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有關目視間隔和目視進近規章,主要是中國民航局2008年7月26日下發的《目視間隔和進近實施暫行規定》,以及民航局空管局據此于同年7月31日下發的《目視間隔和進近實施指導材料》。眾所周知,在民用機場、軍民合用機場及其周邊空域開展目視間隔和進近運行有利于提高空域利用率和增加機場運行容量。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一些概念的混淆,本推文就此話題展開探討。
1 目視間隔
《目視間隔和進近實施暫行規定》和《目視間隔和進近實施指導材料》,對目視間隔的定義是一致的:它是為航路、終端和塔臺管制空域內飛行高度6000米(含)以下運行的航空器配備的一種飛行間隔。目視間隔可以通過管制員目視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駕駛員目視其他航空器的方式保持航空器間的安全飛行間隔。
可以看出,目視間隔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門提供空中交通間隔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以能見為手段,面向特定空域內所有航空器的間隔標準。
關于目視間隔實施的氣象條件,《目視間隔和進近實施暫行規定》并未做特殊規定,只是提到“已知或預測的天氣條件必須能滿足航空器保持在能見范圍內,直到建立其他間隔”,而這也是與FAA 7110.65(空中交通管制)有關目視間隔的天氣描述是一致的,ICAO DOC4444(空中交通管理)對此沒有表述。
不難看出,目視間隔不同于目視(VFR)飛行。
2 目視進近
《目視間隔和進近實施暫行規定》中指出,目視進近是航空器駕駛員執行儀表飛行規則計劃時,保持能見飛向著陸機場的一種進近方式。航空器駕駛員必須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對著陸機場或者前機持續能見。目視進近的實施必須得到相關空中交通管制部門的批準并接受管制指揮,且著陸機場的云底高必須大于或者等于300米,能見度必須大于或者等于5公里。這個規定與FAA7110.65(空中交通管制)有關目視進近定義及所需天氣標準(1000英尺和3英里)是一致的。
然而DOC4444(空中交通管理)針對該問題給出的定義和氣象條件卻并不相同。DOC4444指出,目視進近是指當部分或全部儀表進近程序尚未結束時,通過目視參照地標實施儀表飛行規則(IFR)的進近。在氣象方面,DOC4444指出:如果駕駛員能夠保持目視參照地形并符合下列條件時,可以批準儀表飛行規則飛行做目視進近:
a) 報告的云底高處于或高于所放行航空器的起始進近航段開始的高度;或b) 駕駛員在起始進近航段開始的高度或在儀表進近程序過程中的任何時間報告說氣象條件能夠合理保證完成目視進近和著陸。
不難看出,FAA7110.65(空中交通管制)及其衍生品《目視間隔和進近實施暫行規定》與DOC4444在目視進近的定義與氣象條件上存在分歧。分歧1:航空器實施目視進近,是否必須實時目視地形;分歧2:目視進近是否需要遵循固定的氣象條件,還是只依據批復目視進近時航空器實時高度而靈活確定。
此外,《目視間隔和進近實施指導材料》指出,目視進近是航空器在目視氣象條件(VMC)下,通過特定方式完成著陸的一種進近方法,該表述則顯得過于保守,同時也缺乏國際依據。更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即將正式出版的CCAR-93TM-R5(中國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規則)針對目視進近的定義及氣象條件既沿用了FAA 7110.65(空中交通管制)及其衍生品《目視間隔和進近實施暫行規定》的相關氣象條件,也借用了DOC4444(空中交通管理)的氣象條款表述,同時更是將“滿足目視氣象條件”的表述納入其中,規則的可執行性比較低。
綜上,目視進近不同于目視(VFR)飛行。
3 問題與分析
針對目視間隔與目視進近,從業人員存在一些概念混用。針對常見問題,分析如下。
問題1 :目視進近是否一定要目視前機?
回答:《暫行規定》以及7110.65(空中交通管制)里,寫明“航空器不是進近序列的第一個,航空器駕駛員可以目視機場但無法目視前機”屬于頒布目視進近的情況之一。此外,目視進近要求“持續目視機場或前機”,不需要必須目視前機。
問題2:目視進近有幾種類型?
在常規的目視進近里,包括只能目視機場但不能目視前機、只能目視前機但不能目視機場、以及二者都可以目視這三種情況。對于第一種,管制員需要為實施目視進近的航空器與前機配備雷達間隔或程序間隔。此外,還有一種雷達引導下的目視進近。
問題3:目視進近是否一定要目視地面?
DOC4444(空中交通管理)指出,駕駛員應保持目視參照地形;FAA7110.65及《暫行規定》沒有這一要求。不過《暫行規定》指出,“當目視進近是由管制員提出時,航空器駕駛員應當能夠持續能見地面”。
然而,在交通運輸部最新頒布的第30號令,即CCAR-93TM-R5“中國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中,指出“航空器駕駛員能夠保持對地面的目視參考”是管制員批準目視進近的前提條件。
問題4:目視進近實施飛行規則是什么?
CCAR-93TM-R5“中國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明確指出,目視進近屬于“航空器在6000米(含)以下進行儀表飛行規則飛行”。《目視間隔和進近實施暫行規定》中也指出,目視進近是航空器駕駛員執行儀表飛行規則計劃時,保持能見飛向著陸機場的一種進近方式。
問題5:實施雷達引導下的目視進近應滿足的氣象條件?
報告的機場云底高高于最低雷達引導高度以上150米或者按儀表飛行規則飛行的最低高度以上150米,能見度大于5千米,氣象條件能夠保證航空器駕駛員完成目視進近和著陸時,可以實施雷達引導航空器進行目視進近。
4 結束語
文章針對目視間隔和目視進近,結合國內外規章進行了解讀,旨在將其與目視(VFR)飛行及目視(VFR)飛行應滿足的目視氣象條件(VMC)進行了深度區分,厘清相關概念。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視間隔與目視進近沒有必然關聯:實施目視間隔,不一定同時實施目視進近;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