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離死別,總是人間常事。無論愛情里還是友情里,最動人的一刻莫過相遇與別離。
今天說說悼亡詩詞。
不是所有的死別都可稱悼亡。悼亡詩源于潘岳的《悼亡詩》三首,以紀念他死去的妻子,此后悼亡一詞的用法就成了慣例,專指男子用于悼念亡故的妻子或情人等與之有愛情關系的女子。
大家早已熟悉的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納蘭容若“當時只道是尋常”、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皆是悼亡中的經典之作。
在此選錄筆者最愛的悼亡詩詞中的佳句名作,細細品來,無不情動真摯,凄婉動人。幾百年幾千年,寫詩的人與悼念的人都化作了塵土隨風而逝,那零落于人間的悲涼還在后人心中徘徊。
愁與情,洇濕了紙背,滲透了歷史。
首先是華夏詩歌源起之地。
《國風·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后,歸于其室。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潘岳《悼亡詩》
《鷓鴣天》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鷓鴣天詞牌又有異名《半死桐》,即源于此詞。“梧桐半死”有喪偶之喻。“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
元稹《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懷》
元稹在歷史上人品存疑,愛情上品行亦劣,但仍是抹殺不了詩文的精彩絕倫。
《江城子》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
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
月夜,短松崗。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陸游《沈園》
對賦的《釵頭鳳》,一句錯,錯,錯。是多少的心酸與悲涼。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歸有光 《項脊軒志》
這句并非詩詞,只是私心想放上來……讀了那么多遍,仍然能收獲又一次的感動。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納蘭容若《蝶戀花》
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月,觸緒還傷。——《沁園春》
在悼亡領域,納蘭性德是避不開的人。他逝時年只三十,王國維評其“有赤子之心”,意為真純,實則也少了幾分閱歷,總體詞風尚不成熟。然在悼亡詞上,卻可稱是我國悼亡最高水平,也是他自己的極致。
詩詞宜緩讀慢咀,留得余味,方有回香。明日再開一文,詳述納蘭容若的夜夜夢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