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數的癌癥預防建議主要來自觀察性研究,而并非隨機試驗結果。因此,很難確定觀察性研究中的兩個因素之間是否存在真正的因果關系。然而,這些隊列研究為我們展示了多對因素,如肥胖與癌癥、飲食與癌癥、鍛煉與癌癥之間的相關性。
為了更好地預防癌癥,美國癌癥協會(ACS)近期聯合世界癌癥研究基金、美國癌癥研究所發布了以下6項癌癥預防建議。這些建議大多數已得到最新研究的支持,但并非全部。
1.保持正常體重
為了預防乳腺癌,美國癌癥協會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體力鍛煉,每天最多飲一杯酒或少量飲酒,并保持身體質量指數(BMI)25kg/m2。
BMI是癌癥的危險因素。體脂過多會引起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和生長因子水平升高會促進癌癥發生。其次,肥胖還可促進雌激素產生,而雌激素會促進某些癌癥產生。另外,脂肪還可分泌炎性細胞因子。
2.每天至少鍛煉30分鐘
研究表明,堅持身體鍛煉可降低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一項針對660 000名男性和女性的分析表明,與缺乏鍛煉的人群相比,鍛煉達到最低推薦運動目標的人群死亡風險可降低20%,積極鍛煉人群的死亡風險更低。
3.限制紅肉攝入,避免加工肉制品
最新研究繼續將體重管理和鍛煉作為影響癌癥發展的關鍵因素,且未提出一些具體的飲食建議。最新研究表明,紅肉在癌癥方面的負面作用可能沒有我們認為的那么大。基于45萬人群的分析數據顯示,大家更關心加工肉制品是否會增加癌癥風險,而非紅肉。紅肉和結直腸癌流行病學之間的相關性研究得最多,結果顯示:兩者間存在弱相關性和異質性,無法區分其他飲食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影響,缺乏明確的劑量/效應證據,且證據隨時間推移逐漸削弱。
4.限制飲酒(女性1天1杯,男性1天2杯)
最新研究仍然支持適量飲酒可以預防癌癥。不過,重度酗酒(每天飲酒≥5杯)與以下10種癌癥的發病密切相關:口咽癌、食管鱗狀細胞癌、乳腺癌、喉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膽囊癌、胰腺癌和肺癌。另外,即使是少量飲酒(每天1杯)也會增加口咽癌、食管鱗狀細胞癌和乳腺癌的風險。雖然少量飲酒(每天1杯)可能會增加頭頸癌、食管癌和乳腺癌風險,但也不應忽略:完全不飲酒和總死亡率也有一定相關性,因為不飲酒者的心血管事件可能增多。
5.不用膳食補充劑預防癌癥
不用維生素補充劑預防癌癥的建議得到近期一項研究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該建議的支持性數據來自隨機臨床試驗而非觀察性研究。該項隨機研究評估了健康人群使用維生素補充劑是否可降低癌癥發病風險。研究結果顯示,葉酸可增加癌癥的總體風險,尤其是前列腺癌和結腸直腸癌風險;β-胡蘿卜素可增加肺癌和胃癌風險;硒可增加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風險;維生素E可增加前列腺癌風險等。
6.運動改善癌癥患者結局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度會議上公布的多項研究表明,運動可改善癌癥患者的最終結局。近期一項針對16個乳腺癌研究和7個結直腸癌研究的Meta分析(共約50000例癌癥幸存者)表明,積極鍛煉可顯著降低乳腺癌幸存者和結直腸癌幸存者的死亡率。與癌癥確診后沒有加大運動量的幸存者相比,確診后加大運動量的幸存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因此,癌癥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更應遵循癌癥預防建議。
綜上所述,肥胖、缺乏鍛煉和過量酒精攝入是影響癌癥的關鍵因素,飲食習慣對癌癥的影響證據尚不充分,仍需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