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中醫自古有很多門派,其中一個是“補土派”,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受其影響,中醫后世多從脾胃入手治療疾病,效果也往往很明顯,這是為什么呢?
先來說說這位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補土派”代表人物李杲(gǎo)。
李杲出生在河北正定的名門望族,從小家境富庶,教育環境優越,再加上他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長大后成了當地很有名的儒生,可謂現在大家所稱的“高富帥”。
如果把歷史的鏡頭切換到李杲的時空,會看到一位彬彬有禮的白面書生,和人聊天的時候都是正襟危坐、不茍言笑,開玩笑這種事對他來說,簡直難于上天摘星。
李杲20歲時,母親王氏患重病,遍尋當地名醫,也未能挽回母親的生命。這件事對李杲造成了莫大的沖擊,他下定決心學醫。
除了自學外,李杲還想拜高師求指點。幾番打聽,他得知河北易水有位叫張元素的醫家,醫術水平很高,便要拜其為師。當他找到張元素時,發現張元素當時是拒收弟子的。
雖然問題橫在眼前,并沒有難住李杲。他為師“捐千金”以示誠意,表明只要能拜師學醫,身外之物皆不足為道;其次,他軟磨硬泡,用堅持打動了張元素。最終張元素答應收他為徒,將多年臨證法寶傾囊相授。李杲跟師學習數年,盡得真傳。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是后人對李杲學術觀點的總結。
脾胃是人體的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是一身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脾胃的這些生理作用決定了“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這一學術觀點在臨床的廣泛應用。
關于損傷脾胃的原因,李杲將其概括為飲食損傷、勞逸損傷、七情損傷、寒熱損傷四大類。
飲食損傷是由過飽、過饑引起的損傷。因為在李杲所處時代,飲食過飽和過饑都很常見。對于現在來說,飲食過盛更常見,這與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關系。
勞逸損傷是由過勞、過逸引起的損傷。在李杲時代勞逸傷很常見,在現代也不少見。正常的情況應該是勞逸結合,但把握不好節奏和度,勞累過度或者過于安逸,都會損傷脾胃。
七情損傷是由情志異常導致的。在李杲所處時代,社會比較動蕩,人們顛沛流離、飽受戰亂之苦,多見的情志異常就是恐懼、擔心、憂愁等;在現代,人們普遍壓力較大,多見的是抑郁、憤怒、生悶氣等。
寒熱損傷主要指的就是受寒受熱。李杲時代多見的就是受寒,人們為躲避戰爭常常衣不蔽體、餐風露宿,在現代,寒熱傷要相對少一點。
高建忠指出,當今導致脾胃內傷的四大因素中,飲食損傷是排在第一位的,常見的是過食生冷、油膩。在生活中飲用冷飲、碳酸飲料或者大量食用寒涼瓜果,進食大魚大肉等肥甘厚味,導致脾胃負擔加重、功能受損等,脾胃受納腐化失常、樞紐升降作用失常,是引起很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編輯 |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