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人能一口氣演講幾十分鐘還不喘氣?有的老師上課聲音洪亮,十分有精神,因為他們宗氣十足,而宗氣足的前提是肺好。
肺是人體發出聲音的重要臟器,肺主氣,肺虛則氣短,容易勞累,最后導致“金破不鳴”。所有氣虛都歸咎到肺,肺氣虛的人容易感冒,乏力,氣短氣促,肺合皮毛,肺氣虛的人腠理不顧,自汗或是大汗淋漓。
肺氣虛的人可以通過喝中藥調理,下面就來介紹介紹養肺的中藥有哪些。
1.川貝母
想要肺氣足,前提是要潤肺。一提到潤肺,貝母是首選的中藥。貝母分為川貝母和浙貝母,川貝合浙貝是同一種植物,生長在不同地區,所獲得中藥功效也不盡相同。川貝母的藥性更加溫和,更偏向潤肺,價格也更貴些。
川貝屬于百合科植物,藥性微寒,體寒之人可以搭配熱性藥物一起服用,具有止咳化痰、養肺陰、宣肺平喘的作用,現代臨床上常用川貝治療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結核。
2.枇杷
很多朋友都吃過枇杷,尤其在生病咳嗽時,吃得最多的就是枇杷了。枇杷皮黃,成熟的果肉并不會很甜,但水分十分充足。
現代研究發現,枇杷里含有蛋白質、果糖、果酸、胡蘿卜素、維生素。枇杷里含有的苦杏仁苷能潤肺止咳、祛痰,有的成分可以抵抗病毒,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不喜歡吃枇杷的朋友可以試試枇杷葉煮水,注意要用刷子將枇杷葉上的毛刷干凈,避免飲用時刺激喉嚨。
3.黃芪
大多數人對黃芪并不陌生,尤其是廣東人,黃芪是煲湯常用藥材之一。在眾多中藥里,黃芪是常用的補氣圣藥。《神農之真》對黃芪的記載為:補氣諸藥之最。傳說新文化運動領導者胡適曾大病一場,渾身不適乏力懶言,用黃芪泡水喝了二十多天后痊愈了。
黃芪能補脾益肺,固表止汗,通痹,因為氣虛出現的各種癥狀都可以用黃芪緩解。氣虛會導致脾胃運化水谷失常出現腹脹、食欲不振,氣虛不能固表出現自汗,氣虛不能推動血液流動,則為痹癥。這些癥狀都可以通過補氣的方法進行治療,用黃芪再好不過。
4.人參
人參也是一味補氣的中藥,但人參常用在回陽救逆,大補元氣,而黃芪的補氣作用緩和些。
5.百合
百合形狀像大蒜,入肺能滋陰潤肺、止咳,入心能清心安神,可以用來陰虛久咳、肺燥、肺虛勞嗽、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等多種癥狀。
另有文獻記載,現代臨床上常用百合治療萎縮性鼻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咯血、神經衰弱等病癥。臨床上常用一個名為百合固金湯的方劑,用來治療痰中帶血,氣短胸悶。
6.雪梨
肺在五色中與白色對應,而雪梨白色,也能入肺,起到潤肺作用。雪梨味甘,小兒生病時口淡,可以用雪梨燉川貝吃。
肺氣虛的治療如果只是補肺氣,就會忽略了肺本身喜潤的特性,所以補肺氣前還要潤肺臟,通過吃枇杷、川貝等進行潤肺,肺健康后,正氣歸來,宗氣十足,聲音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