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這里,發現藝術生活的美好——
◆ ◆ ◆
毛澤東的書信記載了歷史事件和人事交往,表述了思想和感情,袒露了人情世故,內容十分廣泛,是我們了解與研究毛澤東的重要資料。毛澤東書信的墨跡,按年代順序展示出來,很清楚地展現了他的書法的功底及發展歷程。而對于學習研究毛澤東書法的人們來說,毛澤東書信的墨跡是很重要的不可缺的資料。
注:文玉瑞、文玉卿是毛澤東的七舅、八舅,也就是毛澤東母親文七妹的兩個哥哥。
注:文運昌是毛澤東表兄,青年時毛澤東與文運昌交往非常密切,毛澤東對這位表兄一直是心存感激。毛澤東1925年曾以“養病”為名,回韶山發動組織農民運動,與文運昌在一次聚會時險遭被捕,反動軍閥派兵來抓毛澤東,文運昌長得有些像毛澤東,結果他掩護毛澤東脫險,自己被捕,經多方營救才獲保釋。
寫這封信時,文運昌想到延安找毛澤東謀一份差事,算是親戚之間互相幫忙。于是,毛澤東回信,信里寫到:上自總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而且毛澤東還給出了一個更無法反駁的拒絕理由:我們黨,專為國家民族勞苦民眾做事,犧牲個人私利,顧人人平等,并無薪水。
注:柳亞子(1887年—1958年),柳亞子詩名很大,時與領袖毛澤東詩詞唱和,并被選入中小學課本,于是舉國上下,婦孺皆知,兩人也經常有詩詞往來,結下了長達三十余年的詩詞情緣,傳為千秋佳話。毛澤東很喜歡柳亞子的詩,還稱贊柳亞子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
注:地址應是“城南莊”。毛澤東從山西來,經河北阜平(在城南莊住近兩月)到達平山。
注:楊開智,曾用名楊子珍,近代教育家楊昌濟的兒子,革命烈士楊開慧的兄長。
注:毛森品,湖南湘鄉人,毛澤東青少年時期的同學,“欽明”即毛欽明,是毛森品之兄,也是毛澤東的同學,于一九二八年犧牲。
注:李淑一(1901-1997)與楊開慧是同學,她倆最要好,上中學時與毛澤東夫人楊開慧結為好友,經楊開慧介紹與革命先驅柳直荀認識,24歲與柳直荀結婚。
注:羅馭雄,著名紅色教育家、曾是武漢大學教授。羅馭雄是毛澤東在一師時的同學,又是孫中山先生的愛將。1949年,在全國即將解放前夕,羅馭雄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并寫信給毛澤東,要求為國為民做點事情,上北京想與毛澤東面談。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準備階段,毛澤東實在不空,就寫了這封信。沒想這封信卻救了羅馭雄一命。
1951年,土改復查時,出身不好的羅馭雄,在準備押上刑場實施槍決時,有人從他身上搜出了毛澤東的來信,大驚失色,立即向有關領導報告,幸免一難。事后,羅馭雄感慨萬千,時刻銘刻毛澤東的恩情。
注:毛澤東總是盡力幫助烈屬后代和親屬,以及有功于革命的友人。周芝麟是毛澤東湖南一師時同學,其弟周玉麟早年參加革命,1928年犧牲。毛澤東復信周芝麟:“周玉麟同志死事望兄就近陳明湖南當局備案,便與全國英烈一體議恤。”
注:毛宇居,毛澤東幼年的塾師,在毛姓與毛澤東同輩。
注:馬敘倫(1885~1970),字夷初,浙江杭縣(今余杭)人。當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教育部部長。毛澤東在信中指出,由于國民黨長期反動統治的結果,學生體質孱弱,患病者很多。但解放以來,各地未能很好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二”之原則,因此造成公立學校之體格最差,大學比中學又差的現象嚴重存在,這點應引起十分警惕。應按華東高教會議的規定,適當減少正課時間,照顧學生健康需要。
注:鄭振鐸時任故宮博物館館長。毛澤東收到禮物都交中央禮品庫,信中毛澤東說自己收到了一件王船山的手跡,覺得十分稀有,這件禮品應為文物,就寫了這封信,將禮品特交給了故宮博物館。
注:易南屏,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的同學。
注:一九五二年,由齊白石領銜,組織湖社和松風畫社畫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創作了國畫《普天同慶》。毛澤東非常感動,親筆為參加創作的湖社和松風畫家回了上面這封信,致謝信文字部分如下:
白石先生:承贈'普天同慶’繪畫一軸,業已收到,甚為感謝!并向共同創作者徐石雪、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溥毅齋、溥雪齋、關松房諸先生致謝意。毛澤東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
注:毛宇居,湖南湘潭人。1906年,毛宇居同郭伯勛一起在井灣里私塾,為族弟毛澤東授課十個月。毛宇居和毛澤東之間,不僅有著師生情感,更有親如手足的兄弟之誼,他們常有書信往來。
毛宇居通過給堂弟寫信,給遠在千里之外的毛澤東帶去了韶山鄉親們的祝福和問候,傳遞著鄉間的信息;毛澤東則通過和堂兄毛宇居書信聯系,把家鄉的許多事都托給他來辦理,并順便了解韶山的鄉情社情。
注:文澗泉,出生于1881年,大毛澤東12歲,系毛澤東大舅文玉瑞之子,和毛澤東感情甚好。1927年,毛澤東到湘鄉考察農民起義,文澗泉陪同考察,并積極參加農民運動。毛澤東對他很尊重。建國后,兩人常有書信來往,文澗泉還七次上京看望毛澤東。
注:毛月秋,湖南湘潭人,大革命時期曾在韶山任中共慈悅支部書記。建國后在韶山毛澤東舊居做過接待工作。
注:文九明是毛澤東一位表兄的兒子,他叫毛澤東為表叔。毛澤東很喜歡這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表侄,倆人曾經有約:文九明可以寫信或直接進京向毛澤東反映農民群眾的意見、要求和農村基層的情況;毛澤東則給文九明以工作上的指導和幫助。
注:黎錦熙,長毛3歲,1913年1月,因不滿當時政府的腐敗,23歲的黎錦熙毅然辭去湖南省督秘書的優職,到1913年到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1914年與一師合并)當了個普通歷史教員。同年毛考入“四師”,黎錦熙成為毛亦師亦兄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