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淀粉在遇熱糊化的情況下,具有吸水、粘附及光滑潤潔的特點。在菜肴接近成熟時,將調好的粉汁淋入鍋內,使鹵汁稠濃,增加鹵汁對原料的附著力,從而使菜肴湯汁的粉性和濃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澤和味道。
做菜時,多了勾芡這一步,有那么幾個好處:
1.增加菜肴湯汁粘性和濃度,從而避免湯汁過于稀薄,入味不足。
2.保持菜肴焦脆嫩滑狀態,也就是說,淀粉附在食物表面,阻止調味汁過于滲入。
3.讓湯菜融合,主料突出,從而改變了“見湯不見菜”的現象。
4.使菜肴形狀美觀、色澤鮮明。
5.增加了菜肴的保溫性能。
6.減少營養成分損失。
既然勾芡有那么好處,那么如何做才好呢?勾芡的方法主要分為:拌、淋以及澆三種。
關于勾芡中拌的方法有2種。
1.在原料斷生時將兌好的料汁倒入鍋內,然后快炒 ,目的是讓芡汁能夠附在原料上。
這種做法一般適用于:爆炒腰花、宮保雞丁這類。
2.將炸好的原料撈出,鍋內保留適量油底,然后下兌好的汁,推勻,起泡時,再下炸好的原料,目的在于讓芡汁裹附在原料上。
這種做法一般適用于:熘肝尖、熘魚片等。
一般使用的都是白汁芡(只用淀粉加清水或鮮湯攪拌而成)。在原料炒斷生后,先加入調料下好,再勾芡,持鍋搖晃,讓芡汁、湯汁以及原料更好調和。
這種做法一般適用于:蔥燒海參等。
先炒好的原料裝盤,另起鍋下味汁,收汁,然后澆在菜上。
這種做法一般適用于:糖醋魚等。
當然關于勾芡的細節不止上面那些,還有其他的,如勾芡用的淀粉有很多種,而且特點也有所不同。這里就暫時不一一累述。
PS:不是所有的菜都需要勾芡的。
如炒豆芽、炒土豆絲等,這些菜肴勾芡反而奇怪了,質量也大大下了。一般而言,像口味清爽、喊膠原蛋白較多的、含淀粉較多的菜都是不需要勾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