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我們黨員干部更要弘揚延安精神
延安時期是中國革命由挫折走向勝利、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我們黨在繼承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戰爭光榮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由毛澤東親自倡導、全黨共同培育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相結合的典范,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全新的價值取向,具有偉大的理論和實踐作用。
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對比人民群眾對國共兩黨的不同觀感和態度,生動地論述了全國人民特別喜歡共產黨的原因。他說,第一,因為它不但有了政治方向,而且始終堅持了這個方向;第二,因為它有一種作風,一種奮斗的習慣。這里所說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堅定不移地代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地反映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使自己的政治主張成為團結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毫無疑義,在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中,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它的首要內容,是它的靈魂。
毛澤東強調:“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 為了引導群眾前進,黨就要依據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從實際出發確定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任務及實現這一任務的有效途徑,并使自己正確的政治主張化為億萬群眾的行動綱領。因而,黨的領導首先是政治的領導。這種政治領導,就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決策的領導,也就是用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各革命階級進行爭取解放的斗爭,通過民主革命走向社會主義,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黨的正確領導的重要體現,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使之能夠沿著有利于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軌道勝利前進,仍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結合時代精神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全面貫徹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
學風問題,就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問題。在延安時期,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反對教條主義的惡劣傾向,倡導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毛澤東在那一時期撰寫的許多理論著作,從《實踐論》、《矛盾論》到整風期間發表的一系列重要文章,都反映了他在這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他緊緊抓住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學風同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馬克思主義學風的根本對立和斗爭,積極在黨內倡導一條正確的思想路線。他說:“學風問題是領導機關、全體干部、全體黨員的思想方法問題,是我們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是全黨同志的工作態度問題。
毛澤東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寫的“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高度概括了黨的思想路線的豐富內涵。正是由于通過延安整風,才使全黨的思想從教條主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統一到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正確方向上來,從而在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這是黨在思想理論上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從而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這一切表明,延安精神蘊涵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具有普遍的、長遠的指導意義。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對人民解放事業的無限忠誠,實踐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谷諔馉帟r期,隨著黨在思想理論上的成熟,形成了明確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及其完備的理論形態。毛澤東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毛澤東倡導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是要“全心全意”,不要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二是要“完全徹底”,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他要求共產黨員和黨的干部樹立對人民高度負責的觀點,不但要以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體現群眾的意愿,為群眾謀利益,而且要把這種群眾觀點化為自己的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先做群眾的學生,再做群眾的先生,以保證黨的領導的正確性。
毛澤東認為,拒腐防變、為政清廉,是為人民服務的必然要求,要當好人民的公仆,就要在政治上保持廉潔作風。他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人民之上。” 1945年7月,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同來訪的民主人士黃炎培的一次談話中,回答他提出的中共
四、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毛澤東曾盛贊中華民族歷來有一種艱苦奮斗的作風,他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形象地概括了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并把它作為中國革命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動力量。他說: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與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不能脫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這里,毛澤東明確地把艱苦奮斗的作風作為實現黨的路線的保證,而二者又是使人心向黨的具有同樣重要的基本因素。延安精神正是這二者的完美統一。
倡導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也是同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始終把自力更生作為自己工作的基點相聯系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體現了黨的獨立自主的一貫主張,就是緊緊地依靠中國人民,相信人民群眾的覺悟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們事業必定勝利的根本保證。
在新的歷史時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仍然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我們要深刻認識,如果失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就不會有自主創新的能力,也就不會有真正的現代化;如果一味地依賴別人,最終也難以發展得又快又好。今天我們結合時代任務弘揚延安精神,就要堅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增強憂患意識,注意防微杜漸,厲行勤儉節約,在前進道路上永不自滿、永不懈怠。
五、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
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其中,“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別的顯著的標志之一”。我們黨的大公無私的品格使它既敢于堅持真理,又勇于修正錯誤。堅持真理同堅持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堅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之所以能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始終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為人民解放事業奮斗不息,正是因為他們是自覺地為真理而斗爭。他們為后人樹立了堅持和獻身真理的光輝榜樣。而堅持真理是同修正錯誤相聯系的,要堅持真理就必須修正錯誤。毛澤東多次指出: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是難免的。我們共產黨人是有糾正自己錯誤的勇氣和能力的。
延安精神有著鮮明的時代性、先進性和傳承性,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在新世紀、新階段,越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正如胡錦濤同志所指出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品德和偉大情懷的集中體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要把延安精神作為凝聚人心、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