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身就代表著
有價值、受歡迎、光鮮亮麗
而“金課”
意味著“有內涵”“喜歡聽”
“對人有幫助”“有啟發性”等含義
吳巖司長在《建設中國金課》的報告中
針對“金課”提出
“兩性一度”的評價標準
分別是“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
那么如何去理解“兩性一度”就
成為理解“金課”的關鍵
到底什么樣的特征才算是高階性
創新性是怎么個新法
挑戰度是要挑戰到什么程度
很多人都拿不準這些標準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
“高階性”的標準,高在哪里?
所謂“高階性”, 就是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沒有標準答案,更多的是對能力和思維的訓練。
我們當下的課堂教學和考核主要集中在記憶、理解和應用這些低階層面,而“金課”則要求我們更多地關注分析、評價和創造類的高階能力培養。
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設定高階目標,高階目標的實現是在低階的基礎上,“金課”強調的是我們不能停留在低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創新性”的標準,新在哪里?
所謂“創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 是課程內容有前沿性和時代性;也就是教學內容的新,要時刻與產業發展前沿和理論發展前沿保持一致,這實際也是對課程內容的基本要求。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各個學科的學習方法和基礎理論知識內容,不能不“新”,也不能全“新”,更要合理分配教學內容。
◆ 是教學形式體現先進性和互動性;也就是教學方法的新,如對新型教學技術的使用,互聯網、移動通信平臺、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但是教師更要清楚的知道,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應該選擇使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而不是一味地為“新”而“新”。
因此“金課”更應該強調合理規劃教學方法,才能更加高效地培養出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人才。
◆ 是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不是簡單告訴你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而是培養學生去探究,能夠把學生的個性特點發揮出來。
“挑戰度”的標準,挑戰到什么程度?
所謂“挑戰度”,是指課程要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和老師一起,跳一跳才能夠得著,老師要認真花時間花精力花情感備課講課,學生課上課下要有較多的學習時間和思考做保障。
因此“挑戰度”的衡量相比前兩個指標而言更有難度。教師覺得簡單的內容,學生可能覺得有挑戰度,“985院校”學生覺得簡單的內容,高職院校學生覺得很困難,課堂效果的評價標準不是老師教了什么,而是學生學到了什么。
因此對“挑戰度”的評價不能一刀切,不能簡單地以課程難易程度判斷,或以專家的主觀判斷為評價標準,而要以該門課程學生的學情為評價的基本標準。
只有正確理解了建設“金課”的三大標準,才能更好地貫徹“金課”,持續不斷地推動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