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不是簡單的戰術,而是一套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采取行動解決問題來實現目標的系統流程。執行力是一門如何完成任務的學問,幫助人們解決想到哪里去、怎樣到那里去、能否準確而快速地到達想去的目的地等問題。執行力是從管理學原理(決策、計劃、組織、協調、指揮、控制)中延伸出來的,或說是以“執行”為主線把日常管理工作“串”了起來。
執行力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執行力可以是指一個人的執行力或某一件事的執行力等;廣義的執行力是指一個組織、一個企業的執行力,也即企業、組織在達成目標過程中所有影響最終目標達成效果的因素,如果對這些影響效果的因素都進行規范、控制、整合、運用,那么企業就可提高執行力。
從定義可知,執行力講的是管理,而管理的核心是人,所以執行力要討論的核心也是人,更確切地說是人如何在具有良好心態的前提下,利用合適的工具,按合理的流程,高效、高質地完成對應崗位的職貴。即執行力要素包括心態、工具、角色(職責/崗位)、流程這4個要素。
態度決定一切。從被動做事到主動做事,效果會有很大差別。心態又可分為以下層次:態度、激情、信念,它們層層深入,不斷加強。
態度其實就是一種職業化精神。對企業的員工來說,不管你對企業有什么看法,一旦到了工作崗位上,就要全力以赴。任何職業都需要工作者去維護它的尊嚴,這是職業本身的需要,這就是一種態度。
態度在某些情況下是一種被動性行為,但是,當態度轉換為激情之后,它就會變成一種主動性行為。所謂激情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態,即我非常想去做我想做的一切。激情能產生更大的執行力,因為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主動行為。
如果說激情是有時效性的,此一時彼一時,那么信念無疑就是相對恒久的。一個企業一定要擁有良性的、大家認可的信念。企業有了信念,它的執行行為才能真正貫徹到底。
適宜的工具是執行的關鍵,工具是執行力的第二要素。企業要取得成功,除了要有發展的信念,還要找到合適的工具,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優秀的執行者必然具有這樣一種素質,即隨時隨地找到合適的工具。現今社會變化莫測,對企業來說,一切都在變。在這變化的世界里,企業R隨著變化更換工其,這樣才能不斷獲得生機。
根據管理者層次的不同,可以把執行者分成3個層次:最高執行者、中層執行者和現場執行者。這3個層次的執行者分工不同,各司其職。
最高管理者首先是一個決策者,在這之后還要制定制度和措施,還必須“了解”業務細節,同時做好監督和績效考核。實際上,最高管理者是一個集決策、制度和執行這“三位”于一體的角色。
中層管理者是公司的中層,是執行過程中的“腰”。只有“腰”足夠堅固,企業才能一直健步如飛。他們要體現、傳達最高執行者的意志;同時他們又是具體的執行者。
直接執行者就是一線員工,他們執行力的強弱對于企業的成敗至關重要。所有具體的工作最后還是要落實到直接執行者的身上,如果他們的執行力出現了問題,結果可想而知。合格的直接執行者要具備4個方面的能力:職業化和專業能力、忠誠度與創造能力、標準化與創造能力以及專注化與細節能力。
實際上,一個企業真正核心的內容是流程,所謂流程就是如何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的程序,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個企業從執行的效益來說,不是結構決定流程,而是流程決定結構。執行過程一般可按時序劃分為:執行前、執行中、執行后3個階段或過程。
另外,可以以另一種方法把執行力要素分為以下3個類型:執行的動力、執行的能力、執行的保障。其實這是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和闡述,這種分類方法與我們上述的方法是對應的。
對項目比較具體一些的解釋是“用有限的資源、有限的時間為特定客戶完成特定目標的階段性工作(一次性任務)”。IT項目的一種通用分類為:IT產品研發類項目、IT應用軟件系統開發項目、IT系統集成類項目、IT管理咨詢類項目、IT 系統維護與服務類項目。本文主要討論研發類和軟件系統開發類項目,因這兩類具有IT項目的代表性和特點。IT項目除具有一般項目的特點外,還具有一些特殊特征。下面列舉幾個有代表性的特點:
(1)獨特性。“沒有完全一樣的項目”,這一特性在IT領域表現得更為突出。與其他產品相比。客戶對IT產品(尤其軟件產品)的要求都更加特殊化。
時間的緊迫性和階段性。任何項目都有周期限制,但是IT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其在這方面有更加嚴格的要求。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IT項目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時間甚至成為項目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因為市場時機稍縱即逝。
(2)不確定性。是指項目不可能完全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預算由規定的人員完成。這是因為,項目計劃和預算本質上是基于對未來的“估計”和“假設”進行的預測,且由于IT項目的獨特性,同類項目的類比較困難。
(3)人的特點。IT開發的整個過程是一個設計過程(基本沒有制造過程),同時,它不需要使用大量的物質資源,主要資源是人力資源。與其他項目相比,IT項目中人的成本很高,人的能力直接影響項目的成敗,人的風險是最大的。
本文分幾個“關鍵域,來討論如何提高IT項目的執行力。一般我們可以把項目分為初始、執行、收尾3個階段,本文要討論的這幾個”關鍵域“分別貫穿IT項目3個階段中的一個或幾個階段。
4.1 組織以及制度和流程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項目初始階段要關注的關鍵域主要有項日組織、制度、流程的建立。
IT項目常采用”矩陣型“組織,即項目組因項目而臨時產生,成員可能來自多個部門,項目組可平行于其他部門。這一類型組織的優勢是目標統一、明確,管理相對獨立,這些都有效保障了項目執行的效率。因IT項目知識密集型的特點,成員均為知識精英,這就決定了組織中的管理應主要采用以下策略:真誠的尊重十靈活的溝通+充分的授權+完全的支持。當然必要的、嚴格的、公平的獎懲制度仍是必需的。
IT項目管理流程通常以項目生命周期為基礎,通過定義周期中各個階段的項目管理活動,為項目實施過程提供指導。因每一個項目都有自己的特點,往往項目經理可以根據公司已有的模版進行裁剪和調整,以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項日管理流程中主要規定了項目周期模版、周期中各階段管理活動、人員明確分工、項目管理工具四部分。模版主要包括項目進度、成本、質量等方面的目標;各階段的活動有明確的目標。有利于項目監控;有了明確的模板和階段,就可以明確成員的任務,各司其職,互助合作,保障項目執行效率。
4.2 執行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基礎和前提,而執行過程則決定了項目的質量,進而決定項目的成敗。組織、制度和流程的建立,使得項目團隊有法可依,執行的過程則要做到有 法必依,這一原則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卻很難。在這里套用ISO精神— ”做你所說,寫你所做,說你所寫“,即初始階段制定的規則、流程在執行階段要全部遵守并記下來,要記錄的內容包括一切項目工作產品(文件、代碼等),質量的保障主要依靠這些細節。
這里要明確一個關于修正和調整的問題,由于IT項目不確定性的特點,最初的計劃、目標往往需要修正和調整。現代IT項目管理,對待變更的態度由被動的躲避轉變為主動的管理,這是管理思想的成熟與進步。但還是要保持謹慎的做法,一般面對變更時,要由專門的組織或人員來處理,論證后再決策。
IT項目的分階段特性在執行階段體現出其優勢。多里程碑設置,在執行階段要求針對每個里程碑進行審核、審查,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組織成就感,激發成員士氣。審查的結果還是做出調整(目標、進度等)的依據。
4.3 溝通
對于項目來說,要科學地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項目的實施過程,就必須進行信息溝通。溝通對項日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在成功的項目中人們往往感受不到溝通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在失敗項目的痛苦反思中,卻最能看出溝通不暢的危害。在IT行業,溝通的成敗決定整個項目的成敗,溝通的效率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本、進度,溝通不暢的風險是IT項目的最大風險之一。
本文主要論述溝通的以下幾個方面:客戶的參與,溝通方式的組織、制度、技巧。
IT項目,尤其軟件研究類項目,客戶的充分參與是成功的保證,一種好的做法是讓客戶委派相應權限的人員加入項目組織而成為項目成員,這樣做可以提高客戶對項目的最終滿意度。
溝通過程中,方式的選擇也很重要,要根據需要來選擇。管理性溝通可選擇正式的方式,如項目會議;而一般技術性問題的溝通,通常在項目成員工作中通過非正式方式解決會更好一些,更容易接受和激發靈感。
為降低溝通成本,在IT行業,項月組織再分成小組的做法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一般小組成員以不超過7人為宜(經公司長期經驗證明)。小組內自由溝通,小組間及項目組與其他項目組間溝通主要通過負責人進行,這樣可大量減少溝通路徑,降低溝通成本,同時提高溝通效率。
經實踐證明,以下幾種提高溝通效率的技巧是有效的:溝通要有明確目的;善于聆聽;避免無休止的爭論;使用高效的現代化工具。
如何提高IT項目管理的長期執行力,這里面有一個節奏把握的技巧。不可能要求一個組織一天就具備高超的管理水平,同時引進了很多管理新概念,結果可能是消化不良。從SW-CMM(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等級劃分中可以看出,對一個組織能力的提高是一步一步進行的,只有具備了某些所需要的基礎條件,才能實行相應級別的過程,從而循序漸進地逐步提升。一個簡單有效的做法是不要急于將提高項目執行力、引進現代項目管理方法與考核和利益分配掛鉤,而應該從改革項目會議方式人手。在項目會議中,可以強化項目計劃的評審、計劃與實際結果的偏差分析、改進措施的制定等,這樣既有利于項月績效的改進,又避免了由于與利益掛鉤而引起的責任推諉。這種做法并不是說要放棄績效考核,事實上,如果有人經常完不成計劃,他們在項目會議上的日子會很難過,以后調整他們的崗位也會有依據。
4.5 工具
IT行業為其他行業提供信息化服務,而IT人往往忽略自身的信息化問題,如ISO認證、SW-CMM認證等往往是為了某種目的而作為一種指標來做,并沒有落到實踐工作中去。
一個企業或組織實施項目管理首先要在組織內部建立一整套管理體系。稱為項目管理平臺,包括四部分:項目管理組織、項目管理流程、項目管理培訓、項目管理信 息系統(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MTS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就PMIS進行論述。
PMIS,一般由一系列完成各種功能的軟件集成而成,或是一套集各種功能于一身的一個工具軟件。如項目計劃及跟蹤工具、成本管理工具、溝通工具、配置管理工具等。PMIS給項目帶來的益處和便利表現為,它可以提高項日的及時性、準確性、強制性、透明性、預警性、高效性等。
PMIS工具能讓項目經理及成員事半功倍,所以IT項目管理要從善用工具開始加強IT項目信息化的程度。
IT項目管理與其他項目管理有共同之處,也有其自身特有之處。提高IT項目管理執行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并且IT項目管理中人的因素顯得尤其重要,所以團隊成員有堅定的決心是執行力的必要基礎。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制度,讓管理”有法可依“,而且要”有法必依“,同時注意其靈活性。只有在這些綜合條件下,個人及組織才能不斷提高其執行力,在市場、技術的發展中保持較強的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