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回復:干貨,領取價值58元/套IT管理體系文檔 公眾號回復:ITIL教材,領取最新ITIL4中文教材 正文
做IT項目,必然會遇到選型的問題。每個軟件只要有應用案例,軟件公司只要還活著,說明依然有價值。但為什么同一個軟件,會有截然不同的市場反饋?有人說好有人說壞,有上的成功的,也有上失敗的。很多人都沒有弄清楚這個道理。
我用一句話總結,就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上IT項目是一件復雜的事,“適合”兩個字大家都認識,但不一定懂得。
“1-管理與軟件”
軟件是工具,是管理思想落地的工具。
我們拋開軟件講講管理。
管理需要指標衡量,有句話說的好:“沒有衡量就沒有管理”。衡量就意味著標準化,數據化,量化。但這僅僅只是基礎。數據的價值體現在對標和分析,改善。這是一個很典型的PDCA循環。工具提高了這個循環的效率,提升了管理和系統的效率。
所以,一切不跟經營管理目標掛鉤的軟件項目都是扯淡。
“2-軟件與落地”
軟件是框架,要經過項目實施才能落地的。
軟件內包含了管理的思路,我想這點大家都會認同。但我們仔細想想,軟件真的包含了管理思路嗎?我們搞軟件的都知道,軟件是從算法、類庫、函數搭建起來的一個個功能模塊。功能模塊并不是管理思路。把這些功能模塊搭建起來,從流程的角度來重新組織才會形成管理思路。
管理流程是依賴于組織結構的崗位去構建的。每個企業的組織架構不同,每個崗位的具體職能就會有不同,即使它叫同一個崗位名稱,它的職能也可能是不同的。
我們以前說流程再造,但我更認同的是存在必有合理性。IBM曾提出“隨需而動”,好的軟件,應該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去適應企業的現在,將來。意思是管理改善和流程再造是一個過程。
“3-功能與流程”
在業務層面對軟件的理解應該是標準和流程。
要培養一個即懂管理又懂IT的專業人才很難,在這樣的狀況下,需要軟件項目實施人員懂得從業務的標準和流程層面去提出問題。只有從業務層面去溝通,沿著業務流程的思路去提出啟發式問題,才能確保軟件方案的有效性并反映管理實際需求。
IT項目選型是一個技術活,但也有方法論。我們先來聊聊選型應該關注哪些方面的內容,這其實也是一個模型。我們把它稱之為選型模型。
“4-行業經驗與公司實力”
對軟件選型來說,一般甲方企業都是弱勢企業。對甲方來說,項目還沒有經過調研實施,軟件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有點像黑洞。
所以,軟件公司的行業經驗和公司實力就是非常值得去考量的一件事情。其中行業經驗是我非常看中的一點。除非是類似財務、OA這樣本身就是相對標準通用的系統,越是靠近業務端的系統,行業經驗越重要。這是“適應性”的問題。
曾經也有跟朋友交流過公司實力這個話題,他說:“你的公司有上億的規模,找一個規模只有百萬級別或者千萬級別的公司,你覺得他服務的好嗎?” 呵呵,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公司的成立時間、公司的背景、公司的團隊實力(人數)、公司的售后服務。
“5-軟件架構”
軟件是一個需要隨需而動的產品。我曾經跟一個朋友開玩笑說:“現在上哪個都問題不大”,軟件架構的核心是未來的差距。這里牽涉到軟件的“成熟度”,“穩定性”,“靈活性”,“可擴展性”的問題。
軟件架構、軟件延時、軟件界面友好性、移動端功能、報表功能、接口平臺。
“6-實施能力”
再好的軟件,也是要經過實施才能上線的。軟件是要終端用戶去用的,軟件就像衣服,要合體舒服才能讓人愿意穿,這是第一層級的。穿了要漂亮時尚,更有自信,這是第二層次的。
所以,軟件的實施就是一個量體裁衣的過程。這里的核心是項目經理和實施顧問的能力。所以,在選型的過程中,必須的流程就是要面試項目經理。
項目經理面試、相關實施企業調研。
“7-管理理念”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多軟件公司都沒有領悟到的問題,也是很多企業都會忽視的問題。
很多企業不懂得,軟件項目的實施,核心是咨詢(實施、培訓)+軟件。
當然,對企業來說如果是咨詢公司+軟件公司,一個是投入的問題,另外一個也可能會產生扯皮的現象。所以越來越多的軟件公司變成了咨詢(實施、培訓)+軟件這樣的公司,越來越多的咨詢公司也向著咨詢+軟件的方向發展。
對企業來說,軟件僅僅是一個工具,通過軟件實施,是要把一種管理理念引入到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并用軟件這個工具把它標準化,規范化和可量化。
“8-選軟件&選實施”
這個標題是什么意思呢?
現在我們上軟件真的不是為了上軟件而上軟件,所以在項目選型中你肯定會遇到是選擇軟件更強還是方法論更強或者說是實施能力更強的軟件公司合作呢?
軟件強我想很多做IT的人都會判斷。
那么什么才算實施強?我的理解是好的實施團隊需要有三種人:
A,第一個是項目顧問,有很強的行業背景,懂得行業的痛點,有很強的溝通能力,有管理方法論,可以理解為咨詢顧問。
B,第二個人是項目經理,有很好的項目把控能力,無論是時間還是項目邊界,能夠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做好細致的項目實施方案。
C,第三個是項目的現場人員,能夠在項目實施和上線過程中收集問題,解決問題。
所以,所謂的實施強,核心是項目顧問,項目經理,項目實施人員都要強。而軟件公司往往項目顧問這個角色是比較薄弱的,只能到項目經理的層級。這樣對希望通過軟件來改善管理借鑒好的企業的管理模式的訴求往往是無法達成的。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選擇?其實并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要看企業對項目的訴求,要看企業項目組在管理、IT上的配置能力。
“9-項目團隊及投入時間”
剛剛談到了項目團隊的問題。項目團隊要分甲方和乙方。
甲方的項目團隊,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有IT作為項目經理。一般應該是有管理和關鍵用戶團隊和IT技術團隊做相互的配合,企業一把手做項目經理。
乙方的項目團隊,應該是有項目顧問(總監),項目經理,項目實施人員,項目開發人員,硬件系統人員組成。
乙方軟件企業,一般在售前咨詢環節會派出很強的項目顧問,但在實施項目的時候,項目顧問,項目經理并一定可以完全保證。有時候項目經理要身兼幾個項目,這樣對項目的開展是及其不利的。
所以,在項目選型和談判的時候,必須確定乙方項目組成員及投入時間。項目過程中可以做必要的考勤。
“10-快速上線的誤區”
現在有一種所謂的項目快速上線法,我個人覺得在Saas模式中或許可行,但是在ERP這樣全流程的項目中并不一定合適。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匆忙上線,一旦項目鋪開,項目組是很難應付的。所以,以往的經驗還是有效的,意思就是要重視前期的調研和項目方案階段及開發調整設置階段。紙上談兵加上模擬演練是必須的。
所以我們需要懂得識別多少時間是合理的,在項目選型中對于所謂的快速上線的方法論要警惕。
“11-技術的先進性”
軟件公司在軟件技術的選擇時都會追逐技術的先進性,這個作為軟件公司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從我們使用軟件的企業來說,技術先進性并沒有軟件公司講的那么重要。
企業要追求的是軟件的適用性,穩定性,界面友好性,靈活性,這些都是更偏向于軟件成熟度而不是技術先進性的。我們要注意的先進性應該是更側重于移動端應用、跟硬件結合等應用方面,軟件的先進性和軟件的技術的先進性是有本質差別的。
“12-軟件的價格”
軟件的價格在選型時確實是一個比較因素。但并非關鍵因素。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軟件選型時,先把大體的定位定好,隨需而動。越貴的軟件肯定是越有價值的,但是并不是最適用于企業的。這個跟企業的業務規模,業務復雜度等相關。一定要問哪個軟件好,就像我們買車一樣,是要買大眾還是奔馳?其實還是量力應時而行。
當軟件的定位定好以后,其實價格差距本身并不會很大。
軟件本身一般是按照模塊數和授權購買的。這里要事先去了解具體的功能,不要想當然認為有這個功能。
軟件的實施和開發費用應該是項目中更貴的部分。一般都是按照人天數收取的。而企業往往是很難去做出評估的。所以,對于每人天數的費用以及大概的人天數就需要去做好考量。
軟件的費用中,還包括了交付以后的維護費用。一般是按照軟件標的的5%-20%收取。所以事先也需要有個約定。否則后續的費用會比較昂貴。
再我們來聊聊好項目的6個關鍵要素。
“13-好產品:管理+技術”
很多人把好產品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這是認知的誤區。好產品是管理+技術的結合體。
A,從技術角度來說,軟件產品需要有:軟件本身的架構的優勢,包括它的可擴展性,靈活性等等。
B,從管理的角度來說 ,軟件與業務的貼合度,軟件體現的管理構架是精華所在。
“14-優質實施服務:方法論+落地能力+快速響應”
優質的實施服務并不僅僅體現在迅速響應上。軟件項目實施的目的是要提升管理效率,那么優秀的實施應該是一個管理改善和優化流程的過程。當然,這個改善和優化是需要行業經驗和高度的。
以前軟件項目的實施是咨詢+軟件的過程,大的項目往往會有咨詢公司+軟件公司來完成。現在咨詢跟軟件也在逐步融合。
A,項目實施方法論,是由項目管理制度等具體文檔構成的。
B,管理方法論,是跟管理改善有關的。體現管理自身的PDCA循環。
C,落地能力,是以上的方法論轉化到實際實施過程中的執行力以及隨需而變的能力。
D,快速響應,是迅速的應對客戶的需求,能夠拿出解決方案并落實到系統中快速實現。
“15-良好的溝通:溝通對象+傾聽”
良好溝通的前提是確定溝通對象,并懂得如何傾聽和溝通。
A,項目組內部,需要建立統一的溝通機制語言。
B,關鍵用戶,需要有問必“答”。有問必答表面上看是一個態度問題,但實際是你對于客戶問題的前提假設的了解,并能夠去構造業務場景去還原問題,找到解決方案。
C,項目相關方(發起人,上級主管領導)溝通:及時進行項目進度匯報很重要。
“16-全面的文檔:過程文檔+結果文檔”
在團隊的管理過程中,書面化的表達能力是提升團隊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面的實施及交付文檔,分為過程文檔&結果文檔。
A,過程文檔: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是通過文檔去構建和落地的。過程文檔的核心還是計劃分解和各種解決方案,實施方案,培訓方案等等。用于指導項目實施過程。
B,結果文檔:是我們在項目交付過程中需要去重新整理的。因為在做藍圖規劃的時候制定的解決方案等等,隨著項目進展,或多或少會有變更和調整。重新對項目文檔進行整理,為后續項目整個的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一個真實可靠的基礎。
“17-強大的培訓:策劃+內容+考核”
用三句話總結什么是強大的培訓:
A,合理的安排培訓對象和培訓時間;
B,符合業務實際的,包含線上(系統內)和線下(系統外)完整業務場景和流程的培訓內容;
C,培訓完成后的培訓考核;
關鍵點:業務語言,是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操作手冊。
“18-優秀的項目團隊:識別哪些人+素質”
項目團隊的成員應該包括:
A,甲方,項目實施的IT部項目人員;
B,乙方現場人員:咨詢、軟件公司的實施人員;
C,乙方支持人員:軟件公司內部的開發人員;
D,項目使用方關鍵用戶:項目實施方的終端用戶,從基層到高層的業務人員。
優秀項目團隊的素質包括:
A,吃苦耐勞的精神;
B,堅持與不屑的努力;
C,既要講人情與又要有原則能做事;
D,尋根究底與完美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