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一直要持續到8.25號,整整40天。聽起來是不是酷熱難耐,光想想就覺得可怕?老實說,我覺得大家應該慶幸,因為這是今年最后一次冬病夏治的機會了……
三伏天除了貼三伏灸之外,還特別適合艾灸。如果不想一大早就去醫院擠著貼三伏貼,或者懶得動手自己做的人,就直接買艾條艾灸吧。借助“艾灸”的純陽之力和三伏天的“天灸”之力,讓體內元氣滿滿~
暑濕
三伏天熱,暑氣馬上就到了極致。“暑”與“熱”不同,它有“煮”的意思,古人云:暑不離濕。暑濕夾雜在一起,人就容易困倦,吃不下飯,還會長濕疹,整個人都焉掉啦。這個時候需要灸一些可以健脾胃,祛濕氣的穴位。
自己艾灸:【中脘】【豐隆】
中脘:在我們的腹部肚臍上方正中間大約4寸的地方。
家人幫助艾灸:【承山】
艾灸的順序:按照中脘,豐隆,承山穴的順序來艾灸。
艾灸的時間:每個穴位艾灸時不少于10分鐘,若中途感覺難受,可以停止。
手腳冰涼
脾腎陽虛的人,陽氣不足不能充盈四肢,冬天的時候就會特別怕冷,必須要穿的厚厚的,把自己裹成一個球。手腳也特別冰冷, 還會生凍瘡,又疼又癢。現在艾灸就需要找到相應的穴位來溫補陽氣,對抗寒冷。
自己艾灸:【神闕】【關元】
家人幫忙艾灸:【命門】【腎腧】
命門穴:命門穴位于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腎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 5寸處。
艾灸順序:先灸背部的穴位,再灸前面的穴位,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來艾灸。
艾灸時間:每個穴位艾灸時不少于10分鐘,若中途感覺難受,可以停止。
容易反復感冒、免疫力低
冬天總有一些人總是反反復復的感冒,整個季節都是病怏怏的,不見好。這是因為體內陽氣虛弱。陽氣充足的人,身體強健,抵抗力也比較高,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了很快就能恢復,而陽氣虛弱的人則剛好相反。
在此時天地陽氣充盈的三伏天來進行艾灸,可以幫助身體扶助陽氣,提高抗病能力。
自己艾灸:【神闕】【足三里】
家人幫助艾灸:【風門】【大椎】
艾灸順序:先灸背部的穴位,再灸前面的穴位,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來艾灸。
艾灸時間:每個穴位艾灸時不少于10分鐘,若中途感覺難受,可以停止。
痛經
人會痛經,一般來說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子宮寒涼,二是因為有淤血堆積,艾灸是很好的調理方法。可以緩急痛,也可以長期調理。艾灸的原理治療痛經的原理主要是溫經散寒,激發女性身體的陽氣。
自己艾灸:【關元】【三陰交】用艾條懸灸各5-7分鐘。
家人幫助艾灸:【八髎穴】用艾條懸灸各5-7分鐘,也可以用隨身灸來灸,需要20分鐘左右。
八髎穴:位于骶骨部位(身體尾椎骨上方)
艾灸順序:先艾灸背部穴位,再艾灸前身的穴位。
艾灸時間:這四個穴位在經期疼痛時艾灸可以緩解急性的疼痛。每個月的經期前10天開始艾灸也能夠緩解經期時的疼痛。
貧血,氣血虧虛
冬天由于天氣寒冷,陽氣不足,人容易氣血虧虛。所以冬天貧血的情況會比夏天要嚴重一些,臉色看起來會很蒼白,沒有神采,感覺特別困乏。蹲下去再站起來的時候就會兩眼發黑……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或者是營養不良就會引起貧血。在三伏天的時候就要堅持用艾灸來健脾胃,注意營養的合理搭配,脾胃養好了,氣血充盈之后就不會貧血啦。
自己艾灸:【足三里穴】
家人幫忙艾灸:【腰陽關穴】【脾俞穴】【大椎穴】
腰陽關穴:俯臥,腰陽關穴位于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艾灸順序: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艾灸。
艾灸時間:每個穴位艾灸時不少于10分鐘,若中途感覺難受,可以停止。
艾灸的方法:
懸灸:手持艾條懸置于穴位上3~5厘米處進行熏烤,使皮膚有溫熱感但不會感覺灼痛。一般每處灸10~15分鐘,皮膚有紅暈即可。
隨身灸:把艾柱點燃放入灸盒內,再把灸盒綁在穴位處,熱量就可通過灸盒傳達進體內。每次每部位20~30分鐘,一次可灸數穴,可隨時隨地進行艾灸。
如果能懸灸最好,懸灸的藥物穿透力更強。但如果不方便,可以使用隨身灸。套上防煙袋,還能過濾煙霧。
三伏天艾灸的時間:
*貼了三伏貼的當天不能進行艾灸,其他時間可正常艾灸。前3周每周艾灸3次,3周過后每周艾灸1次即可。
艾灸時須注意:
艾灸前: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溫度高于體溫。剛做完運動出了大汗,或者勞累,精神緊張,饑餓時不要馬上艾灸。
艾灸時:忌喝冷水,吃冷的東西,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灸時最好不要在有風的地方,這樣風邪容易進入人體。
艾灸后:很多人艾灸后會感覺到口干舌燥,這是因為人體的生長和排毒都需要大量水液參與,艾灸讓人氣血活躍,加速代謝,這個時候最好補充一杯熱水。
部分圖片節選為《范長偉極簡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