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看到此新聞的,請看圖。
“原本你一個號服務一批你認為類似人群的粉絲,而現在,你可以給不同層次的粉絲提供不一樣的服務,一個號拆成多個精準小號用”
提幾個可能性:
1.內容垂直化:
直接給不同屬性的用戶提供不一樣的服務,安卓用戶搜不到和iOS相關的信息,男人看不到女性愛看的信息,浙江的用戶看不到上海本地的服務,而是只看他們想要的內容。
2.導粉更精準:
很多賬號有自定義菜單推薦小號的習慣,如果有了開放接口,大可不必浪費用戶的時間,直接把想要的用戶分組,比如只讓女性粉絲看到自己想要給他們想要看的賬號,精準導粉,不去騷擾另外的粉絲。
3.服務多元化:
比如我原本有一個本地的品牌服務號,打比方叫上海聯通營業廳,但是我能力有限只能服務上海本地的用戶,我就可以找江蘇聯通營業廳和我聯動,去充分利用各自粉絲的價值,避免浪費。
4.活動更有趣:
比如一場微信上的活動,參與者有兩類人,比如說相親,我們可以在粉絲報名時自動分類好男女,這樣就不用去讓粉絲做過多的選擇和限制。
5.客服更精準
比如說你是服務號微商,每天公眾號收到大量咨詢,你就可以通過自定義菜單分類這些用戶的各種屬性,比如你歸類了一批粉絲是初期用戶,享有特權,那你的提供的售后服務就可以更加完美了。
再給大家開個腦洞:
現在很多公眾號運營者都在做精準化的事情,比如我通過推廣做一些本地號,女性號,導購號等等的。其實我猜測,自定義菜單畢竟不是訂閱號的大入口,群發的圖文才是,當微信把一系列粉絲個性化分類的基礎研究工作做完后,很有可能會推出精準推送,不同屬性的粉絲可以推送不一樣的文章,那這樣一個訂閱號的價值就大有想象空間了,對做精準自媒體號的運營者可能也是個沖擊,當然,也可能是我意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