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會導致肺虛
我們知道,脾土生肺金,脾和肺之間就形成了''母子關系''。你想想,如果兒子缺錢了,會找誰要呢?在關鍵時刻,都會去找自己的母親要。所以,脾胃需要更多的氣的話,就會從肺那里''奪氣'',中醫叫作''子盜母氣'',就是兒子會到母親哪里''奪氣'',這樣會導致宗氣虛弱,進而引發心肺疾病。所以說,脾虛會導致肺虛。
脾虛會引起肺弱
在中醫中,脾胃虛弱而導致肺氣不足的病證,多屬氣虛。
因為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肺有主持、調節全身經絡之氣的作用,且肺與宗氣的生成密切相關。宗氣是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氣與肺所吸入的清氣結合而成。人的宗氣積于胸中,它支持肺呼吸和心臟血液循環。
肺主氣、司呼吸的功能依靠著脾氣的資助。因為脾胃在氣血化生中,起到化生水谷精微之氣、提供物質基礎、參與宗氣的生成、滋養先天之精微之氣的作用。脾胃功能正常,則氣的生成正常;脾胃功能失常,就會影響氣的生成,引起氣虛。
一旦氣虛,在治療上常以脾為本而肺為標,也就是說調養脾胃是根本。
脾胃虛易感外邪
脾胃虛會引起元氣不足,也就是說脾胃不好,人的免疫力就會弱。免疫力低,人就容易感冒。因為中醫認為,衛氣來源于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之氣,靠肺宣發于肌表,它是機體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若脾胃之氣衰弱,則元氣不足,衛氣也隨之而虛,那么人體的呼吸道防御機能和免疫調節能力都會下降,邪氣就會乘虛而入,導致人感冒發燒咳嗽,還經常誘發哮喘病。老年人感冒一般都以低燒為主,纏纏綿綿的,就是因為年紀大了,元氣少了,氣虛了。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補氣,營養一定要跟上。
對于氣虛感冒,這里有一方劑很管用。取黃芪、百合各40克,桔梗30克,白術、防風各20克;以上諸藥研為細末,每次9克,每日2~3次,開水沖服,7天為一療程;或改為湯劑(照上方劑量各藥減半),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一般服3~5劑即可。本方中的黃芪、白術都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培土而實衛。本方不僅適用于氣虛感冒纏綿不愈者,還適用于表虛衛陽不固而見易感、慢性鼻炎或氣管炎者。
''培土生金''治法
''培土生金''治法系根據中醫五行相生關系而確定的一種治療方法,指用甘溫補脾益氣的方藥來補益肺氣,促進脾肺功能。因脾在五行中屬土,肺在五行中屬水,土能生金,故名。又稱補脾益肺法、補益脾肺法。適用于肺虛脾弱出現的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見食欲減退、大便溏瀉、四肢無力、舌淡脈弱等癥候。
脾虛型肺系疾病
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像咳嗽、咳痰等肺系疾病,多與肺脾不和有關。從中醫五行相生來看,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為肺之母,按照''虛則補其母''的治則,常用''培土生金''的治法,健脾胃以益肺氣,待脾氣充實了,肺氣也就能得到補充,肺虛之證自然就消失了。早在古代,醫圣張仲景把這一相生關系應用于治病,用培補脾土的藥物來治療肺金的病變,如用生姜甘草湯治療肺痿。邁入現代,醫生還是用''培土生金''法治療肺病,如用參苓白術散幫助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鼻炎、肺不張等。
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健脾是根本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指上呼吸道和支氣管、細支氣管、肺等部位的反復感染或經久不愈,常以發熱、咳喘等癥狀反復發作或久治難愈為基本特征。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脾肺氣虛所為,當以健脾為本,補肺為標。
參芪膏這個方子可健脾益氣,適用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反復發作、咳嗽痰少、易出汗等,很管用。具體做法是:黨參、黃芪各250克,將黨參、黃芪洗凈,冷水泡透,加水適量煎煮,每半小時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煎,共煎3次,合并煎液,再繼續以小火煎煮濃縮,裝瓶備用。每次10克,每日2次,開水沖飲。
敷貼法治療哮喘患兒
對哮喘患兒,可采用敷貼的方法防治,偏于脾肺虛損的患兒,宜選用調理脾肺功能的穴位,如脾俞、肺俞等穴位。不過在此提醒,兩歲以下的孩子不宜進行敷貼治療,以免誘發感染。
脾肺氣虛怎么調
像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慢性病,多與脾肺氣虛有關。因此中醫認為,脾虛會引起肺弱,若一個人肺氣虛,其典型表現是咳嗽總不見好。另外,老年人常會出現因肺脾氣虛而導致的便秘。一旦出現脾肺氣虛,要脾肺共調,才能標本兼治。
調養脾肺氣虛最有效的食物及中藥
不讓脾肺氣虛而導致久咳
脾肺氣虛型慢性支氣管炎:表現為咳而少氣、自汗、乏力、聲低息微、食納少、大便溏薄、舌淡、脈細弱。
水,切塊,加水煮至七成熟時取出;黃芪水煎約20分鐘后去渣取汁;大米洗凈,加適量水煮粥,待沸后調入藥汁、豬肺塊,加鹽、蔥、姜調味,煮熟即成。每日1劑,分早、中、晚3次服食,連服3~5日。可益氣健脾、補肺止咳。
脾肺兩虛所致之咳嗽:表現為咳嗽總不見好、進食少、痰多而清稀、氣短疲倦。
食療調養:百合15克,太子參15克,銀耳10克,水煎服。可滋陰益氣、潤肺化痰。
脾肺兩虛所致之肺氣腫:肺氣腫伴咳嗽、胸悶、氣急、心累、食欲下降等。
食療調養:鮮百合、鮮藕、枇杷(去核)各30克,淀粉、白糖各適量。將鮮藕洗凈切片,與鮮百合、枇杷肉一起放入鍋內共煮,待熟時放入適量淀粉調勻,服用時加少許白糖即可,佐餐食。可潤肺止咳、健脾養胃。
肺脾氣虛型便秘該怎么調養
老年人常會出現因肺脾氣虛而導致的便秘,即大便不一定干硬,雖有便意但臨廁時使勁也難排出,且多流汗、自覺氣短、便后疲乏、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對于這種便秘,宜補肺健脾,益氣通便。蜂蜜入脾、肺、大腸經,有益氣潤腸之功,可用蜂蜜50克,每日3次,連用2~3天,即效。
大麥糯米粥
材料: 大麥仁70克,糯米30克,紅糖25克。
做法:
1. 把大麥仁、糯米分別淘洗干凈,用水浸泡2小時。
2. 鍋置火上,加適量水,放入大麥仁,用大火煮至五成熟后,放入糯米,水沸后,用小火熬到米爛粥稠,調入紅糖即可。
功效: 健脾和胃、潤肺生津。
山藥紅棗羹
材料: 山藥 150 克,紅棗 50 克。
調料: 白糖、水淀粉各少許。
做法:
1. 山藥去皮,洗凈,切小丁;紅棗洗凈,去棗核。
2. 鍋置火上,倒入適量清水燒開,放入山藥丁以大火燒開,轉小火煮至五成熟,下入紅棗煮至熟軟,加白糖調味,用水淀粉勾薄芡即可。
功效: 補中益氣,滋陰潤肺。山藥補脾肺之氣,中醫有培脾土生肺金的說法,山藥是治療肺虛咳嗽的良藥,對于久病虛損的慢性咳嗽患者,可以常吃山藥調治。紅棗健脾養胃,補中益氣,潤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