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并未神經一說,中醫上周圍神經損傷屬于經絡范疇中的'經筋''痹證''痿證'范疇。其病理多與肝、腎、脾、胃功能有關。
黃帝內經中《素問集注 ·五臟生成篇》 提及 : 脾主運化水谷之精, 以生養肌肉, 故主肉。《太平圣惠方》 中講到 : 脾胃者, 水谷之精, 化為氣血, 氣血充盛, 營衛流通, 潤養身形, 榮于肌肉也。《四圣心源》中又說 : “肌肉者, 脾土之所生也, 脾氣盛 則肌肉豐滿而充實。” 肌肉的壯實及其功能的發揮與 脾的運化功能健運有著密切聯系 。
黃帝內經中《素問·太陰陽明論》說: “四支皆稟氣于胃,而不得至經,必因于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黃帝內經中《素問·痿論》講 : “五臟使人痿何也?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黃帝內經中《素問·臟氣法時論》更明確指出 “脾病者, 身重, 善肌肉痿, 足不收引。 ” 由此可見,如果脾胃失健, 便不能運化水谷精微至全身, 就會出現肌肉萎縮、疲勞、肌耐力下降。
岐黃溫絡湯療法是以《黃帝內經》、《圣惠方》作為理論基礎取其精華,結合上千例周圍神經損傷患者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的目前比較成熟的一種周圍神經損傷治療方案。
岐黃溫絡湯由西紅花、蟲草、蜈蚣、水蛭、防風 、沉香等三十幾種名貴藥材組成。
岐黃溫絡湯以五臟六腑為基礎,故以潤其心、肝、脾、胃、腎為法,通其經絡、溫其氣血、調其筋骨、均其陰陽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岐黃溫絡湯治療原理:
1、調其肝,以通經絡,調理肝之經絡,讓其經絡暢通,疏通其氣血。
2、調其脾,以養肌肉,調理脾之運化,讓其滋養肌肉,溫養其肌肉。
3、調其胃,以攝精華,調理脾胃運化,攝取水谷之精,滋養其氣血。
4、調其腎,以均陰陽,調理腎之陰陽,讓其陰陽平衡,固養其精氣。
5、調其五臟六腑,祛除體內疾病生長環境,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