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龍善糖
前幾天一直在講“血瘀”的危害,今天要告訴大家不要輕易把不舒服、小疼小痛什么的,隨意地扔到亞健康的“筐”里去,要對自己再細心一些,體質不同,表現也不同,等到已經發展成疾病了再看醫生,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一方面活血化瘀,一方面還要益氣中醫說“氣為血之帥”嘛,“血為氣之母”。氣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動力不足必然會造成瘀。
造成瘀血的原因很多,而動力不足還只是一方面。其次,血遇寒則凝,我們就要活血化瘀。血有一個特性,見熱則行,見寒則凝你凍著它了,它不干了,要賴不走了,就讓你瘀;血過熱了,也不行,我們常說熱血青年,往往是說這個年輕人血氣旺盛,就容易做一些過激的事情,血液也是一樣,太熱了它也過激,就四處沖撞,甚至沖出它原來的軌道,所謂過猶不及,就瘀在那里了,這叫“離經之血”。
如果癥狀不太嚴重的話,可以使用黃芪這味藥,黃芪素以“補氣諸藥之最”著稱,說明它的補氣效果很好,平時可以泡水做茶飲,每天放上十幾片,喝到沒有味道、沒有顏色為止,買上一二兩能喝很久
我們現在一出門就坐汽車,上下樓有電梯,基本沒有運動的機會,再加上吃的東西也越來越油膩不能運化,總體來說每個人都有或輕或重的瘀血,但不一定是血瘀體質?,F在一講到養生,很多人就想到補,你已經堵了,還往里補,好的東西進到你的身體里也沒有出路啊,就變成垃圾了,就更堵了。擅于養生的人,都要考慮到流動的問題。
我們到野外去旅游,看那山川湖泊,心情很舒服,因為大自然有種流動的美,包括水流、空氣。我們的身體也要流動起來,你就會覺得舒服,那么用什么東西呢?
就是這個三七,它是唯一活血而不破血的東西,有雙向調節作用,能夠化瘀,延緩衰老,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
中國人可以說是養生的鼻祖,乾隆當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歲,是歷代皇帝中壽命最長的一個,這在中國歷史上算是奇跡。他非常喜歡射箭、打獵、騎馬乃至巡游,這些運動讓他一直擁有一個強健的體格。而且乾隆帝還喜歡吟詩作畫,陶冶性情,這也是養生良方。
有資料說,乾隆皇帝的養生方法中常吃少量大黃,有推陳出新之功。這樣使用大黃呢,不取通下,而取推陳出新,大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這個量,這個度要很好把握。如果把它弄成瀉藥,就麻煩了。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大黃,比如一些體力勞動者本來就已經很傷了,而且他的新陳代謝本來已經很快了,就不要再吃大黃了。
山楂軟化血管的效果特別好,又能消食健胃。上了年紀的人脾胃虛弱,血管老化,吃山楂是最好的。千萬不要吃多,多了會胃酸。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流動的水永遠都不會變質,每天轉動那個門軸永遠都不會被蟲蛀,“動”是一切生命存在動能,尤其瘀血的人,必須讓自己動起來,哪怕今天多上一層樓梯,明天多走10分鐘的路,你都會感覺到身體有明顯的變化。但你不要動過了,我們說運動,也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而動,這是一個度的問題
血液營養不可高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水體“富營養化”,這有點像我們攝入太多的營養物質,是指在外界因素的干預下,生物生長所需要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海灣等水流速度相對緩慢的水域,引起藻類及其他的浮游生物在短期內繁殖加快,導致水體內溶解的氧氣含量大幅度下降,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進而水質惡化的現象。
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不過這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而人為排放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
如同我們身體內一樣,血液是個水環境,當營養成分出現富集或者過盛,血管內甘油三酯等脂類物質便會如同藻類植物一樣大量“繁殖”,形成血管內的“脂潮”。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減慢,氧的供應就不足,形成了一個不良環境。血液黏稠,能夠導致冠心病和高血壓,因為這個環境已經是營養富集的狀態,處在缺氧狀態。
中醫以活血化瘀、益氣為治療大法,把藥撒進血管這個水域,將富集堆積的藻類植物或者是瘀血一點點地分解化掉,使他們不再聚集成災,然后用活血益氣的藥。
如同往水里泵入氧氣一樣,增加水內的氧氣和其流動速度,從本質上改善這種富營養化的現象,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活血化瘀、改善了淤積的狀態,并不是說就可以不計前嫌,繼續自顧自的開源了。
“病從口入”,是百年來我們約定俗成的詞語,所以調整飲食起居是相當有必要的,少吃多餐,清淡為主,戒煙限酒,適量運動,保持心態平和,大便順暢,才能遠離血液的富營養化。
早了解,早治“未”病
有一種人是先天血瘀體質,他的身體稍微碰了一下,別人可能沒有什么事情,但是他就會青紫。這個西醫就說是毛細血管比較脆,但在中醫來講這就是瘀血的一種,是典型的離經之血,就是這個血它不走原來的那條路。
還有的人突然感覺自己懶了,不想動了,睡眠不怎么踏實了,小便多了……西醫檢查不出來毛病,而亞健康免不了又是籠統地應付,那你一定要考慮這些是身體向你發出了警告,就要到中醫的治未病中心進行體質檢查在這里我給大家一個好辦法,不管你是什么體質,首先你要樹立一個關心、在意自己身體的觀念。
現在不可能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私人保健醫生,但是每個人手里都有手機,有的有記事本功能,你要隨時記錄自己身體的感覺,當然不是什么都記,記特殊的感覺,一段時間下來,你會有一個驚喜,或者發現了身體的規律,或者發現了什么問題。這樣一來,你就是自己的保健醫生,你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呀,我教你這個方法,你去做自己的“上工”治“未”病就好了。
最后,如果大家對此有什么疑問歡迎留言討論交流。
編輯 │李佑微
校對 │魚果醫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