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可愛的城市綠化養花匠,愛綠化愛養花,關于月季花的養護我們交流了很多,當然每天都會遇到不用的交流問題,今天有網友問到,我的月季花養著養著葉片突然出現水漬狀病變,是病害還是爛根?我想說的是,悶根黃葉了解一下。
敲重點:不用懷疑不要猶豫,網友的月季是出現了悶根現象,這也是我們養護月季常出現的問題,在陽臺上養月季,靠的是養功,光是一個澆水都夠我們學了,如果是封閉陽臺,那就更加要一點技術了。
城市綠化養花匠有話說:
陽臺養護月季花出現悶根現象原因很多,常見的有澆水偏多,高溫時候澆水,大盆栽小苗,溫差濕度過大,環境通風差水分散發慢,盆土板結透水性不好,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悶根現象,所以在陽臺上養護月季要注意做好這幾個方面的控制。
那么網友的是哪一種導致的悶根呢?我們先來分析網友提供的圖片:
從這張圖片可以看到:
1圈位置就是網友說的水漬狀病變,放大看,沒有明顯的病癥,所以這不是病害造成的,整體看,葉片都是這樣,說明養護環境干燥濕度不夠。
2圈位置注意看,冒出的芽已經枯萎回縮,也就是我們說的已經形成了“盲芽”,很明顯就是根系出了問題,然后導致水分傳輸不夠所致,再看底部的枝條發黃有斑塊,很明顯盆土濕度偏大,導致有些悶根。
3圈位置是正常葉片,但是往前看,葉梗也是已經開始發軟的跡象,不用懷疑,這就是澆水偏多,溫差偏大造成悶根現象。
4圈我們看盆土,先看網友的花盆和苗,明顯的我覺得是大盆栽小苗,不應該用這么大的盆,澆水以后持水性太好,水分太足,散發慢易導致悶根。
來看網友提供的第二張圖片:
從這張圖片可以看到很多問題:
1圈位置?看出是在陽臺上養護,看周邊綠植養護情況,長勢都差,估計是封閉陽臺吧。
2圈位置葉片干尖水漬狀斑塊,注意看,葉片水漬狀斑塊無規律,下部葉片比上部葉片狀態嚴重,明顯的盆土偏潮所致。
3圈位置看出網友應該已經修剪了,但是沒有恢復,出現悶根現象以后,主要解決的是根系,少澆水,修剪解決不了問題。
4圈位置剛才我們說了大盆栽小苗,5圈位置是盲芽,導致盲芽的原因就是水分太足,出現悶根現象。
來看第三張圖片:
從這張圖片可以看到:
1圈位置水漬狀,2圈位置盲芽,3圈位置看出綠植也長不好,4圈位置看盆土板結嚴重,所以可以得出網友平時的養功了,還是要注意澆水和通風,還有月季看起來長勢很弱,營養肯定是不足的,不知道網友上盆了多久。
結論:城市綠化養花匠認為網友的這盆月季主要是長勢太差,營養不足,出現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大盆栽小苗,澆水偏勤,盆土持水太足,散發慢,加上溫差的原因導致出現悶根現象,然后根系活力差,傳輸的水分和營養供應不上,最后出現盲芽和長勢不好。
月季花大盆栽小苗出現悶根怎么辦?做到這3點,月季枝粗花大
1,多曬太陽少澆水
建議多曬太陽少澆水,因為有些大盆栽小苗現象,所以少澆水,當然最好是換盆,不換盆就要少澆水,只要以噴霧水分保濕就行了,環境濕度不夠葉片容易干卷,曬太陽有利于盆土水分散發,關鍵的是增強葉片抗逆性。
2,松土透氣修剪冒新枝
網友的盆土偏濕潤,為了讓水分散發快一些,可以松土透氣,具體的做法是松花盆邊緣的土,根系周圍不用松,花盆邊緣松土以后水分散發快,那么干燥以后根系向外擴展,看網友的枝條很弱,所以不要猶豫了,是我的話直接修剪了,反正盲芽多,第一季看不到花,看第二季吧。
3,營養供應保濕度
關鍵的是注意營養供應,少量多次供應,如果有條件的話,修剪以后,可以10天左右澆灌一次氨基酸肥料,不用懷疑,幾次以后,很快冒粗枝,當然一般的復合肥也可以,但是要注意稀釋濃度,溶解澆灌效果好,平常少澆水,給葉片和環境噴霧水分保證濕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