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湯、炒菜、做飯,每個家庭天天要做的事,其中卻隱藏的健康隱患,如果忽視其中的一些小細節,煙火氣就可能變成癌癥聚集地了! 下面7個做菜壞習慣,很多家庭都要改,快看看中招沒。 常吃煎炸的食物會增加患癌風險。 像土豆、饅頭這樣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淀粉類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燒烤等高溫(溫度通常超過 120℃)烹調時,也更容易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不是說炸雞燒烤一點都不能吃了,但長期大量地吃,總是不那么健康的。
很多人不舍得倒掉炸過的油,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
但是使用多次用過的油,里面會有殘留致癌物,主要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認的 1 類致癌物——苯并芘,還有些醛類、雜環化合物等。
另外,使用過的油已經發生了氧化,若存放不當,更容易變質。建議不要重復使用油,在食用油的選擇方面,盡量少用動物性油脂,選用植物油。
油的沸點比水高,等到油鍋冒煙時,油的溫度溫往往已經在 200 ℃以上了,這時把菜下鍋的話,可能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食物本身的營養流失。
可以借助竹筷子或其他廚具測試油溫,將筷子插入油中,當看到它四周出現許多小氣泡時,這時的溫度就已經適合食材下鍋了。
炒菜時溫度越高、時間越長,產生的丙烯酰胺越多。炒菜油溫越高,出來的食物顏色越深,產生的有毒和致癌物通常也會較多。
另外,如果食物烤到焦糊了,或炒完菜不刷鍋,附著在鍋表面的食物殘渣在再次加熱時,也會產生有害物質。
日常生活中偶爾吃下去了烤魚烤肉上的焦黑食物,倒無須過多擔心,但能避免還是盡量避免。
燉豬肘子、燉豬排骨這種燉菜還是少吃點吧!這些肉富含飽和脂肪酸,并且燉煮時間久,會讓你喝下去的每一口并不是湯,而是油和脂肪!
這些則是誘發乳腺癌的原因之一。
如果要燉湯,最好選用雞胸、雞腿肉,并且在湯里加點時蔬,采用砂鍋,一次燉一小鍋,燉煮時間不宜太久。
做地三鮮、干煸豆角等菜肴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里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
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
建議少吃過油菜、煎炸菜,烹調蔬菜多用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方式。
吃太多鹽并不只是升高血壓這么簡單。它還會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
鹽分過大的食物會降低胃中保護性黏液的粘度,使它對胃壁的保護作用下降,食物中的各種有害因素更容易作用于胃壁,促進胃癌的發生。
另外,食鹽攝入過多,還會導致我們體內的鈣大量流失,導致“骨頭變脆”,中老年骨質疏松的癥狀會更加明顯。
健康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入不宜超過6克。鐵質啤酒蓋平平一蓋正好是健康成年人一天所需的食鹽攝入量,大約在5克—6克之間。
在長期接觸廚房高溫油煙的人中,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約 2~3 倍。
有些家庭的廚房條件可能并不太好,存在著通風差、燃燒效能極低的情況,在這樣的環境中做飯一小時,幾乎相當于吸了半包煙。因此即使是沒有吸煙習慣的女性,患肺癌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
應在廚房安裝抽油煙機或排氣扇,安裝高度以灶臺上方 85~95 厘米為宜。除了做飯時要打開抽油煙機或排氣扇,如果烹飪的是煎炸、爆炒的食物,由于制作這些食物時產生的煙霧量比較大,因此不要在熄火后馬上關閉抽油煙機,要繼續 3~5 分鐘后再關停。
另外廚房平時也要經常自然通風,做飯時也不要將門窗全部關閉,減少高濃度油煙在廚房停留的時間,油煙機和排氣扇要定期清洗。
除了上面幾個會誘發癌癥的做菜壞習慣外,下面兩個做法方式雖不致癌,但是破壞了食物的營養,也最好改掉。
凍肉最好在常溫下自然解凍。
將凍肉放在火爐旁、沸水中解凍,由于肉組織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細胞吸收而流出,就不能恢復其原來的質量。
遇高溫,凍豬肉的表面還會結成硬膜,影響了肉內部溫度的擴散,給細菌造成了繁殖的機會,肉也容易變壞。
秋冬季一到,大家就忙著貼秋膘,各種肉類胡吃海塞,往往就把蔬菜忘得一干二凈。
通常來說,肉還是不要吃太多了,每周吃1~2次紅肉,每次50-75g,而且盡量去皮去油。蔬菜是很重要的,它們的營養價值不可替代。在食用蔬果時,新鮮的蔬菜不建議用炒的方式來加工,實在要炒就急火快炒。最好是煮白水菜、涼拌、沙拉,避免用過高的溫度來烹調它,不然會破壞里面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1. 多蒸煮燉,少煎炸烤。
2.換著用油,不要一直用一種油。最好使用有刻度的控油壺,每人每天25-30g油。
3. 重油重鹽不好,巧用調味料少放鹽。
4.多用平底鍋、不粘鍋,這樣在炒菜時會比我們平時所用的鐵鍋少用很多油,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