男人被我夸成花了依舊沒語言回應,然而他的熱愛家庭勞動的行動力越來越強。
一次次看見,一次次及時反饋給愛人。他發現自己在家庭中是一個被需要的角色,而不是邊緣化的角色。愛情的真正魅力是發現相悅,欣賞對方是一種承認和接納,這會讓對方產生滿足感自我認可,是一種基本的心理需求。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贊美和鼓勵,這是愛情的保鮮劑。我們家有一個習慣,每一周會花30分鐘討論這一周的家庭主題,大家共同協商而定。每人有5分鐘的表述觀點時間,不打斷,不評價,只傾聽。▲家庭會議,五歲的女兒用她兒童字體記錄下會議內容。
實際這個過程解決問題和意見一致并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是家庭會議創造了一種明主彼此尊重的溝通方式。我們因為相同而在一起,因為不同彼此促進成長。
▲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是被需要的角色。
紀伯倫在論婚姻中說:在合一中要有間隙。
記得小時候最常聽得一句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三十歲在婚姻的磨合中才漸漸明白:真正的愛情是獨立且親密的。
愛情中的女人不僅經濟要獨立思想更要獨立,尤其后者更為重要;男人也是如此。
我們結婚了,你不屬于我,我不屬于你。
結婚是我們的一種選擇,離婚也是一種選擇。
當我們不再執著羈絆對方,這樣的婚姻就會變得輕松。
我們共同養育兩個孩子,承擔老人的贍養。同時我們又彼此獨立各自擁有不同的愛好和工作,每晚我們會交替看護孩子,彼此尊重守護對方的私密空間和時間。
琴弦雖然在同一音調中顫動,但每根弦確實獨立的。
身為兩個年幼孩子父母的我們,每天凌晨我們從孩子睡眠中偷出時間一起看書學習、看電影、甚至不說話只是擁抱聽音樂。
午飯后我們會獨處3-5分鐘閑聊一天的奇聞怪事,除了父母的角色,最重要我們還是彼此的愛人,是我們自己。
時進中年,我不再天天嚷嚷要貼言蜜語,而是更愿意主動表達:老公,今天陪我一起看30分鐘落日。
橙紅的落日染紅了草原半邊天,我一個人靜靜的走在草地上聽著腳下青草摩擦的沙沙聲,先生坐車里等著我。我知道,這就是愛情最舒服的距離。
作者:呂min,一個因為愛情遠嫁草原的女孩。曾以為這里一無所有,后在這座邊疆城市中成為了兩個孩子母親,一群孩子的寫作老師,最重要在這里找到了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