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共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哪種書體更見功力,這個問題太稚嫩了,任何一種書體練好了都見功力,任何一種書體若是練不好,都不見功力。
李陽冰、鄧石如擅篆書,他們的功力深不深?鄭簠、伊秉綬擅隸書,他們的功力深不深?張旭、懷素他們擅狂草,他們的功力深不深?蘇軾、米芾擅行書,他們的功力深不深?歐陽詢、柳公權等擅楷書,他們的功力深不深?任何一種書體都需要刻苦鉆研,勤加練習,才能夠有所成績,我們只有用功了,才會見功力,這和哪種書體無關,和練的那個人有關系。
書法史上出現過幾位全才式的大書法家,如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至少擅長楷書、行書、小草和章草;趙孟頫各體兼擅,但其真正擅長的有行書、行楷、小楷及大楷。據記載歐陽詢八體盡能,只可惜如今只能見到他的楷書和行書。其實一個人的精力有限,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我們可以真正練好一種書體甚至一本帖,都是很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