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屏幕前的你,看完上篇“逆向思維”后有什么感覺?是不是覺得這哪里是逆向,簡直是“逆天”啊?美國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說:“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差異,既不是知識,也不是經驗,而是思維能力!”
你是不是在想:“既然有逆向思維,肯定也有正向思維吧?”
恭喜你,答對了,還正有正向思維。
“那正向思維應該不復雜吧?逆向思維我不擅長,正向思維我應該還可以吧?”
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偵探最需要逆向思維能力,還是正向思維能力?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2003年我在廣榮做培訓部長的時候,我們公司為了加強信息化管理,在公司的機房里新裝了一臺服務器。可沒過幾天就出現問題了,服務器每到深夜就會宕機,打電話問供應商怎么回事。供應商的工程師查了各種報告,找不到原因。于是建議我們IT部能不能找個人在機房值夜班,觀察到底發生了什么。IT部的領導居然……答應了。
結果你猜怎么著:服務器居然沒宕機!大家很高興,以為沒事了。可第二天沒值班,服務器又宕機了。試了幾次,只要有人在就沒事;沒人在,就宕機。
難道服務器通靈了嗎?一觀察,就沒事;不觀察,就宕機?好,聽到這里,你可以暫停一下,思考一分鐘:這是為什么?
后來工程師終于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空調”!我們的機房平常是不開空調。但廣州的天氣你是知道的,所以有人值班守夜的時候,因為天太熱,他就會打開空調。不開空調,機器的CPU過熱就會出問題;打開空調,服務器就會安然無恙。
不知道你聽完這個故事做何感想?
所謂正向思維,就是從因到果的思維,從已知預測未知的能力。用力往上一跳,我預測自己的身體就會離開地面;撥動轉向燈開關,我預測相應的轉向燈就會閃。擅長正向思維的人,都是“因果邏輯收集者”,平常在大腦中收集、整理、存放了大量的因果邏輯,以備隨時調用。
而在上面案例中,有四個首尾呼應的因果邏輯:1.沒有人,不開空調;2.不開空調,機房溫度高;3.機房溫度高,服務器CPU過熱;4.服務器CPU過熱,就宕機。這四個中間,只要有一個因果邏輯缺失了,比如你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世界上居然會有人為了省電,人不在就把機房的空調關掉了,缺了這一環正向思維,那你這輩子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回到最初的問題:破案看上去像是在進行“一個”逆向思維,由果到因,但其實在偵探的腦海里,快速發生著成千上萬個正向思維,無數的由因到果。這些因果邏輯的數量和質量,直接決定著偵探的破案能力。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有效的訓練正向思維呢?我給大家以下幾個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學會做一個因果邏輯收集者。
比如看到微信用戶越多,粘性越大,于是就收集一個叫做“網絡效應”的因果邏輯,放在大腦的商業區;比如看到有人愿意買1000萬的車,卻不愿買50元的礦泉水,就收集一個叫“心理賬戶”的因果邏輯,放在人性區;看到太多管理錯位的問題,就收集一個叫做“責權利對等”的因果邏輯,放在管理區 ……
而看到《洞見商業智慧》,你或許會恍然大悟:這就是幫你分門別類收集并整理好的,幾百個因果邏輯啊!
2、多讀偵探小說和科幻小說。
收集了大量“因果邏輯”后,如何調用它們呢?調用這些因果邏輯,有兩個辦法:歸因和預測。歸因,是針對過去的,已經發生了的事情,你可以用正向思維來分析一件事已知的結果背后產生的原因,就是歸因;預測,是針對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你可以用正向思維根據已知的因,來判斷未來的果,就是預測。要訓練歸因和預測的能力,你可以多讀偵探小說,多讀科幻小說。
讀偵探小說,可以訓練你的歸因能力。福爾摩斯第一次見到華生時說:“你從阿富汗來?”華生大吃一驚:“你怎么知道?”福爾摩斯:“由于長久以來的習慣,一系列的思索飛也似地掠過我的腦際,因此在我得出結論時,竟未覺察得出結論所經的步驟。但是,這中間是有著一定的步驟的。”福爾摩斯說的這個“步驟”,就是“歸因”。
讀科幻小說,可以訓練你的預測能力。在電影《星際穿越》里,最后人類生活在的那個滾筒空間站,就是編劇基于“離心運動產生重力”這個因果邏輯,對未來的有科學依據的想象。這個有依據的想象,就是“預測”。
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有運用過正向思維呢?有什么好的體會嗎,歡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