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接受父母命屬平凡,第二:是接受自己命該平凡,第三:是接受自己的子女本該平凡。
初聽這一個概念的時候,很多人總以為是一種消極處事的態度,其實這并不是一種消極,是一種順應。
人生,要先懂得順應,才能更好的生活,如果你連順應和接受現實的心態都沒有,整天好高騖遠,那么你的一生將碌碌無為。
而這也是接受人生本該平凡的一個智慧。
我們在小的時候,總以為自己能夠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后來才發現這個世界都改變不了自己。
自己仍然有著好高騖遠的心態,仍然有著不思進取的惡習,一味地追求繁華,卻忽略了人生平淡的美好。
努力上進永遠不是錯,錯就是錯在背離了根本,現在的年輕人幾乎都討厭平凡的生活,總是追求那些名利富貴的繁華,但是殊不知繁華落幕之后,永不及平淡。
《菜根譚》有這樣一句智慧:
異寶奇珍,俱是必爭之器;瑰節琦行,多冒不祥之名。總不若尋常歷履,易簡行藏,可以完天地渾噩 之真,享民物和平之福。
奇珍異寶自古都被人爭來爭去,過于出眾的言行舉止大多都有一些不好的名聲,這些總不如平平淡淡的行為舉止,可以保全我們的天性淳樸,讓我們享受平和的生活。
你的繁華在給你帶來榮耀的時候,會讓別人更生嫉妒之心,這個時候也是人生埋下禍患的根源。
《道德經》中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人生福禍相依,繁華的人生也是如此。
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就要有一種接受人生平淡的心態,這也是一種處世哲學和生活態度。
一個人能夠在繁華中找到一種存在感,更能在平淡中找到一種與世無爭的美好;在名利與富貴之中找到物質的滿足,在淡泊寧靜之中找到一種悠然自在,這本身就是一種智慧。、
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看遍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才知道自由自在的珍貴,嘗盡了世間的種種滋味,才看明白淡泊才是真正的幸福。
疏狂是一種境界,淡泊也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雖然說難以修養,但是只要能夠拋開追求名利的心思,自然能夠找到一種平淡的回歸,這也是歷經滄桑看透繁華之后的境界和淡然。
人生最美的心態,不是在高處的煙花綻放,而是歸于平靜的一切順應。
人生最好的道是能在柴米油鹽之中,同樣能感受生活的美,而不是妄圖在琴棋書畫之中查閱那一份恬靜。
有一位老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能夠在穿衣做飯這樣的瑣事之中,都能感受到一種人生的美好,那么他的境界是別人無法企及的人生。
所以換一種心態看世界,換一種狀態面對人生,你會收獲不一樣的恬靜,你會遇見不一樣的人生。
有的時候,學會放下一些對于名利繁華的追逐,并不會讓你失去什么,反而會有一種得到,因為你所認知的未必是客觀的,順應自然,看淡平凡人生。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樣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