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除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規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在此,我們難看出,我國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兩種,第一,國家所有;第二,集體所有。今天劉可心律師為大家捋一捋關于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與房屋拆遷,您必須要了解的事件,與補償息息相關!
農村宅基地上房屋拆遷,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是先征地,后拆遷,征收方用地合法以后才涉及到拆遷。因此,宅基地上房屋拆遷與耕地征收的程序與手續是一致的。法咨:cqlst1981
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征收農村集體土地的批準機關只有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
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國務院批準:
(一)基本農田
(二)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
(三)其他土地超過七十公頃的。
征收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務院備案。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并將批準征地機關、批準文號、征收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省政府或者國務院的征地批文,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內以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
根據《征收土地公告辦法》第八條規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本集體經濟組織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數量;
(二)土地補償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三)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四)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
(五)農業人員的具體安置途徑;
(六)其他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措施。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或者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
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征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
國務院正在修正修改最新的土地管理法,希望及時出臺。現在網絡上傳2017年最新征地補償標準,那些都是騙人的,為了吸人眼球,要求點擊量,沒有法律依據,法律法規也不會一年一修改。所以希望廣大的被征收人與被拆遷人識破騙局,莫要讓這種人誤導您的概念。如果不懂不明白,請及時咨詢聘請專業征地拆遷律師,此文章也是為了廣大的被征收人與被拆遷人對比分析征收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點,從而及時維權,爭取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