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3年三月,春寒料峭,齊王司馬攸強支病體,踏上了返回齊國的歸程。迎著刺骨的寒風(fēng),司馬攸難掩悲憤之情,仰天長嘆:“陛下,你這是要把我往死路上逼啊?”說完,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司馬攸去世后,司馬炎十分內(nèi)疚,認(rèn)為是自己逼死了弟弟,便貓哭老鼠假慈悲,在司馬攸的葬禮上哭得死去活來。
這時,一個叫馮紞的官員過來勸慰說:“請陛下節(jié)哀,齊王名過其實,卻得到天下百姓的擁護,如今不幸病逝,這是社稷之福啊!”
聽聞此言,司馬炎內(nèi)心釋然:對啊,齊王若不死,天下遲早會落到他手中,太子還會有活路嗎?
司馬攸英年早逝,固然是因為司馬炎薄情寡義,但更主要在于他性子太急,一心謀求皇太弟之位,以致抑郁成疾。
司馬攸的生父為司馬昭,是司馬炎同母所生的親兄弟,這樣的家庭出身,注定他的將來不會平凡。
司馬懿非常喜愛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孫子,連外出打仗也將他帶在身邊,很早就封他為樂亭侯,還把他過繼給司馬師當(dāng)兒子。司馬懿如此安排也算用心良苦:自己百年后由長子司馬師接管朝政,之后則由司馬攸接班延續(xù)國祚。
如此一來,司馬攸才是真龍?zhí)熳印H欢怂悴蝗缣焖悖抉R師在平定叛軍時身患眼疾,班師途中病逝,那時司馬攸年僅十歲,由于年幼無法治理朝政,由司馬昭繼承大將軍一職。
因為搶了兒子的位置,司馬昭也有些過意不去,經(jīng)常對外人說:“這個天下原本是景王的天下,我只是暫居宰相之位,百年之后就將大位傳給司馬攸。”
那時司馬攸已是一個十多歲的少年,史書上說,他品行端正,性格溫和,親近賢才,多才多藝,名望遠(yuǎn)超其兄司馬炎,又有父親的口諭,看來世子之位非他莫屬。
但是,司馬炎卻不甘心,他每對鏡自照,見自己長發(fā)委地,手垂過膝,便不由嘆道:“此乃帝王之相!”
于是,司馬炎暗中聯(lián)系裴秀、羊琇、山濤、賈充等人,讓他們?yōu)樽约撼鲋\劃策,最終讓司馬昭改變了主意,改立長子司馬炎為世子。
司馬昭病逝后,司馬炎即位為晉王,接著又篡了曹魏的天下,自己當(dāng)了皇帝,是為晉武帝。
司馬炎登上大位后也沒有虧待自己的叔叔兄弟們,大封諸王,而司馬攸也不賴,被封為齊王。
望著皇帝寶座上的司馬炎,司馬攸心中很不是滋味,第一次把上位的機會讓給父親,第二次又讓給兄長,那么第三次總該輪到自己吧,他幻想著司馬炎良心發(fā)現(xiàn)立自己為皇太帝。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司馬炎登基三年后立自己的兒子司馬衷為太子。司馬炎的意思很明顯,自古皇位傳兒不傳弟,司馬攸,你死了那條心吧。
眼看接班無望,司馬攸只能認(rèn)命,安心在封地做一個快樂的王爺。由于施政得當(dāng),齊國出現(xiàn)一派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他的聲望也與日俱增。
不久,司馬攸又隱隱約約看到了接班的希望,因為他發(fā)現(xiàn)太子司馬衷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上的缺陷日益明顯。朝中很多大臣也同樣看出了問題,紛紛勸司馬炎廢掉太子改立他人。
于是,司馬攸加緊了行動的步伐,主動接交大臣,廣施恩惠以收買人心,為將來接班做準(zhǔn)備。有一回,司馬炎身染重疾,幾乎到了一病不起的地步。大臣們見勢不妙,紛紛聚集在司馬攸的周圍,打算等司馬炎駕崩后立他為接班人。
幸運的是,司馬炎大病痊愈了,當(dāng)他得知這一消息后,雷霆大怒。這時,荀勖和馮紞兩位佞臣趁機進(jìn)讒,說陛下患病時,齊王串通朝臣圖謀不軌,威脅到太子的地位,為免除后患,不如將齊王遣回封國。
司馬炎又何嘗不知道太子愚笨不能承大統(tǒng),只是他又有了新的考慮,打算讓司馬衷當(dāng)個過渡皇帝,將來讓聰明的皇孫司馬遹接班。這樣一來,司馬攸的希望再次落空。
但司馬攸沒有看到這一點,認(rèn)為哥哥有愧于他,寧可將皇位傳給傻兒子,也不傳給自己。于是,他決定賴在京城死活不走,還說要給母后守陵。
司馬炎一概拒絕,還讓人不斷去催。司馬攸憂憤成疾,臥床不起。司馬炎不信,派御醫(yī)前去探視,結(jié)果御醫(yī)說他裝病。
司馬炎氣壞了,再次派人去催,司馬攸只得強支病體,將自己收拾整齊,裝作沒生病的樣子向司馬炎辭行。
頂著初春的寒風(fēng),司馬攸拖著病軀一路向齊國進(jìn)發(fā),沒走幾天,因急火攻心,一口鮮血噴了出來,這便是前文開頭的一幕。
關(guān)于兄弟之間的不睦,其母文明皇后早有預(yù)感,臨終前,她流著眼淚對司馬炎說:桃符性急,而你作為兄長沒有仁愛之心,我若不起,恐怕你容不下弟弟!
一語成讖,司馬攸最終死在了兄長的手上。只是,他克服不了心中的魔咒,的確,他一再與皇位失之交臂,心懷怨恨,無法從心魔中走出。
當(dāng)初,司馬攸頂著齊王、大司馬、青州大都督等頭銜離開京城,若他能夠忍辱負(fù)重,靜待時局之變,待司馬炎百年后以大司馬大將軍的頭銜回朝輔政,以他的威望和能力,又怎會給那些宵小之徒興風(fēng)作浪的機會呢?或許,西晉政權(quán)也不至于出現(xiàn)后來天下大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