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看透了人心冷暖,后半生,便要學會承受孤獨。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合群。
年輕的時候,人們往往急于融入更各種高大上的圈子,結識很多人。但其實很多只是點頭之交,無法形成一個真正有效的人脈。人到中年了,如果一個人還總是以合群來證明自己的成就,那么他就注定過得庸庸碌碌,找不到真正的自我。
人生苦短,對于那些融不進的圈子,就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去合群了。因為真正活得高級的人都是享受孤獨,有些不合群。
人到中年了,看透了很多,看淡了很多,真的沒有必要為了“合群”,去和別人湊合在一起,去討好沒有用的圈子,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行了,合群不合群不重要。
生活何必“隨波逐流”。畢竟不適合的人會相處太累,不如獨處自在。無須與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人勉強相處。
獨處的時光是一個人自我增值的最佳時機,只有當你有了獨處的能力,豐富自己的內心,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才能獲得更多有意義的社交。
若是以聚會次數衡量一個人的人脈,那么只能說是一種幼稚。那些事業有成的人,不見得有諸多的聚會要參加,也不見得有多少酒局要赴約。
選擇獨處,遠離那些世俗的紛擾,并不是孤單,僅僅是心里踏實。不合群的人會在獨處的時光中做事越專注和堅定,不斷讓自己變得優秀而強大。
一輩子不長,只有當你擺脫那些無用的圈子,你才能用有限的時間去成為最好的自己,才會認真地反思自己,才能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好好去規劃自己的未來。
擁有獨處的能力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最好的人脈是你自己,與其沉迷垃圾社交,不如學會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大多數飯局并沒有你想的那么重要,不是所有的聚會都值得參加。無意義的聚會和酒局,只會不斷消耗你的精力,拉低你的生活質量。
朋友并非越多越好,三千泛泛之交,也不如一二知己。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你不必和每個人成為朋友,對于那些合不來的人,保持禮貌的距離即可。
很多人都為了合群而合群,然后漸漸失去了自我,委屈了自己。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去迎合別人的喜好,委屈自己跟別人搞好關系。比起低質量的社交,他們更享受高質量的獨處。
不管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都不必刻意討好和假裝合群。人生是你自己的,你該做的是過好自己、取悅自己,不用費盡心思去迎合別人的標準。
圈子不同,不必合群,那些本不適合的群體,就無須強求著合群。人到中年,做一個不合群的人,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要明白,你越是討好他人,他人越是不重視你。所以,又何必為了合群而去迎合討好呢?
獨處是一種清歡,亦是一場修行,做一個不合群的人,沒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