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發展,穩定為先。社會穩定了,人們的訴求滿足了,快速健康的發展環境才能建立起來。和諧穩定的社會大局雖不直接出產真金白銀,卻可以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市維穩工作措施有力,并多次組織了安全生產大檢查等行動,僅三季度就進行了兩次全面督查。當時,全市組織檢查組113個,排查隱患7364處,下發執法指令4537份??梢钥闯?,我市經濟運行良好局面的取得,跟和諧穩定的社會大局密切相關。正是有了穩定的發展環境,全市各項生產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可喜成績。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我市的信訪矛盾還比較突出,維穩形勢不容樂觀,又逢冬季安全生產隱患多發期,務必要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要想持續保持我市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就需要以處理信訪矛盾為突破口,治理好安全生產等問題。要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圍繞房地產開發、征地拆遷等重點領域,集中開展信訪問題大排查大化解活動,切實把問題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最大限度地減少集體訪、越級訪,開展好領導干部接訪,干部要包案化解,及時就地解決群眾訴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在處理信訪問題時,要堅持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引導群眾增強法治觀念,依法有序表達訴求。同時要下勢整治社會治安混亂地區,嚴肅查處地方黑惡勢力、破壞項目建設的違法犯罪分子等,深化基層系列平安創建,扎實開展群防群治。此外,要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做到在日常生產過程中,防止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求穩定、盼平安、謀發展,是550多萬渭南人民共同的期盼。歷史事實證明,社會大局越是穩定之時,經濟就越能健康、快速地發展,人民的生活就越安定和諧。所以,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是渭南順利實現追趕超越發展目標的必要前提,也是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基本條件。越是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越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渭南的發展才能乘勢而上。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亂。”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基礎,沒有穩定的環境,發展就無從談起。只要我們密切關注社會動態,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持續推進“平安渭南”建設,時刻緊繃安全生產這根弦,就能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渭南的各項事業就能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就能幸福安康。
責任編輯: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