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變冷,寒冷容易導致心血管痙攣,尤其對于有心臟基礎疾病的老年人來說,急性心梗隨時可能不期而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有突發性的心前區胸骨后壓榨樣疼痛,但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減退、身體較弱,心梗發作時可能并無明顯征兆。這就需要廣大老年人提高警惕,尤其要認識到老年心梗的四大特點。
無痛型多見 胸痛是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特征,但在老年患者中并不突出。據有關資料分析,約有1/3的老年心梗患者沒有明顯的心前區或胸骨后疼痛,代之以氣急、胸悶、呼吸急促等為首發癥狀。無胸痛是老年人,特別是高齡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多見于老年糖尿病、腦循環障礙、心臟并發癥(心衰、休克、嚴重心律失常)及右冠狀動脈阻塞等患者以及煙民。究其原因,首先,隨著神經系統衰退,“疼痛報警系統”失靈,加上老人大多存在腦供血不足或腦萎縮情況,因此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其次,老年心梗常伴有嚴重的并發癥,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律失常、昏厥等,疼痛癥狀被掩蓋了。
其他部位疼痛常見 老年急性心梗患者胸痛不明顯,但胸部以外其他身體部位疼痛卻很常見,如上腹部疼痛、肩膀或上肢痛、牙痛等;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胸悶、憋氣、惡心、嘔吐、休克等癥狀。其中,以消化道癥狀為首發表現的心肌梗死已不罕見,患者常被誤診為急性胃腸炎,這可能是迷走神經對胃腸道反射性作用的結果。老年人如出現上述癥狀,應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最好及時到醫院診治,以免延誤治療。
首發心衰者多見 老年心梗患者發生心衰的幾率是中青年人的2~5倍,程度也更嚴重。臨床上,老年人常見以心衰作為急性心梗的首發癥狀,可能與冠心病導致心肌的舒張和收縮功能減退有關。老年冠心病患者病程長,多從中年時期就開始發生。他們的心肌廣泛缺血、纖維化,心臟功能減退,心肌順應性降低,心臟儲備功能明顯下降,在此基礎上發生急性心梗,心臟排血量進一步下降,繼而發生心力衰竭,嚴重者則發生心源性休克。如果老年人出現胸悶、心悸、喘不上氣等心衰表現,又找不到明顯誘因,應想到心衰型心肌梗死的可能。
猝死型多見 有些老人在家中或公共場所突然出現頭暈、天旋地轉、耳鳴、惡心、暈厥等癥狀,有些因心臟驟停而猝死。老年冠心病患者過度進行體力活動后、飽餐后(尤其是高脂飲食)、天氣寒冷時,不僅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且還降低重度冠心病患者的心輸出量和血壓,使已缺血的心肌更加供血不足而誘發猝死。此外,心梗早期有相當多患者的心電圖無明顯異常,成為漏診或誤診的主要原因。建議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控制飲食,避免過度用力(包括咳嗽和排便),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心臟猝死的發生。
張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