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年級,學習習慣不好,回家也不先寫作業,不專心。遇到這樣的孩子,我們父母確實會頭疼,現在想把孩子這種情況給糾正過來,說明我們父母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那來得及嗎?
回答是來得及。佛家有句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家長愿意做出改變,把孩子的學習習慣糾正過來這件事,是可以辦到的。如果等孩子將來年齡大了,想要糾正過來,困難度才會加倍增大,就難說了。
要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首先是家庭教育的自我審查
我們在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首先得把家庭當中影響到孩子學習的各種不利因素一一排除。
1、家長有沒有時間專門陪伴孩子,監督孩子。很多孩子是因為沒有家長的陪伴,也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所以是先玩耍,再做作業。如果有家長陪伴,那孩子就會在家長的管理下,先把作業完成,清楚自己該做什么事情。
當然,陪伴要有效陪伴,不要造成負面陪伴。有的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自己就玩手機、看電視,甚至有時候聲音還特別大。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哪有心思做作業,一會看看老爸老媽在干嘛,一會瞅機會玩一玩,一會還找借口喝水、上廁所,一大堆事情,層出不窮。
所以,家長在陪伴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行為,最好是拿一本書看,至少要裝個樣子給孩子看一看。
2、家長要把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給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
家長在孩子做作業前,要清楚地告訴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具體要求是什么,并明確要求做到這些要求。
比如,寫作業前要把中斷做作業的若干事情給排除,上廁所、喝水等,吃零食這些最好沒做完作業不能吃……
寫作業的時候,要身體坐直,姿勢要正確。桌面上只留下與作業有關的學習用品,無關的物品全部清理。
就是說,家長管理孩子,要清楚該做什么事情,不然都不知道做什么,那要求孩子也是盲目的,培養習慣也會成為空話。
3、家長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要強。
陪伴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不是孩子有沒有學到文化知識,而是我們家長的情緒能不能有效控制。平時母慈子孝,一輔導就雞飛狗跳,這沒有輔導過孩子的家長真的很難體會到。我也有幸體會了這種感受,清醒地認識到這就是情緒的控制問題。
孩子不懂,這是正常的事情,懂了還去學校干嘛。孩子思維接受不了,我們講的方法不對,孩子也很難接受,有時候不是我們講了多少遍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是我們沒有按照孩子的思維來進行思考問題。
排除思維上、邏輯上的因素,我們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發火外,我們家長還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們的情緒發生的時候,不是我們說出來的話,也不是我們做出來的動作,而是在我們的胸口中央凹下去的地方確確實實地存在一種情緒動蕩的感覺。是這股感覺,在驅動我們的言行,是這股感覺將我們引向了暴發的深淵。認識這股感覺,就是當情緒來臨時,把注意力放在心窩處,去體會這個位置的具體感覺,看看它是快的還是慢的,是上的還是下的,是熱的還是冷的,是大的還是小的,是多的還是少的,是緊的還是松的,是輕的還是重的……就像一個物品一樣有它的物理上的屬性一樣,去認識我們心頭那股感覺的物理屬性。
當我們一邊注意我們的情緒感受的時候,我們的心就處于心平氣和的狀態下,這時候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就不會帶著我們暴發的情緒,我們更容易平靜地告訴孩子該做什么。
要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其次要疏通孩子的心理
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先是把我們家長的問題、思路、情緒給梳理清楚了,然后就是我們孩子的心理問題要疏通。孩子以前貪玩,現在要改變過來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沒有一定的準備工作,一下子讓孩子這樣做,容易適得其反。我們平常要做什么大的事情前,都會做一下思想動員,因此也要給孩子做做思想動員,甚至有時候要設計一個場景讓孩子必須要改變才行。我們也可以把這招叫做請君入甕。
家長找孩子談心,告訴孩子人生要為自己負責,父母都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也要為自己的家庭孩子負責。如果家長也不做自己的事情,也類似于孩子你做的作業一樣不做,那我們的家庭會有收入嗎?你能夠安心去學校讀書嗎?恐怕什么都不能,反而有機會讓你去揀垃圾你也必須要去了。
如果作業中有不會做的,我們去克服困難,慢慢解決,但什么都不做,任由自己貪玩不學習,那父母是不是也可以放棄自己的家庭、放棄自己的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呢?
一步一步地把孩子的心理疏通,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好好學習,把作業完成,請孩子入到甕中來。
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每天的學習一定要進行規劃,認真落實
1、孩子回家迅速調整狀態,快速去寫作業。
每天孩子回到家,一定要快速調整下心情,把不相關的事情在短短三五分鐘內解決掉,不要拖延時間,影響寫作業的狀態。寫作業的時候,把每天的作業整理清楚,語文、數學等科目的作業在書桌上擺好放好。如果需要用到字典等工具書,也要擺放在作業旁邊。
2、孩子做作業要用心,遇到困難要想方設法解決。
孩子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可以詢問父母,在父母的幫助下去解決問題。但是,家長切忌代替孩子做作業,而是引導孩子去思考問題該如何分析、如何思考,過程應該如何梳理,讓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
3、孩子寫作業,一定要計時。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一定要計時,只有通過這個時間我們才能讓孩子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學習狀態。作業做完,花幾個小時,這就是低效完成作業;但同樣的作業用半個小時完成,不僅孩子寫作業很高效,更重要的是說明孩子在思考,在學習。
給孩子寫作業計時,可以促進孩子快速運轉大腦,提高孩子的思維反應能力。
4、有獎有罰,讓孩子看見自己努力的收獲。
平常,我們就要適當的給予孩子鼓勵。作業快速、高效、準確完成,給予孩子一定的物質、精神獎勵,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同樣的,如果孩子偷懶耍滑,就要讓孩子嘗到不用心完成的惡果。
對于獎罰這方面,除了讓孩子體會到之外,還建議家長能在自己的身上給孩子做好一個示范。如果家長也有做得不對、不到位的地方,也給予自己適當的懲罰,讓孩子看到不負責任要承擔的后果。孩子有這方面的認識后,家長引導起來就容易得多,也想著盡量得獎勵,而不是受懲罰了。
結束語
教育孩子重要的是言傳身教,父母做好了,孩子就容易做好,父母都隨意,那孩子更隨意。所以,我們要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就是從我們父母身上來下功夫,進而落實到孩子身上,讓孩子負擔起自己的責任,改變自己的學習心態。
@童教雷鳴,全腦思維訓練,科學、簡單、有效的寫作方法訓練,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