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姓名
一、文學常識
選自《周敦頤全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世稱(濂溪先生)謚號(元公)(北宋)時期(哲學)家著有《太極通說》《通書》
二、簡答題
1.陶淵明獨愛菊,“予獨愛蓮”中的兩個“獨”字分別表現了什么態度?
答:兩個獨字表現出遺世獨立,絕不隨波逐流,兩個獨字又相對的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2.第一段中從哪幾個方面突出蓮的品質?
答:①生長環境:高潔、質樸、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②體態:香氣、正直芳香、美名遠揚
③風度氣質:清高
3.從作者對蓮的贊美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答:鄙視貪圖富貴,追逐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和高尚皮品格。
4.作者以蓮自況,表明他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婉轉的批判了趨炎附勢、追逐名利、貪圖富貴的世風。
5.作者寫蓮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寫牡丹和菊花?
答:寫蓮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寫菊花起正襯作用,寫牡丹起反襯作用,表明自己對追逐名利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突出蓮的高潔形象。
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一句表達的作者有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對知音甚少,無志同道合之人的恨無嘆
7.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頤卻提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對此,你有何看法?
答:雖然環境對人有一定的影響,但只要我們自己保持高尚的情操,嚴于律己,就能夠在世俗中像蓮花一樣高潔傲岸。
8.人們常用“中通處直,不蔓不枝”來鞭策自己請你談談其中做人的道理。
答:做人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正直積極向上。
9.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寄寓著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賢貞的節操的思想感情。
10.作者酷愛雅致端莊,冰清玉潔的蓮花。簡要概括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繪蓮形象的。
答: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
11.本文將花的形象比擬人的品質,蓮、菊、牡丹各代表怎樣的生活態度?作者對牡丹與菊花各持有怎樣的態度?
答:①蓮比擬君子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菊比擬隱士遺世獨立,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牡丹比擬貪圖富貴者追名逐利的生活態度。②盡管作者不愿隱逸,但也不反對。因為牡丹他是追求名利,貪圖富貴的人的象征,所以作者對他的態度是非常鮮明的反對。
12.蓮的形象在文中都有哪些象征意義?請結合文章內容回答。
答:①“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浮沉的品質②“濯清漣而不妖”象征君子的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茍,豁達大度④“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品質。
1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話有何言外之意?試作分析。
答:作者只說牡丹是“花之富貴者”此處別無貶詞,但從“宜乎眾矣”一語卻可以看出他對追名逐利世風的揭露和批判。
14.本文運用什么寫作手法?請結合本文寫出你對這種寫作手法的理解。
答:①托物言志②“愛”是貫穿全文后的感情線索,作者愛蓮,賦予了蓮以人格,名為寫蓮,實則寫己,名為頌蓮,實則明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常用來比喻什么人?請結合社會實例就“染”“不染”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談談你的認識。
答:①比喻在混度不良的環境中一塵不染,潔身自好的人②“染”自己私欲膨脹,像貪官那沾染社會不良習氣而墮落腐敗,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貪不占,像清官那樣清正廉潔,成為對人民有用的人。
16.《愛蓮說》滲透了幾種人生觀?結合現實談談你的人生觀。
答:①三種:隱逸(逃避現實)的人生觀,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人生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觀。②我:敢于面對困難不退縮也要潔身自好,保持本心,積極向上,奮發有為。
17.在我們的中學生,有些人出淤泥而不染,有些人隨波逐流,跟厭學、打架、喝酒、抽煙的人,一起惹是生非,你怎么看?想法?
答:我們中學生應該珍惜時光,努力學習,保持本心,不要虛度光陰,抱憾終身,要明辨是非,保持操守,不受環境影響,保護純真品質,不沾染壞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