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在南方大多數城市,有67%的學齡前兒童在夏季都會有出現感冒、發熱、食欲不佳,輕微或中度、重度的腹瀉等癥狀,其中中暑跡象尤為普遍。
桑拿天,寶寶該如何防暑降溫呢?
除了合理使用空調,從微環境上改善,還有哪些防暑誤區和預防方法被我們忽略了呢?一起來打撈打撈。
小寶寶能吃西瓜嗎?
都說“無西瓜不夏天”,但是西瓜還真是不太適合小寶寶喲。
只能到七八個月以后,可以少量地喂寶寶吃一些搗爛的瓜瓤了。即便如此,也要少吃,一次不要吃太多。
西瓜的含糖量比較高。過多的糖分容易引發高滲性腹瀉。冰過的西瓜就更不要喂小寶寶了。
小寶寶能喝綠豆湯、酸梅湯嗎
一到夏天,家里常備的就是綠豆湯、酸梅湯。但對于小寶寶來說,很多我們眼中的“解暑圣品”,不一定適合他們喲。
一歲以內盡量少喝綠豆湯。因為綠豆皮中含有一定量的不可溶性纖維,小寶寶的腸胃功能太弱難以消化。
即便寶寶一歲后,也盡量不要給寶寶喝純綠豆湯,最好是配上大米,煮成綠豆粥更好消化。
事實上,粥是夏季里寶寶早晚餐的最佳主食,易于消化,可快速補充因出汗及高溫所消耗的水分、無機鹽和糖分。
還有餐館都會推出的時令酸梅湯,其實很多酸梅湯里面都含有蜂蜜。
蜂蜜有可能含有肉毒桿菌毒素,這種毒素會致使寶寶中毒、出現腹瀉等癥狀,因此,1歲以下的寶寶不建議喝酸梅湯。
不要給寶寶用風油精、清涼油
夏天幾乎家家都備著幾小瓶風油精,清涼油,有助于防止蚊蟲叮咬、提神醒腦。大人用可以,但不要給寶寶用喲。
因為風油精里含有的薄荷腦、桉葉油對寶寶的皮膚有刺激;香油精、丁香酚可能會引起寶寶過敏。
而其中的重要成分——樟腦,是一種刺激性非常強的化合物,對于小孩子來講,通過皮膚、吸入、意外口服,很容易有“神經毒性”。
如果寶寶被蚊蟲咬時,首選爐甘石洗劑(不含薄荷腦的單方制劑)。
爐甘石洗劑的成分簡單又安全,對寶寶的皮膚很友好,完全不會有刺激。世界衛生組織也將爐甘石洗劑列入了兒童基本用藥清單。
同時,由于清涼油(又稱萬金油),其成分也是薄荷腦、樟腦、桉葉油等,建議3歲以下的嬰幼兒不要使用,年紀稍大的孩子可以適量使用,但還是盡量少給寶寶使用,可以選擇其他無刺激無副作用的藥物代替。
別把藿香正氣水當防暑神器
很多寶媽都很認可藿香正氣水,把它奉為防暑神器,給寶寶防暑、解暑都靠它。果真如此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在發布的《公眾高溫中暑預防與緊急處理指南(2014版)》中指出“高溫天氣時,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飲料會導致失去更多的體液。”
藿香正氣水中含有酒精,一瓶子藿香正氣水里,其中有40%~50%都為酒精,也就是說,如果喝下一瓶10ml的藿香正氣水,最多會攝入5ml的酒精。
在中暑后飲用含有酒精的藿香正氣水,會造成中暑者體內水分的流失,加重中暑情況。
平常哪個熊大人用筷子沾點酒喂孩子,寶媽都要發飆,現在自己卻要給寶寶灌酒精,這不是自己找事嗎?
絕不跳這個坑!
那么問題來了,市面上沒有加酒精的藿香正氣液是不是就可以給孩子用了?
不,仍不推薦!
無論是藿香正氣水還是藿香正氣液,其成分中都包含一類毒性藥材——生半夏!
在《中國藥典(2015年版)》中,半夏已經別列入了毒性藥材,其可導致神經系統出現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此外,在藿香正氣水的說明書上,禁忌與不良反應兩項均寫著尚不明確!
還記得朋友圈曾傳播的“藿香正氣水+頭孢=乙醛中毒”嗎?這回,可不是謠言。
因為不小心和頭孢等藥物一起服用的話,還可能發生“雙硫侖樣反應”,表現為面部潮紅、頭痛、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出現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同理的還有十滴水,它是由樟腦、干姜、大黃、辣椒等成分組成(真的好像火鍋料),輔以乙醇熬制而成的一種中草藥。并不適合用于嬰幼兒嬌嫩的皮膚。不論是否稀釋,都不建議使用。
預防寶寶中暑的推拿法
清肝經百次▼
清肺經百次▼
補腎水100次▼
揉二馬150次▼
清天河水▼
捏脊▼
——摘自掌上小兒推拿
80%父母不能及時發現寶寶中暑
如果寶寶們出現以下常見的癥狀,基本就屬于中暑了:
先兆中暑:如頭暈、口干、多汗、四肢無力、無精打采等;
輕微中暑:體溫長時間較高(38度以上);頭暈、干渴外,面色潮紅、大量出汗;面色蒼白、渾身發冷等。
多注意寶寶情況,發現寶寶有精神萎靡、煩躁哭鬧、呼吸急促、光哭不掉淚等狀況,馬上到陰涼地休息,解開衣服,補充水分。
如果沒有緩解,還出現頭痛、惡心、抽搐痙攣、體溫上升等情況,立刻送醫。
注意伏天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盡量別出門,必須出門時,給寶寶穿好防曬衣,戴好墨鏡和寬檐帽子,做好防曬,勤補水喲。
文章來源于好媽手冊,如侵系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