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內發送消息“聽課” 獲得入群聽課機會
【本文摘自《不怕生病就怕看錯醫生吃錯藥》,潘德孚老師著】
到醫院里看病,一些醫生很喜歡給病人開維他命。
曾經有一段時間,風傳大劑量的維生素C可以抗癌,于是醫生就忙著給來看病的人使用大劑量的維生素C。后來有報導說經過研究,許多服大劑量維生素C的人吃出了毛病,于是又沒有醫生再這么使用了。
臨床上都用維生素B2治療口腔炎,可是我在臨床中卻覺得它效果并不好,而利用中藥對癥治療,往往發現口腔炎都會隨著主癥的好轉而消除。所以,我對口腔炎用缺乏維生素B2來解釋,以及用它來治療,始終持疑。
維生素也被稱為「維他命」、「維他賜保命」,似乎說明了它與生命的維持和「維護」關系;也確實有許多疾病,都與缺少維生素有關,久而久之,還會導致嚴重疾病。
人體就像一座極為復雜的化工廠,里面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這些反應都需要一些酶參與催化;而酶的活動,就必須有輔酶的參與。許多維生素,就是輔酶的重要組成成分。因此,可以認為,維生素是機體維持和調節正常代謝的重要物質。但是,它們在人體里也只能占有一定的比例,太少了會生病,過多了,也會生病。
曾有過報導,某國一軍艦在北極圈航行,因天氣突變,食物短缺,全體乘員登上某島暫住。不料,一段時間后,許多人患上了頭痛、惡心、口渴、多尿、低熱、嗜睡、肌肉僵硬、皮膚瘙癢、軟組織鈣化等癥狀,經檢驗才知道大家得的是維生素A、D過多癥。這是因為這里的居民都吃海豹、海象的肉和內臟,這些食物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D,當地居民已經適應了這種食物,能自動將過多的維生素排出,而這些乘員都只是這個「食物圈」短期的外來者,身體沒有這種新陳代謝能力,以致積累中毒。
維生素A存在于動物的肝臟、魚肝油、奶類、蛋類、魚卵,以及譬如胡蘿卜、紅心甜薯、菠菜等食物中,一般情況下,我們并不會缺乏。它的主要功能是維持正常視力,預防夜盲癥;維持上皮細胞組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預防和治療干眼病等等。而如果攝食過多,就會產生厭食、容易激動、長骨末端疼痛、肢體活動受限、頭發稀疏、肝腫大、肌肉僵硬、皮膚瘙癢、頭痛、頭暈等等癥狀。
如果是急性中毒,成人于六到八小時后會出現嗜睡,或過度興奮、頭痛、嘔吐、顱內壓增高,十二到三十小時后,皮膚開始紅腫變厚,繼之脫皮(以手、腳掌最為明顯);嬰幼兒急性中毒則以顱內壓增高為主要特征,出現前囪飽滿、惡心、嘔吐、眼底水腫和腦脊液壓增高等等危急癥狀。
維生素D存在于動物的肝臟、卵黃、奶類,是調節鈣和磷代謝,促進小腸對鈣和磷的吸收和利用,對骨骼形成極為重要,促使機體構成健全的骨骼和牙齒。過多則表現頭痛、厭食、惡心、口渴、多尿、低熱、嗜睡、軟組織鈣化,甚至會出現腎功能衰竭、高血壓等等;但只要停止服用數周后,便可恢復正常。
因此,切切記得:絕不能把魚肝油丸做為孩子經常使用的補品 —— 真要對他好,就別做這些得不償失的事!
維生素E來源于各種植物油(包括麥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等)、谷物的胚芽、許多綠色植物、肉、奶油、奶、蛋等等。它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推遲衰老、預防癌癥、增加免疫力的功效,與器官和胚胎的發育有關;臨床都用來治療不孕癥和習慣性流產。過多則可致血管栓塞、高血壓、視力模糊、乳腺腫大、腹瀉、頭暈、頭痛、惡心、胃痙攣、乏力軟弱、免疫力下降和性功能減退等等長期癥狀。
維生素C大量存在于綠色食物中,它能維持人體細胞之間聯絡組織的正常機能,對于骨骼、牙齒、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都極為重要,可促進人體生長、鐵的吸收和傷口愈合,具有防癌抗癌作用,還可促進心肌利用葡萄糖和心肌糖原的合成。
缺乏時,會引起齒骨不固、血管脆弱、食欲不振、發育不良,嚴重時會出現皮下出血、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出血和壞血病。過多也同樣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引起胃痛和腸胃功能失調、泌尿系統結石、深靜脈血栓形成、血管內溶血或凝血。所以,也千萬不能大量服用。
總以為維生素吃一些不礙事,但這并沒有什么血液檢驗為依據。事實上,有不足,就必然有多余,不足與過多都會致病。所以,還是不能亂開。
歡迎大家留言拍磚,只有這樣大家才能互相進步,交流碰撞出火花,讓艾暖人間~
公眾號內發送消息“聽課”
獲得入群聽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