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森垚
要不是“中國”這么多的大王皇帝不想征服“世界”,這個國家根本不會有現(xiàn)在這么大的領土,而且亞歷山大,雖然有征服世界的心,卻沒有征服世界的命,并且盛極一時的亞歷山大帝國,真正控制的面積也就和漢朝差不多大,而且還曇花一現(xiàn)了。但是秦漢那么大的土地難道是充話費送的?至于成吉思汗么,這個下文會說,他的霸業(yè)也不是“首創(chuàng)”的。
首先上一個地圖,下面的東西基本會以這個為基礎講,其實世界的古代歷史沒有大家想的那么復雜。
圖 我們可以大致的把世界的主要舞臺分為這樣的幾個模塊(以下都為自做圖,勿轉載)
單純從地緣上來看,最適合“征服世界”的是哪幾個模塊?
之后,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粉色和淺綠色那么大?
其實啊,這群游牧民天天跑,這區(qū)塊無非就是個活動范圍,能不大么,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地方都是“沒人愛要”(霧)的大陸中心干燥地帶。
圖 用現(xiàn)在的亞非歐來注釋上面的圖
而下面這個圖可以說更重要了,如果說亞歐大陸是個大島嶼,那么這個島嶼的最高山峰就是“帕米爾高原”,帕米爾高原相比新生代才崛起的“小年輕”青藏高原,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你也配姓趙”,這個橫亙在亞歐大陸中央,由昆侖山、興都庫什山脈、喀喇昆侖山脈等交界的“中央山結”形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屋脊,也就是這個高原,理論上阻斷了“東西方”的交流,所以說造成了西方有西方的“世界”,東方有東方的“世界”。
圖 帕米爾高原
可以說帕米爾高原作為大陸中央的隔斷,周邊滋生了強大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以及北亞人等,這群人雖然落后,但是卻虎視眈眈的看著大陸邊緣的大河的農(nóng)業(yè)文明和大海的商業(yè)文明。而且大陸中心的這些游牧民族的區(qū)塊一般都更大,因為機動性強,而且他們占領的地方大多也是干燥寒冷,所以一望無際任由馳騁了,可是大陸邊緣濕潤的大河文明,卻因為農(nóng)耕性質,只能“悶聲發(fā)大財”,慢慢蓄力,而海洋文明呢,由于商業(yè)性,機動性和發(fā)達程度在早期都不差,發(fā)展出了很領先的文明。
好了我們發(fā)現(xiàn)世界其實就是這么幾個模塊組成的,而我們的模塊就是這個所謂的東方大河農(nóng)耕民模塊,看起來不小吧,以華夏人O3為主體控制的上圖這個狀態(tài),已經(jīng)是秦統(tǒng)一之后的狀態(tài)了。那么秦統(tǒng)一之前是什么樣子呢?
圖 還是用上圖的模式 上面那個“東方大河農(nóng)耕民區(qū)塊”可以細分成這么幾個模塊
圖 好了我再放大下
所謂華夏,就是上面這個“東羌”,東羌和西羌本來都是一個叫做古羌人的民族,本來生活在青海甘肅等高原邊緣,結果就是那個大洪水的年代,古羌人分裂,一部分留在了高原繼續(xù)從事游牧為主的生活,也就是西羌(羌族、藏族、納西族、彝族的主要祖先),一部分跑到平原變成了真正的農(nóng)耕民,也就是夏人,當然了,直到現(xiàn)在也有華夏起源于炎帝“姜姓”神農(nóng)氏的傳說,古語羌姜同音近意。
所以東羌不僅僅面對著同胞西羌的壓制,還不得不從基因上算是“表親”的百濮、三苗、百越,還有一個雜合民族東夷的各種制約,甚至第一個成型的國家商,還是東夷主導的子姓部落建立的。包括后來的周,也是個華夏(東羌)和西羌游牧民融合的邊緣部落建立的。所以看一看華人的主體祖先有多可憐。而且就算是商周,也沒有大家想的那么高大上,我們感覺奢華無比的商周王,其實本質上也是個在茅草屋里的大酋長性質的人物,一直都沒有脫離較為松散的部落聯(lián)盟形式,也就是到了西周,才算有了點“國家”的雛形。
好了我們現(xiàn)在飛去西方,西方的模塊呢,我們可以稱之為亞非歐模塊,不得不說,人家的地理位置以及環(huán)境導致了確實比我們走的早了很多。
我們還是炎黃蚩尤傳說的時代,人家埃及的第一個金字塔已經(jīng)建造出來了,更別說更早時期的蘇美爾農(nóng)耕文明以及埃利都城邦了,蘇美爾建立城市的時候我們還是茅草房捏泥巴的仰韶文化。也就是說,西邊那種沙漠中的大河文明,更早的更容易的產(chǎn)生了小型集權的城邦,并且沙漠中大河的規(guī)律性的泛濫帶給他們的更多是肥沃的土地而不是東方?jīng)_積平原的災禍遍地,所以到了我們的商代的時候,我們看看帕米爾高原以西的西方已經(jīng)是個什么樣子了。
圖 商代時候的西亞東歐,你會發(fā)現(xiàn)支離破碎的地理造成了幾個區(qū)塊的獨立發(fā)達文明,但是他們之間也有很大的交集。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西亞都經(jīng)歷過好幾次文明換代了,我們還在茅草屋里打仗的時候,第一個金字塔已經(jīng)修完了1600多年了,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到三國兩晉時代的時間,而輝煌的蘇美爾文明已經(jīng)被閃米特人的巴比倫和亞述取代了,而小亞細亞(現(xiàn)在土耳其)的印歐人赫梯文明都已經(jīng)進入了“鐵器時代”,而在埃及、巴比倫、赫梯催生出來的歐洲“克里特文明”古希臘“邁錫尼文明”等次生文明都已經(jīng)極其輝煌了,何來“清代之前我們一直領先于西方”的說法?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對于早期的文明,能夠發(fā)達的要義就是“集權”“交流”,可惜這些對于帕米爾東邊的一整塊的東方來說,都差了那么一點點。
圖 米諾斯宮復原圖
圖 比米諾斯宮晚500多年的殷墟復原圖
圖 商朝領土 是不是小的可憐啊,但是凡事要看潛力,“一大塊”模式的東方土地,似乎預示著之后的逆襲。
圖 亞述的鐵質兵器 同時期東方的西周,還是以石制甚至木質兵器為主,如果打起來,后果不堪設想
可是大家也會發(fā)現(xiàn),他們發(fā)達是發(fā)達,但是各自為政,太“碎”了,這也導致這樣的發(fā)達集權城邦制度終究消亡下去。尤其是支離破碎的地形,更是限制了發(fā)展。
隨后雖然亞述和新巴比倫先后崛起,但是最終還是被東邊他們一直看不上的“蠻族”,雅利安波斯人——居魯士給干掉了,當然了實際上波斯并不是蠻族,人家就和突厥蒙古一樣,默默地學會了整個“文明世界”大多發(fā)達的文化,好了不廢話上圖。
圖 雅利安人居魯士建立的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帝國”,波斯帝國,這也就是為什么現(xiàn)在伊朗的名字還是IRAN(雅利安)。
前面說了,建立波斯帝國的居魯士,是一個雅利安的棄嬰,結果這人帶領著雅利安人一舉滅掉了發(fā)達的新巴比倫,而且直接干掉了埃及,輝煌3000年的埃及終于被外族徹底征服,也就是說中西亞這種看似發(fā)達的城邦文明,也有著不可避免的弱點,城邦之間集權型不強,尤其也是進入了怪圈,一旦發(fā)達就容易變成戰(zhàn)五渣,最終被雅利安人控制,也就不奇怪了。這在西亞人看來,這已經(jīng)算是“征服世界”了,因為他們的世界也就這么大,說是橫跨亞非的大帝國,實際上你這國家就是在亞非歐交界,亞非歐在當年就像東方的“九州”一樣,可不是我們現(xiàn)在認為的“亞非歐”,更類似“省”一樣的概念。
但是人家波斯好歹是建立了個多民族的帝國,而且沒事欺負欺負旁邊的希臘,可是我們回到同時期的東方。
直到西周,華夏人的地盤也沒大了多少,雖然文明程度不斷升級,影響了周邊部族,但是不久還陷入了東周的諸侯國紛爭中,所以人家西方進入了波斯的第一次統(tǒng)一,東方卻進入了第一次大分裂。
神奇的是就是因為這個諸侯國紛爭,我們才真正的成為了第一個圖的那個橙色部分。
圖 春秋列國
我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中央“文明國家”并沒有強大起來,反而成為了誰去都踢一腳的破筐,而邊緣和西羌犬戎不斷融合的秦,和北方游牧民族不斷融合的晉,和東夷不斷融合的齊,和三苗百濮不斷融合的楚,和百越不斷融合的吳越,成為了真正的強國, 所以正是因為戰(zhàn)亂以及和“蠻族”的戰(zhàn)爭和融合,才使得“華夏圈”不斷擴大,所以最后吞并了巴蜀并且變法后的秦統(tǒng)一,也就是順理應當?shù)氖虑榱恕?/p>
好了第一個問題來了,我們就說這個秦,我們可以說秦在這個時代真心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種“民族內(nèi)部斗爭”,首先統(tǒng)一六國,本身就可以看成是查理曼、拿破侖控制歐洲一樣的過程。而且呢,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個剛剛統(tǒng)一的國家或者說區(qū)塊,就會極快的進入對外擴張的過程,而且還基本是戰(zhàn)無不勝,所以秦始皇也一樣,很多人都知道他統(tǒng)一六國,但少有人就知道他擊敗南百越(廣東廣西)、滇國(云南)、夜郎(貴州),這在當時,可是完全的對外戰(zhàn)爭,當然了,他還讓蒙恬擊退了日漸強大的匈奴。
圖 秦的霸業(yè) 可能在秦的眼里,這就已經(jīng)是“統(tǒng)治世界”了。
也就是說只有秦統(tǒng)一六國后,我們才真正的開始一個真正的崛起之路,一個大型的中央集權王朝開始建立,生產(chǎn)力開始快速上升,長達千年的混戰(zhàn)終于讓這個民族“蓄力”滿點,成為了一個龐大的整體,徹底脫離了那個部落大酋長的狀態(tài),所以說真正開始追趕并超過西方的,也正是這個時代。
好了我們回到西方,前面說了那個大帝國波斯了吧,這貨可是世界上第一個“征服世界”的帝國了吧。
結果波斯也沒昌盛了太久,他們覺得自己特別牛X,就總是欺負那個商業(yè)民族起家的希臘,我們都知道希臘就是個城邦聯(lián)合,因為地方太破太小,種地是不行了,當年就是個倒貨的買賣人,結果這么一來坐享其成,變得極其發(fā)達,也正由于是商業(yè)民族,小國寡民財產(chǎn)也算均衡,所以產(chǎn)生了所謂的“民主制”,所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經(jīng)過一番逆襲竟然抵抗住了波斯的進攻。
結果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民主”的城邦的弊端也是很大的,就是城邦內(nèi)部很團結,結果一對外就撕逼,他們并沒有借鑒巴比倫、埃及的前車之鑒,雅典和斯巴達也是動不動就撕逼,最后終于衰落下去了,他們一直看不好的希臘窮小子城邦“馬其頓”卻崛起了。
馬其頓不但掃平了曾經(jīng)自認為牛X的不得了的雅典斯巴達,等到亞歷山大繼位,這貨開始了它的螞蟻吞大象之旅,前文也說了,那就是剛剛統(tǒng)一個松散聯(lián)盟,會以極強的戰(zhàn)斗力迅速的投入到對外擴張戰(zhàn)爭中,希臘城邦馬其頓就是這樣。
圖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從歐洲的希臘起兵,向東滅掉波斯的大流士,一直進入到印度河甚至帕米爾高原,已經(jīng)逼近西北綠洲模塊,也就是現(xiàn)在的新疆。
大家也都知道,亞歷山大的早逝,使得馬其頓帝國曇花一現(xiàn),最后被部將瓜分了。亞歷山大在西方人看來,已經(jīng)是“征服世界”了,尤其是亞歷山大的早逝成為了一個沒有續(xù)寫的傳奇,但是就算亞歷山大沒有早死,他真的可以越過帕米爾高原戰(zhàn)勝秦正在統(tǒng)一六國的“中國”么,就算進入了他的帝國真的可以長存么,這種暴發(fā)戶一樣的國家終究沒有未來,更比不上蓄力了千年的東方。
如果說亞歷山大算是“征服世界”的話,那么看看東方的漢吧。
好了下面的重點就是前面說的這個匈奴,第一個圖里“北方游牧模塊”的匈奴登場了,他們本來是個北亞N系的小部落,結果南邊不斷戰(zhàn)亂,西羌一直往北跑,后來東邊的那個“東北漁獵模塊”的東胡又騷擾匈奴結果被反X,東胡也并入并被拆分成了鮮卑、烏桓,而隨后匈奴又和西邊那個中亞的雅利安游牧模塊的“烏孫”結盟,擊敗“西北沙漠綠洲模塊”的吐火羅人“月氏”,最終控制了這兩個模塊,所以可以說匈奴這個時候就成為了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了。
所以這個匈奴可不是原來那個被秦始皇“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的那個戰(zhàn)五渣了,人家一點點強大,結果華夏卻是秦末農(nóng)民起義,然后又是楚漢戰(zhàn)爭,所以漢朝剛建立的時候反倒成為了戰(zhàn)五渣,并且秦始皇剛剛占領的南越、夜郎、滇國等全都又獨立了。
圖 匈奴對漢的包圍,可以對比秦的那個地圖,可以看出來,對于機動性很強龐大的淺綠色板塊,控制東西的模塊變得極其容易,東邊淺綠深綠的交界就是“大興安嶺”,西邊淺綠和棕色的交界就是“阿爾泰山”,不過對于游牧民,翻個山問題也不大,反正逐水草而居。而包括粉色模塊以及它的西邊,就是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結果就是這樣的漢,在一開始的休養(yǎng)生息之后,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之戰(zhàn)。
匈奴這個時候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對漢包圍網(wǎng),并且不斷騷擾漢,所以題主說的對匈奴的戰(zhàn)爭可以說是一場“自衛(wèi)戰(zhàn)爭”,可是漢這個時候是根本打不過匈奴的,實在是差距太大了,所以漢的老大劉徹就開始侵占滇國、夜郎、南越、閩越,開始向南蓄力,雖然這個時候有前人包裝出來的“華夏侵占蠻夷是天經(jīng)地義”的原則,但是也改變不了這本質上和侵略戰(zhàn)爭沒有區(qū)別的事實。
漢占領了長江以南,終于開始對付匈奴了,可是怎么對付啊,還是上圖。
圖 漢對河西走廊和遼西走廊的控制
我們可以看出,淺綠模塊和灰色模塊中間又一個祁連山和大沙漠中的“綠洲夾縫”,這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而東方有一個燕山和大海圍成的”遼西走廊“,這兩條道正好是漢這個”客廳“通往”西廂房“棕色西域模塊和深綠色東北模塊的要道,劉徹直接利用”河西之戰(zhàn)“”河東之戰(zhàn)“占領了這兩個地方,并且直接控制了遼西走廊東邊的朝鮮,隨后向北擊敗匈奴聯(lián)盟中的西羌部落,控制了河套一帶。
匈奴直接就被切斷了左右的翅膀,隨后也就是著名的”漠北決戰(zhàn)“,最后的結果也是很悲壯。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一排又一排的強悍士兵被漢軍強弩射殺。
強弩?對,這個時候的中國已經(jīng)鳥槍換炮了,幾百年的春秋戰(zhàn)國,使得武器不斷更新?lián)Q代,終于迅速從木質石質武器升級為青銅器鐵器武器,隨后根據(jù)東方木材眾多的特點,發(fā)展出了精密的戰(zhàn)斗機械——弩,這東西可是逆天了,尤其是秦統(tǒng)一六國時的秦弩,可以直接進行“標準化”的量產(chǎn),也就是說裝備了秦弩升級版漢弩的漢軍,對這些強悍的游牧民族形成了科技碾壓。
但是匈奴畢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所以漢為了真正的控制匈奴,只能越過河西走廊,進攻西域。
那么這個時候的西域是什么樣子呢?
圖 還沒有漢武帝時候的世界形勢
你會問了,啊呀,帕米爾高原西邊這些亂七八糟的都是什么啊。
大家沒忘了之前的亞歷山大帝國吧,亞歷山大暴斃之后,領土就被手下瓜分了。除了托勒密控制的埃及,大將塞琉古控制了亞歷山大帝國的整個亞洲地區(qū),這也就是《史記》中的“條支”。
只可惜塞琉古的塞琉古帝國也是曇花一現(xiàn),最終塞琉古帝國也迅速分裂。
雅利安的“帕提亞人”在首領阿爾薩息控制了波斯舊地,建立帕提亞帝國,也就是《史記》里的“安息(阿爾薩息)”。
一部分雅利安塞種人控制了“巴克特里亞——希臘王國(現(xiàn)阿富汗)”,這也就是《史記》里的“大夏”,而另外一部分塞種人進入印度河,建立“印度——希臘王國(現(xiàn)巴基斯坦)”。
而當年亞歷山大在帕米爾高原西邊的“費爾干納盆地(現(xiàn)烏茲別克斯坦)”建立了一個士兵療養(yǎng)院,這個希臘化的城邦也迅速發(fā)展,隨后同樣是雅利安的塞種人進入了這個地區(qū),建立了——極東亞歷山大愛奧尼亞(希臘)王國,這也就是史記中的“大宛”。
所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帕米爾高原西邊的全都是希臘化的塞種人建立的帝國,他們在中亞極其的發(fā)達。那么帕米爾高原東邊的西域(新疆)呢。
這個地方也是一群原始白種人建立的綠洲城邦,名字什么的大家就更熟悉了,除了曾經(jīng)騷擾烏孫
結果最后被匈奴暴打逃命的月氏,還有著名的“龜茲”“焉耆”“輪臺”“樓蘭”“精絕”“若羌”等等,大家就比較熟了吧,這群白種人叫做“吐火羅人”,除了逃到帕米爾高原的月氏,其他還是快樂的生活在棕色模塊里。
圖 這個時候的帕米爾東西狀態(tài)
圖 雅利安塞種人(斯基泰人)
圖 吐火羅人(原始印歐人)
結果劉徹進攻了好幾次的西域,結果往往是前腳他們投降,天高皇帝遠,后腳他們就反了,尤其是前面說過的伊犁河谷的雅利安(塞種)“烏孫”游牧部落,一直是個墻頭草隨風倒。這下怎么辦,劉徹這個老流氓想了個好主意,他非要去管更遠的希臘化雅利安塞種國家大宛要“汗血寶馬”。
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大宛的馬那是很有名的,尤其是產(chǎn)汗血馬的“貳師城”。所以武帝派了一個直腸子使臣”車令“帶著一幫人還有一匹”金馬“去大宛要”寶馬“。
結果車令到了位于現(xiàn)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大宛首都貴山城之后,國王”毋寡“帶著希臘貴族的高傲就一直對他沒好氣,當車令要馬的時候,竟然直接就給回絕了,并且表示不稀罕你漢朝的金子。
所以,車令,神奇的,把馬,摔了....我在另一個文章說過,最佳男主角~用自己摔馬的動作引領了一個時代...
大宛是一個城邦聯(lián)合體,最后不言而喻,壯士就這么的有去無回了。
劉徹暴怒,我管你要馬,你給我搞了個大新聞,命李廣利為”貳師將軍“進攻大宛。(這不還是耍流氓么)
李廣利帶著6000屬國軍,還有2萬多惡少年,也就是俗稱的少年犯,向遙遠的費爾干納走去。
屬國軍,主要都是曾經(jīng)匈奴的降部,但是這些人一直在河西受漢人的恩惠,往往比漢人更為忠誠。至于惡少年嘛。
前112年,發(fā)兵擊南越,皆將罪人。前109年,征朝鮮,募天下死罪為兵。前105年,討伐昆明”赦警示亡命令從軍“
所以劉徹最愛干的事情就是把這些犯人弄成軍隊去戍邊。效果也確實很好。
但是這次征戰(zhàn)劉徹算錯了,這一路之上,所有的親匈國家全部都懼怕漢軍來,紛紛閉門不出,就算樓蘭這種已經(jīng)臣服的國家,由于國家過于貧窮,根本不能給漢軍提供資助。
所以跨越沙漠以及鹽堿地到達大宛邊境郁成的時候,已經(jīng)剩下僅僅不到一萬人,屬國軍的馬也都餓死了,這群丟盔棄甲的殘兵,像幽靈一樣,進攻較為薄弱的郁成城。
大宛制度酷似希臘,雖然有一個中央君主,但是城邦都有著較高自治權,所以郁成直接與這村殘兵開戰(zhàn)。
”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殺傷者甚眾“李廣利知道自己已經(jīng)無力回天,狼狽班師,到了玉門關清點人數(shù),不到三千人。
這下大宛可算是開心了,原來把匈奴打的那么慘的漢,竟然這么弱雞!我好厲害!哈哈哈!
皇帝更是暴怒,劉徹怒說:”宛小國而不能下,而大夏之屬輕漢?“。
這也是在我另一個文章里寫過的, 他讓李廣利不得進入玉門關,漢武帝動一半的國力,釋放大量囚徒,并且搜尋大量“惡少年”加上自愿參軍想來一次希臘城邦七日游的(霧),加上邊境騎兵,一共10萬余人,還不算糧草輜重。因為聽聞大宛首都“貴山城”引水自城外,漢武帝征上千工匠,希望修筑工事斷其水源。并令18萬甲卒駐扎張掖酒泉以北進行布防,發(fā)天下七科讁,為李廣利運糧。據(jù)說部隊從頭到尾的長度可以走一天。 現(xiàn)在想來,也只有這樣的集權國家,才能做出這樣的壯舉。
這一路上,眾多國家再也不敢閉門不出,連尿都嚇出來了,紛紛給漢軍提供住所和食物,這次漢軍改走北路,順著天山,竟然遇到了輪臺這個“號稱”西域第一大國的國家,他們竟然不識相的希望打敗漢軍......
史書上留下了“至侖頭,侖頭不下....攻數(shù)日,屠之”,漢軍竟然給這個國家執(zhí)行了徹底的滅絕,最少3萬的國民,一個不留,徹底的被抹殺在歷史長河里。
復仇心切的漢家將士,就像一群野獸一樣,殘暴的抹殺了一個文明,至此西域諸國,無一敢阻攔漢軍。
經(jīng)歷了一段痛苦的跋涉,清點人數(shù),發(fā)現(xiàn)竟然就剩下3萬人。
這些飽受征戰(zhàn)之苦的漢人,竟然一多半當了逃兵,融入到西域的吐火羅歐羅巴國家中去。
也就僅僅這3萬人,一路殺到首都貴山城。
漢軍斷了大宛水源后,沒想到果然是有高度發(fā)達的城邦文明的國家,大宛竟然用城內(nèi)的儲存水進行維持。
大宛現(xiàn)在仍然認為漢軍是紙老虎,調(diào)動全國軍隊希望殲滅漢軍。沒想到,漢軍的弩兵集團和車載強弩,給這個國家造成了科技碾壓。
一排排希臘騎兵和步兵死在強弩中,漢軍僅僅3萬人,全殲6萬大宛部隊。攻殺40天后,大宛城破,貴族勇士“煎靡”被捉,其他貴族躲在內(nèi)城恐懼之極。
最后秉承著希臘的“民主制度”,貴族們一致認為是因為國王的腦殘才招致此大禍,所以開了個會,直接把國王“毋寡”處死,帶著首級見了李廣利。并和李廣利說,說這次戰(zhàn)爭的罪魁禍首已經(jīng)除了,希望求和停戰(zhàn),否則大宛會殺死所有的寶馬并血戰(zhàn)到底。
李廣利一怕北邊的康居順便南下,二怕真的馬都被殺了不好交差,于是答應合議,立親漢貴族“昧蔡”為王,大宛成為漢的附屬國。
于是李廣利帶著大宛所有的馬,班師。途中,聽說郁成又偷襲漢軍,血洗這個有著血海深仇的郁成,卻放走了郁成的國王。
國王逃到康居,康居懼怕,送給漢軍上官桀,手下騎兵趙弟殺死郁成王。
之后就是神奇的連鎖反應。
班師走到河西走廊后,西域國家紛紛送子女到漢成為人質,大骨頭龜茲由于接受了周圍國家的人質,被漢軍又一次吊打,隨后全面山寨漢文化,成了塞外漢人重鎮(zhèn)。
烏孫隨即同意依附漢朝,對抗匈奴。
別忘了那個大月氏,這個被匈奴暴打的大月氏,隨著遠東希臘城邦的衰落,巴克特里亞希臘王國的末日也要到了。
公元1世紀60年代,大月氏逐漸侵蝕了巴克特里亞的全部領土,阿富汗以及印度河流域,全部歸于月氏人,月氏人建立“貴霜帝國”,印度又一次被外族占領。(印度的歷史基本就是不斷被占領的歷史)。
但是由于印度文化實在太發(fā)達,貴霜帝國逐漸變?yōu)橐粋€佛教帝國,因為貴霜對佛教的推崇,佛教開始從西域逐漸傳入漢。
匈奴就這樣從包圍漢,變成了一點點的被漢包圍,瓦解,消失在歷史長河里。
圖 新興的漢帝國無論是跨度還是控制力度都不小于亞歷山大帝國,可是這場戰(zhàn)爭和商業(yè)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征服不一樣,農(nóng)耕民輻射性的征服,給國家?guī)砹撕艽蟮膫Γ@也就有了后來漢武帝“輪臺罪己詔”。(西域都護府就是原來的輪臺)
所以要是說這個不叫做“征服世界”,還有什么叫征服世界,而且這一下算是“永絕后患”,漢避免了波斯一樣的命運,也避免了希臘馬其頓的命運,劉徹建立的這個龐大的帝國架構就這么斷斷續(xù)續(xù)的存在了兩千多年,漢從一個國號終于逐漸的成為了一個民族的名字。至于為什么不去更西,因為農(nóng)耕民族真心做不到,一個勞民傷財還不能種地的地方,要是沒有戰(zhàn)略意義,“中國”是不會去控制的。
所以也就是,在西方人的眼中,或許居魯士、亞歷山大等征服了幾個“模塊”,就是征服世界,他們卻忽略了東方的后起之秀中國,它在經(jīng)歷了急速的擴張之后,本身就是一個“世界”。
所以說在歐洲的地中海模塊,希臘的后生羅馬吞并了亞歷山大帝國的歐洲部分,并且向北擴張,向北非擴張,向西亞擴張建立了龐大的羅馬帝國,終究沒有避免被蠻族日耳曼人瓜分的命運,而同樣大小和跨度的漢帝國的狀態(tài)卻一直存續(xù)了下去,就算南北朝極盛一時的突厥,都沒有消滅的了這個帝國。
說到突厥,其實已經(jīng)和后來的蒙古很像了,匈奴消亡后,當年匈奴的小弟鮮卑崛起,并且在淺綠色模塊建立了“柔然”,而且另一波鮮卑更厲害,還直接占領了漢人的北方(北魏),柔然也有一群雅利安人小弟(阿爾泰山的打鐵奴),結果這群人消滅了另外一個柔然小弟“鐵勒(也屬于東胡,源自貝加爾湖)”之后,吞并之,滅了老東家柔然,這就是突厥。當然了,鮮卑人的柔然失敗后逃回大興安嶺老家,分類成室韋(蒙古是它的分部)、契丹。
突厥本身就是個螞蟻吞大象的民族,之后更是不得了,直接控制了整個中亞甚至西亞,所以中亞的雅利安人(塞種)等,全部被同化成了突厥文化的“突厥西烏古斯”(也就是現(xiàn)在那些斯坦),只可惜他們南邊的敵人不是“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宋,而是尚武的隋唐。
就像題主問的高句麗,其實隋也好唐也好,征服高句麗和當年漢武帝征服朝鮮是一個道理,更何況高句麗是個橫跨東北和朝鮮的大帝國,戰(zhàn)略戰(zhàn)術都是以前的,至于理由么,和漢武帝要馬是一樣的,你懂的。
所以什么叫“敵人犯我在先”?,這本身就是很強硬的啊。所以不出意外,強盛一時的突厥又被隋唐給肢解了。
圖 同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和突厥汗國和唐,只可惜突厥汗國生不逢時,沒了蒙古帝國的后續(xù),最后被唐和新興的阿拉伯帝國肢解
圖 被肢解的突厥帝國和新興的唐帝國,看版圖是不是挺熟悉。
可惜到了宋的時代,漢人逐漸丟失了漢唐的那種布局,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北方民族一旦控制東西通道(河西走廊,遼西走廊),漢人就危如累卵了,但是漢人要想控制這兩個地方,卻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才有的河西走廊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悲壯,以及遼西走廊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豪情。
尤其是重文輕武,加上那種經(jīng)濟型的國家狀態(tài),宋先后被遼、金、成吉思汗的吊打也就正常了,西方是被蠻族吊打的專業(yè)戶,也就不奇怪了,只是成吉思汗的東西早就是前人玩剩下的了,作為鮮卑別種的蒙兀室韋,蒙古東胡起家,像匈奴、突厥一樣,在完成自我區(qū)塊統(tǒng)一之后,迅速征服西域區(qū)塊、中亞區(qū)塊,最后包圍中原政權,只不過蒙古的勢力更大,對手更戰(zhàn)五渣,所以最后終于沒有收住,一直打到了埃及和潘諾尼亞平原(匈牙利)和多瑙河(奧地利)。
圖 蒙古的“跨模塊”征服,可以對比匈奴和突厥,無非是個升級版,而且從前到后也能看出來了,在干燥草原的游牧民族,本來每天就是來回跑,地理位置還四通八達,你說他們不去征服個世界,那去干嘛。
所以說,無論是西方的“征服天下”還是東方的“征服天下”,都是在大陸的東西端進行走向大陸中心的控制,但卻都被帕米爾、青藏阻攔的難以長久,并且西方的文明還從來沒有跨越過帕米爾高原,而越過帕米爾高原的蒙古,最終也是沒有長久,所以說漢人征服的“世界”,已經(jīng)是最合理的,最大程度的進行世界的征服,作為一個農(nóng)耕民族,用最大的集權進行統(tǒng)一,武力征服和文化同化交替進行內(nèi)外控制。從某種程度來說,不知道比西方那些曇花一現(xiàn)的“亞非歐”帝國還是大陸內(nèi)部的游牧帝國高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