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晚,怡亞通(“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股票代碼:002183 )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18年12月27日收到了公司第二大股東深圳市怡亞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亞通控股”)出具的《放棄部分表決權的承諾函》,作出關于“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地放棄持有怡亞通的212,269,782股股份(占怡亞通股份總數的10%)對應的表決權”的承諾(具體內容詳見公司于同日披露的《關于大股東放棄部分表決權的公告》)。根據此承諾,怡亞通控股持有怡亞通股份表決權比例將由17.85%下降至7.85%。公司于2018年12月28日收到了公司第一大股東深圳投控(“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出具的《取得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權的告知函》,深圳投控確認自怡亞通控股《放棄部分表決權的承諾函》出具之日起深圳投控將取得怡亞通的控制權,正式成為怡亞通的控股股東。
根據怡亞通控股承諾,該公司持有的怡亞通股份如果高于目前的17.85%,不委托任何其他方行使10%股份的表決權。怡亞通控股持有股份如果低于10%時,若采用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繼續減持怡亞通股份,確保受讓方自受讓之日起就上述放棄表決權承諾的公司股份繼續遵守原有的不可撤銷的放棄表決權承諾。非經深圳投控書面同意,受讓方不恢復上述表決權的行使。如未來怡亞通發生送股、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等除權事項的,或公司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而增加股份的,怡亞通控股為鞏固深圳投控對怡亞通的控制權,將對上述放棄表決權的股份數量及比例作出相應的調整。
深圳投控是國有獨資企業,深圳投控成為怡亞通的控股股東,說明怡亞通正式成為了國有控股企業。
怡亞通正式成為國有控股企業之前,2018年5月15日和2018年9月9日公司分別接到控股股東怡亞通控股的通知,怡亞通控股、公司實際控制人周國輝先生與深圳投控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書》,怡亞通控股擬以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持有的公司 282,318,810 股和 282,318,810 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 13.30%和5%)轉讓給深圳投控,轉讓價格為 6.45 元/股和5.5/股。
在此之前,怡亞通控股持有公司股份 767,433,500 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 36.15%,為公司控股股東;深圳投控在本次權益變動前未持有公司股份。兩次權益變動后,怡亞通控股持有公司股份378,979,799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17.85%,擁有表決權7.85%;深圳投控持有股票388,453,701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18.3%,擁有表決權18.3%。
怡亞通控股、公司實際控制人周國輝之所以轉讓18.3%的股權和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地放棄10%怡亞通的表決權,很大程度源于企業的不健康經營。
在清揚君看來,怡亞通經營的不健康,無關乎國家政策、經濟形勢、行業發展狀況和國營民企區別。如果企業發展的健康,就不會因為外部環境影響而改變怡亞通的實際控制人。沒有哪家健康經營的企業愿意主動把自己多年來苦心經營的企業拱手讓人,這個道理與人們不愿將自己的親生孩子送人一樣簡單。
怡亞通經營不“健康”主要體現在企業戰略過于遠大,在企業高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夢想(平臺業務),但以怡亞通自身的實力、團隊和執行力,短期內企業盈利能力差,主要是現金流難以跟上企業繼續高速成長的業務投入,結果就讓怡亞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地步。
怡亞通的業務包括廣度平臺業務、全球采購平臺業務、380分銷平臺業務、連鎖加盟平臺業務、物流平臺業務經營情況、宇商金控平臺業務、星鏈互聯網平臺業務等。任何一個平臺業務都有可能成立一個巨無霸企業。但幾大平臺同時發展,在國家去杠桿的大環境下,怡亞通的融資問題可能成為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甚至怡亞通控股的高比例股權質押也會成為企業發展的不定時炸彈。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2月24日,怡亞通控股持有公司股份數為378,979,799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7.85%。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的數為311,230,000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82.12%,占公司總股本的14.66%。怡亞通控股質押股票的平倉線(預估)在3.47-10.29元之間,質押股票的預警線在3.97-11.76元之間。
目前怡亞通的股價是5.01元/股,也就是說怡亞通已經有一部分質押的股票達到了預警線或平倉線,如果未來股票繼續下跌,怡亞通控股就必須繼續補充抵押物才能避免爆倉的危險。
這也許是怡亞通折價轉讓給深圳投控股權和放棄10%投票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讓怡亞通成為國有控股企業,對中小投資者來講無疑是重大利好。除了可有效解決怡亞通股權質押難題之外,國有控股的身份也能讓怡亞通在政策、業務和金融資源方面享受更多便利和支持。
12月26日,怡亞通正式發布“供應鏈綜合商業服務平臺”,攜手各地政府、國企打造符合當地核心產業特色的供應鏈服務體系,以1+N的服務模式打通從生產到流通的全鏈條供應鏈服務,解決城市發展所面臨的人才、金融、流通、技術等難題,助推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供應鏈綜合商業服務平臺看起來更像怡亞通把之前各大業務平臺和金融機構打包,為各地政府打造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背靠大樹好乘涼固然不錯,但每每看到過于宏大的戰略規劃,很容易讓投資者看不懂,或覺得遙遠而無法實現。
怡亞通提出的“供應鏈綜合商業服務平臺”能否成功,還需要大量實踐才能夠下結論。清揚君也將持續關注報道。
近期熱點鏈接:
13、云南白藥的隱患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