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讖言多半預示著改朝換代,然而,那看似淺顯的讖言卻蘊含著巨大的玄機,有時候許多人自以為猜中了,卻不料讖言依舊以另一種形式詮釋著它驚人的預見性。1.“亡秦者胡”
據說當年秦始皇滅六國后為了長生不老,曾派方士多次出海探尋長生不老藥。可惜這些方士要不是學了徐福那種“大忽悠”一去不復返,要不就是徒勞無功。當然,這些人里面也有例外,比如一個叫盧生的就給秦始皇從海外帶回來一本圖冊,這圖冊上寫了這么幾個字“亡秦者,胡也。”結果秦始皇心懷恐懼,認為這讖言里的“胡”是指北邊的匈奴。于是便派蒙恬北戍長城,征發民夫三十萬,卻匈奴七百余里。再往后秦始皇的長子扶蘇也被派到了北疆,消除了匈奴這一禍患的秦始皇自以為破了這個讖言,可是,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死后,趙高李斯發動沙丘平臺之變,篡改了遺詔,扶持秦始皇小兒子胡亥登基,最終胡亥沉迷酒色,丟了江山。這時人們才知道,這個“亡秦者胡”指的是胡亥。2.“劉秀發兵捕不道”
話說西漢末年,陰謀家王莽通過一系列的人造讖言上臺后,就嚴抓輿論,十分警惕那些玄乎的讖言。也別說,恰恰當時就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劉秀發兵捕不道”。王莽心里一驚,自己篡了劉家江山,不就是讖言說的不道之人么?而劉秀想必是劉氏宗族。也別說,王莽坐下有個老國師叫劉子俊的,他是劉氏宗族,也恰恰看了這則讖言,于是便改名劉秀,并拉攏一撥人企圖發動政變。后來劉國師失敗,被族滅,可這讖言卻流傳到了綠林軍中。王莽自以為除了劉秀便高枕無憂了,可是幾年后,昆陽大戰,起義軍以數千人之眾,破了王莽五十萬官軍,這一打聽,才知道義軍將領便是劉秀,也就是后來的漢光武帝。3.“代漢者當涂高也”
看過《三國演義》的對于這則讖言再熟悉不過了,袁術就因為這則讖言才動起了稱帝的心思,據他本人解釋是:途,道路也,我表字公路,正應了這則讖言。結果當時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阿瞞分分鐘教他做人,打得這個偽帝最后死在一座破屋之中。后來曹操晉爵為魏公時,人們才恍然大悟,魏通巍也,巍就是高的意思嘛,果不其然,曹操一死,曹丕就做了皇帝。4.“漢運當興,胡運當衰”
五胡亂華,中原漢民十不存一,當時石趙統治北方,漢人被當成牲口奴役。而暴君石虎又信佛,有一位棄道從佛的漢奸沙門便告訴石虎這句預言,并告誡石虎對付漢人,“當苦役使之”。果然,石虎之后對于漢人更是喪心病狂地虐殺。后來,石虎在征伐遼東失敗,又聽聞南邊的晉國桓溫僅僅依靠數千人馬便滅掉了成漢一個國家,并在回師荊州后,桓溫又在準備北伐事宜。驚懼之下的石虎在臨死前調動大批軍隊留守南部邊界,以防桓溫。可是,石虎死后,后趙國內大亂,一個叫冉閔的漢人揮兵將石趙宗室屠戮殆盡,直到那一個,大家才發覺,那個應了讖言的人不是桓溫,而是冉閔。5.“鳳皇鳳皇止阿房”與“帝出五將久長得”
前秦天王也是個與讖言結下不解淵源的人,當初他的上位就應了預言中的“東海”二子,而淝水之敗也在預言中被提及。當然,這些都是被看穿的預言,不足為奇,而我接下來說的這兩則恰恰就與今天的主題相應。曾經在阿旁宮一帶流傳著“鳳皇鳳皇止阿房”這一讖言,苻堅認為鳳凰是吉祥的象征,寓意自己江山永固,于是在那一帶栽種了不少梧桐樹供鳳凰棲息。結果后來鳳凰沒等來卻等來了他的孌童慕容沖反手屠關中,直到那是苻堅才醒悟,這“鳳凰”二字指的就是小名為“鳳凰兒”的慕容沖。后來苻堅被困長安時,又翻到一本預言書,根據殘破的一行字依稀辨認出是“帝出五將久長得”,認為自己突圍出去到了五將山就能東山再起。結果苻堅一到五將山就被姚萇的叛軍活捉,后來人們推測那原文應該是“帝出五將久萇(姚萇)得”。6.“黑衣者一統江山”
在南北朝后期,中國分為東西魏國和南梁三國,當時也流傳著這么一句話“黑衣者一統江山”。三分天下,誰都想一統江山,所以這句讖言的出現讓三家變得瘋狂起來,都爭相著猜測誰是這則讖言預示者。首先是東邊的高家,這句讖言傳到那邊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亡高者黑衣”的版本了,所以顯然高家是被剔除出讖言的選中者行列,只能竭力去避免讖言的發生。北齊開國皇帝認為普天之下漆最黑,漆通七,預示著他的七弟高渙會作亂,結果編纂理由把他殺了。然后是南邊的蕭家,梁武帝蕭衍認為沙門(佛門)是穿黑衣的,所以自己便舍身入佛寺,開始了他“信佛陀,得永生”的求佛生涯。然而梁武帝的這般行為并沒有給他帶來一統天下的契機,反而引發了侯景之亂,亡了江山。后來取代梁朝的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一生節儉,勤苦,卻也在晚年弄出一些拜佛鬧劇,歸根到底想來也是為了讓自己貼合這讖言中的黑衣人吧。最后說西邊的宇文家,這家人更絕,讓士兵百姓全部穿起了黑衣,來像讖言靠攏。也還別說,原本三極中最弱一極居然在易服運動發起后如同開了外掛一樣,收兩川,滅北齊,統一了北方。然而,宇文家的統一大業也就到此止步了,終其一朝都沒有消滅南陳。所以,宇文家也不是預言中的人。那么,預言中的人究竟是誰呢?其實蕭衍的思路是對的,黑衣確實是沙門,不過卻應的不是他蕭老頭,而是一位早年寄養在寺廟中的大人物——普六茹堅。這位普六茹堅后來有了另一個名字——楊堅,他便是結束南北朝的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7.“蕭蕭復又起”與“天子當是季無頭”
轉眼到了隋朝,楊廣荒淫無道,接過市面上的讖言也隨之而生了。最先讓楊廣聽到的是“蕭蕭復又起”這句,他認為當初平滅的西梁國末代皇帝蕭巋會趁機再起事端,所以楊廣全然不顧這位末代皇帝還是自己大舅子(楊廣老婆蕭皇后是此人妹妹)的情況下,將其幽禁至死。結果哪知道,后來隋末反王中真出了一位西梁宗室,他便是蕭銑,曾一度占領了大半個南方,與李唐王朝劃江而治的反王翹楚。“天子當是季無頭”也是隋末流傳的讖言,據說這句話的完整版本是“楊花落,李花稠,天子當是季無頭。”這里面很顯然說了一位李(季字去頭)姓人將取代楊姓人成為天子,大家曾一度認為這說的是李密,畢竟瓦崗寨也曾輝煌一時。可直到李密稀里糊涂被王世充打敗后投靠了李淵大家才意識到,這位李天下其實便是李淵。“心中惱恨西魏王,中原鏖兵甚輕狂。瓦崗山上眾將散,一統江山歸大唐。”8.“唐三代后,女主武皇代有天下”
相傳李世民曾找過當時的易學大師李淳風卜算國運,除了眾所周知的《TBT》外,李淳風還給他留下這么一句預言。起初李世民看了半天都未曾弄懂這個女主究竟是什么意思,直到一次宴會。席間有一個叫李君羨的將軍,就喝高了就說起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大家哄堂大笑,都說一個赳赳武夫怎么取了這么一個小名。可是李世民卻酒勁被嚇醒了一半,他想起了這句可怕的預言,“女主”未必指的是女性,五娘子說不定才是這女主的真實所指,武皇不就是指的手握重兵的李君羨么?而后李世民立刻派人擊殺了這個禍胎。不過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個女主武皇究竟是何人,我想已經不需要本公子點破了吧?9.“都點檢為天子”
五代后期,后周國力強盛,經過一番東征西討已經顯現出一統天下的趨勢了。而后周柴世宗卻是個心胸狹窄,手段歹毒的人,為了防止手下人也學自己不光彩地上位,他開始仔細留心。凡是方頭大耳,面相有福的將領都被他找各種理由整死。一次偶然的機會,柴世宗北征遼國,無意中撿到一塊木牌,上面寫著“都點檢為天子”,柴榮嚇出一身冷汗。原來當時的都點檢叫張永德,是柴榮養父郭威的女婿,也就是柴榮的姐夫。郭威因為斷子絕孫了,所以柴榮以養子的身份繼承了帝位,其實平心而論,養子和女婿,親疏關系都差不多。所以做了皇帝之后的柴榮一直對張永德心生暗恨,但又不敢明著除掉,如今出現這么一塊木牌,于是疾病纏身的柴榮深怕日后有什么變數,便借機讓手下大將趙匡胤取代了張永德,做了都點檢。做完這些事情,柴榮以為大功告成,沒多久就翹辮子了。他怎么也不會想到,第二年開春,剛剛做了都點檢的趙匡胤便來了一出“黃袍加身,陳橋病變”的戲碼,終結了后周王朝。10.“反手之君出湘潭”
這個讖言僅見于野史和地方傳說,相傳乾隆南巡,一次游歷到湘潭,在一處群山休憩時對左右感慨道:“平日里朕也精于易學,望此地氣,當知百年之后,此地將出又一天子。”手下驚慌,建議乾隆早作防范。乾隆卻哈哈大笑:“朕雖稱萬歲,又豈能活過百載,且天意不可違啊。”手下又問道此人有何特征。乾隆沒有說話,只是伸出一個手掌,隨即又翻轉過來,以示“反手掌乾坤”之意。后來清朝末年,發匪作亂南方,滿人一觸即潰,幾乎就要亡國了,幸虧曾國藩的湘軍幾番征戰,才救下了這已經破爛不堪的滿人王朝。但奸惡的滿人想起了這則讖言,“反手掌乾坤”,藩不就是反手覆蓋之意么?驚訝之余的滿人隨即展開對曾國藩的迫害,非但沒有兌現咸豐臨終前的遺詔“打下南京就封王”給曾國藩上王爵,還通過“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等清末四大奇案清理了一批湘軍骨干。然而,事實上曾國藩并不是這預言中的人。那么,究竟是誰應了這則讖言呢?直到民國的時候,一個叫楊度的人說出了答案——###(此處略去三個字,后臺回復,猜中附贈明信片一張,可戳版主灰灰)這十則讖言以其詭異難以捉摸而流傳后世,算得上是相當精準的預言。一個預言是否經得起推敲,并不是在于沒人看懂,而是在于顯而易見,但卻總是被會錯意思。相信看完這篇文章,能讓大家對于那些預言有更深刻地認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