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了解大圣的脾性,專門給他建立一座齊天大圣府,府內設了兩個司:一個叫安靜司,一個叫寧神司。安靜寧神,這是玉帝對這只不安分猴子的殷切希望。
結果大圣實在是閑得無聊,又開始有些無事生非,天庭的人漸漸有了不滿。玉帝呢?只好給他安排件實在的事做。可是讓一個猴子去管王母的蟠桃園,實在有些腦子抽風。不過,這樣安排就如同“弼馬溫”這個稀奇古怪的官名一樣,隱含著修行的大法則。
王母又叫西王母,相傳是昆侖仙山的陰氣精華所化,三界十方的女子修仙得道者,都屬她管轄。蟠桃園的所有權歸王母所有,所以也是陰氣的代表。蟠桃是桃樹所結果實,代表陰炁凝結的精華。和蟠桃有著類似象征意義的,還有蟠桃會上的仙酒和太上老君的金丹。這三樣東西,都被大圣偷走了。
不過,大圣的偷并不是啥道德品質的問題,因為他取走的,不過是天地自然的東西,并不算偷。《陰符經》上說:“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這種修行人的偷盜,其實是在偷天地之玄機,盜陰陽之造化。
大圣第一次上天,重點在“陽”,寓意進陽火,所以先斬殺“混世魔王”截斷淫欲,再奪金箍棒生成精炁(坎中陽、月中兔、真鉛、青龍);大圣第二次上天,重點在“陰”,寓意退陰符,所以用以“安靜”、“寧神”二司涵養心神,再偷蟠桃、飲仙酒、盜金丹,而積聚神炁(離中陽、日中烏、真汞、白虎)。一進一退之間,陰陽交媾,坎離抽添,鉛汞相會,精炁神互結于丹田(赭黃袍),而生成“丹藥”。
這個過程被稱為抽坎填離,也被稱為“小周天”。小周天形成的這種“丹藥”并不是最終的“金丹”,但是是煉就金丹的原料。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天地往返,周天循環,“丹藥”積累的越來越多,最終從量變到質變,實現了從小周天到大周天的躍遷。
小周天到大周天,看似只是大小的區別,其實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有人說,大周天之所以稱為大,是由于它的內氣循行,除沿任督兩脈外,也在其他經脈上流動,范圍大于小周天,故稱為大周天。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仍拘于形質,未免屬于“形而下”。
其實,大小周天的大小,重點在于先天后天的區別。
后天八卦中,離為心火在南,坎為腎水在北,所以,小周天重在取坎中陽(精炁)去填離中陰(神炁),兩者在西南坤土(金鼎、土釜)的調和下,生成“丹藥”。這也是古人說的:“藥產西南坤地,金丹只此根宗”的含義。
陳沖虛說:“夫乾坤交媾是大周天,在坎離交媾之后見之”。經過一次次陰陽交媾,坎離抽添后,人體逐漸從后天返回先天。先天八卦中,南方的離卦得到了坎中陽,成為了乾卦,北方的坎卦得到了離中陰,成為了坤卦。而坎離兩卦,則轉換到了卯酉的位置上,所以大周天又叫乾坤交媾,或稱卯酉周天。
《西游記》中寫到,大圣發現闖下大禍,于是使隱身法從西天門出了天宮,逃回花果山。這下捅了大婁子,群仙震動。玉帝也不能像上次一樣只派李靖父子做個樣子了,于是十萬天兵下界,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瀆、普天星相盡出,浩浩蕩蕩,將花果山圍了個水泄不通。
這場天人(猴)之間的戰斗,寓意的正是大小周天之間變化。小周天畢竟只是心腎二臟的交會,任督二脈的流行,而大周天則是整個色身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改命”的過程,因此,色身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反應
陳沖虛說:“夾脊如車輪,兩腎如湯煎,四肢如山石,膀胱如火熱”。
張伯端說:“泥丸風聲,絳宮月旺,丹田火熾,谷海波橙,夾脊如車輪,四肢如山石,毛竅如浴之方起,骨脈如睡時至正酣,精神如夫婦之歡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戀,此乃真境界也,非比喻也”。
《仙佛合宗》說:“須知大藥時,六根震動,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后風聲,腦后鷲鳴,身涌鼻搐之類,皆得藥景也”。
大圣和各路神仙上天入地的大亂斗,是大周天階段色身種種變化的生動描述。這正是《陰符經》中所說的:“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大圣的對手當中,有兩個需要特別注意一下:一個是觀音菩薩的徒弟木吒,一個是玉皇大帝的外甥楊二郎。
木吒和大圣的兵器一樣,都用的是一根鐵棒。“棍雖對棍鐵各異,兵縱交兵人不同。一個是太乙散仙呼大圣,一個是觀音徒弟正元龍。”書中把木吒稱為“元龍”,元龍就是元陽,所以木吒的鐵棒也就是大圣的金箍棒。
楊二郎和大圣一樣,都有七十二般變化,都能上天入地,所以書中猴王為“大圣”,楊二郎為“小圣”,這一回就叫“小圣施威降大圣”。
大圣和小圣都是“圣”,本事不相上下,所以他們纏斗多日,也分不出勝負。這個時候,大圣的克星——太上老君出場了。
把大圣打翻的是太上老君的法寶——金剛琢。通過太上老君的口,交代了這件法寶的來歷:“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