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講過桂枝、麻黃體質,柴胡、半夏體質,太陽少陽兩經,其中一些方劑也講了一些。
我看經方論壇上就有人質疑這個體質觀,說“桂枝體質的人就沒有大承氣湯證嗎?”,這還是沒有悟透這個體質學,因為體質的原因,桂枝體質的人很少或不會出現大承氣湯證的,即便桂枝體質的人出現大便秘結,你要先考慮使用桂枝加大黃湯,你想:林黛玉這類的人是很少出現大承氣湯證的,那什么人易出現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大黃體質的人。
大黃體質:體格健壯,肌肉豐滿,食欲旺盛,但容易腹脹,或大便秘結,口唇紅或暗紅,舌苔多厚,皮膚易生瘡痘。血壓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黏度偏高。精神狀態飽滿,易煩躁,易激動。消化系統疾病,代謝病,感染性疾病等多見這種體質。大黃體質多見于中老年人。代表方為大柴胡湯,三黃瀉心湯,桃核承氣湯,黃連上清丸,防風通圣散等。此類患者在疾病狀態中多表現傳統中醫的積滯傷食,腑氣不通,瘀熱結滯,積熱上沖等證候。
那就說說大柴胡湯吧。
大柴胡湯
少陽陽明治劑,治療宿食病的專方,有止痛、除脹、通便、降逆、清熱的作用。
【方證要點】胸脅苦滿,寒熱往來,郁郁微煩,口苦嘔吐,心下按之滿痛,便秘或下利。
上述癥候即為本方主治,但須兼有舌紅苔黃白相兼而干燥,脈弦有力,或腹脹、噯氣,或黃疸、或頭痛等旁證方可準確辨為本方證。
【組成用法】柴胡20克,黃芩10克,芍藥20克,制半夏15克,干姜5克,枳殼30克,大棗20克,制大黃10克。
【胡老點撥】病初傳少陽,勢須人參補中益氣,既防邪侵及里,又助正以祛邪于外。但已并于陽明,則須大黃兼攻里,人參之補,甘草之緩,反非所宜,故去之,加枳實以治心下堅,加芍藥以治腹滿痛,故大柴胡湯治小柴胡湯證而里實心下堅、腹滿痛者。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滿痛,皆心下急的一類,為應用本方的要癥,宜記。外感表解而燒不退,有柴胡證,多宜小柴胡加石膏湯。若大便干,舌苔黃,已非上方所能治。與本方有捷效。曾治一患者,住某醫院高燒五十余日,西醫用盡退燒方法不解。請各醫院會診,多疑為癌變,最后邀余往診,其人嘔不能食,胸脅滿,心下痞,大便難,脈弦有力,與本方一劑燒退,三劑痊愈。此證多有,故出此例以供參考。
【適證加減】煩躁、心下痞者,合三黃瀉心湯;臉紅、小腹壓痛、小腿皮膚干燥、舌暗等瘀血證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慮、腹脹氣者,合梔子厚樸湯;咽喉異物感者,合半夏厚樸湯;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黃連解毒湯;哮喘痰稠難咯者,合排膿散;胸痛、痰黃、便秘者,合小陷胸湯;口干舌燥、高熱不退、頭痛如裂、舌苔黃、大便干者,加石膏;發潮熱、譫語、大便干者,加芒硝;宿食腹脹者,加橘皮;頭項強痛而喘者,合葛根湯;其人如狂、少腹急結者,合桃核承氣湯;無譫語、大便干的心系、腦系疾病者,合桂枝茯苓丸;闌尾炎癰腫者,合大黃牡丹皮湯;急性黃疸性肝炎,合茵陳蒿湯。
【體質特征】體格壯實,以中老年較多。上腹部充實飽滿,脹痛,進食后更甚,按壓輕則為抵抗感或不適感,重則上腹部有明顯壓痛、腹肌緊張;多伴有噯氣、惡心、或嘔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壓、高脂血癥、肥胖、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支氣管哮喘等。
【適用疾病】病毒性肝炎、胰腺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炎必膽囊息肉、膽石癥、胃竇炎、消化道潰瘍穿孔、腸梗阻、腸道易激綜合征、肺癌、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高血壓、中風、心律不齊、心動過速、肥胖癥、糖尿病胃輕癱、甲狀腺腺瘤、甲亢、甲減、干燥綜合征、乳腺癌術后調理、乳腺小葉增生、乳腺囊腫、溢乳、痛經、閉經、多囊卵巢、腎結石急性發作、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
【藥理研究】有利膽、排石、保肝、抗炎、解痙、通便、解熱、鎮靜、鎮痛、鎮吐、降脂、降壓等作用、
【注意事項】體質虛弱、消瘦、貧血者慎用。本方大黃之用在瀉熱而非通便。仲景用大黃攻下通便多有“大劑,生用,后下”的特點,本方用大黃既非大劑,也不后下,顯然不是攻下。臨床上若大便干可用生大黃,量可偏大;無便秘者,則應量小,可用制品。黃煌教授曾治多例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患者的腹瀉,服用健脾藥無效,服本方后大便反轉為正常。
中間有胡老講課內容,供參考。
大柴胡體質:整體一定要壯實,最主要的就是;國字臉,整體粗短,脖子粗短,四肢粗短,手指粗短。其次,身高一般,下巴比較寬,典型的國字臉,腹部按壓感覺有抵抗感,腹部比較充實,用通俗的話就是有啤酒肚。如果把頭部看做一個整體是國字型,身體也看做一個國字型,好比一個漢字,“呂”。比如水滸的武大郎,都是典型的大柴胡體質,大柴胡體質,多肝膽,胰腺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大柴胡體質一般是復合體,合并麻黃體質,桂枝茯苓體質最多。
這是我以前治的腎結石的病人,典型大柴胡湯人。大柴胡湯中芍藥可白芍,也可用赤芍,也可赤白芍同用,量20-30g,枳實,枳殼均可用,也可同用,量宜20~30g。
這是以前說的噯氣病人用方,枳殼最少也要15g,這是顆粒劑,量比煎服的稍少了點。
下面是防風通圣丸,大黃、麻黃體質的合體宜用此方。
防風通圣散
古代的通治方,有表里雙解、清熱散風的功效,適用于以頭昏胸悶、身癢紅疹、口苦舌干、涕唾稠黏、小便黃短、大便不通為特征的疾病和表里俱實性體質的調理。
【原書配方】防風、連翹、荊芥、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白芍、白術、山梔、大黃、芒硝各五錢,黃芩、石膏、桔梗各一兩,甘草二兩,滑石三兩。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宣明論方》)
【常用劑量】生麻黃10g,生大黃10g,防風10g,連翹15g,薄荷10g,芒硝5g,山梔10g,黃芩10g,石膏15g,川芎10g,當歸10g,白芍10g,白術10g,荊芥10g,桔梗5g,滑石10g,甘草5g,干姜5g。
【煎服法】以水1400ml,煮沸后調文火再煎煮30~40分鐘,取湯液450ml,分3次溫服。方中芒硝另外分次沖服。本方也可以原方用量比例制成丸藥,每次5g,每日2次。
【原書方證】治風熱壅滯,筋脈拘攣,肢體焦萎,頭目昏眩,腰脊強痛,耳鳴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黏,腸胃燥熱,便溺淋閉;或夜臥寢汗,咬牙睡語,筋惕驚悸;或腸胃怫郁,水液不能浸潤于周身,而但為小便多出者;或濕熱內郁,而時有汗泄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閉者,或因腸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濕而泄;或燥濕往來,而時結時泄者;或表之陽中正氣與邪熱相合,并入于里,陽極似陰而戰,煩渴者;或虛氣久不已者;或風熱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腎水真陰衰虛,心火邪熱暴甚而僵仆。
【體質要求】體型壯實肥胖,精力旺盛,面色黃黯、黯黑或黯紅、有油光,眼結膜易充血,眉毛頭發濃密、體毛明顯,較少出汗,食量大且以肉食為主,性格開朗或偏急躁,膽量大,腹部充實,易大便秘結,皮膚易生痤瘡、毛囊炎,易發生過敏而出紅疹、瘙癢,四肢皮膚干燥、粗糙,唇紅或黯紅,舌紅或黯紅,脈實有力。青少年易患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過敏性紫癜,肥胖癥等;中老年人易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習慣性便秘等疾病;女性則可見月經量稀少或月經有血塊,月經多延期,有的甚至閉經,易患不孕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
【適用疾病】感冒、蕁麻疹、濕疹、銀屑病、玫瑰糠疹、皮炎、皮膚瘙癢癥、扁平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紫癜、肥胖癥、高血壓、高脂血癥、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習慣性便秘、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毛囊炎、痤瘡、閉經、不孕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
【注意事項】孕婦、體質較差、食少便溏者慎用。若需較長時間服用本方,劑量宜減半服用。
防風通圣散體質:形體胖壯、精力充沛,面有油光、結膜易充血,眉濃發密,體毛重,較少出汗,食量大喜肉食,大便秘結。性格豪放而急躁,膽量大。
腹部充實飽滿,唇紅或暗紅,舌紅或暗紅,脈搏有力。全身皮膚干燥、粗糙,易生痤瘡、毛囊炎,易出現瘙癢性紅疹。
易患疾病譜:青少年易患變態反應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過敏性紫癜等。中老年人易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習慣性便秘等疾病。女性則可見月經后延、閉經肥胖,易患不孕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
單純的藥人還有幾個,咱們先都說了,這個慢慢觀察好掌握,下面黃芪體質,昨天有同學問了。
黃芪體質:面色黃白或黃紅隱隱,或黃暗,都缺乏光澤,浮腫貌,目無精彩,肌肉松軟,腹壁軟弱無力,猶如棉花枕頭,按之無抵抗感以及痛脹感,平時易于出汗,畏風,遇風冷易于過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于浮腫,特別是下肢腫,手足易麻木。咽部多不紅,舌質淡胖,舌苔潤。簡單總結就病人的體質是黃,胖,軟。
葛根體質:頸項強痛、下利而渴為葛根證。葛根體質指易出現葛根證的體質類型,多體格壯實,面色暗紅,膚色偏暗或唇舌偏暗;肌肉健壯但易痙攣,肩背部肌肉厚實,頸項部易出現不適、易頭昏倦乏;便溏,口渴而不多飲,汗出不著。
該體質多見于青壯年和中老年人,患者易罹患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代謝系統疾病及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該體質在成年期逐漸形成,并常與其他體質兼夾出現。
人參體質:形體高瘦或消瘦或枯瘦,面色萎黃或蒼白無光澤,乏力氣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多見于消耗性疾病或大汗、大下、大吐、大出血、大瀉之后。其人肌肉萎縮、膚色干枯,上腹部扁平而硬,腹壁較薄、按之無底力,舌體瘦小而紅嫩,苔剝或薄少不潤滑,脈象弱微無力。黃煌教授治療腫瘤病人消瘦者多用炙甘草湯、麥門冬湯,都屬于人參體質。
主要是這八類藥人體質,此外,還有石膏體質、附子體質、黃連體質、當歸體質、芍藥體質等“藥人”。
還有石膏體質:黃教授認為使用石膏的客觀指征為:①形瘦面白,皮膚粗糙;②舌面干燥,舌苔薄;③脈形大,有時重按少力;④腹或脹大,腹皮較急而按之缺乏底力。
其他體質未見有介紹,可能黃老師覺得還不成熟,沒有總結吧。
在我們科住院的那個發燒病人,像石膏體質,這人形瘦面白,皮膚粗糙(今天我專門摸了一下他的皮膚,確實是),舌面干,苔薄,脈形大重按無力也有,今天改方竹葉石膏湯。
我們許多同學通過這幾天學習進步很大,通過自己或家人試用經方都取得了很好療效,對于經方,對于黃煌教授的方病人思想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希望其他同學也從中受益。
今天先講這些,有什么疑惑大家盡管說出來,謝謝大家!
@李光榮:可以簡化用之,黃教授謂“半張防風通圣”,那次給閆保存同學的同事治日光性皮炎,就是用的這個半張方。
生麻黃10克、生石膏30克、制大黃10克、生甘草5克、荊芥15克、防風15克、連翹30克、薄荷10克、杏仁15克、桔梗10克。
麻杏石甘加大黃荊防翹桔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