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藍色字體
《黃帝內經》是中醫哲學的理論基礎,分《素問》和《靈樞》上下兩卷;共81章,162節。
【原文】
手陽明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項上各二,大迎骨空各一,柱骨之會各一,骨之會各一,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
手少陽脈氣所發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眉后各一,角上各一,下完骨后各一,項中足太陽之前各一,俠扶突各一,肩貞各一,肩貞下三寸分間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督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項中央二。發際后中八,面中三,大椎以下至尻尾及傍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節,脊椎法也。
任脈之氣所發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橫骨六寸半一,腹脈法也。下陰別一,目下各一,下唇一,齽交一。
沖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俠鳩尾外各半寸至齊寸一,俠齊下傍各五分至橫骨寸一,腹脈法也。
足少陰舌下,厥陰手中急脈各一,手少陰各一,陰陽蹻各一,手足諸魚際脈氣所發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譯文】
手陽明大腸經脈氣所發的有二十二穴;鼻孔的外側各有一穴;項部左右各有一穴;大迎穴在下頜骨空間左右各有一穴;主骨之會左右各有一穴;髃骨之會左右各有一穴;肘部以下至十指端的爪甲根部左右各有井、滎、俞、愿、經、合六穴。
手少陽三焦經脈氣所發的有三十二穴:顴骨下各有一穴;眉后各有一穴;耳前角上各有一穴;耳后完骨后下各有一穴;項中足太陽經之前各有一穴;俠扶突之外側各有一穴;肩貞血左右各一;在肩貞穴之下三寸分肉之間各有三穴;肘部以下至手無名指之端爪甲根部各有井、滎、俞、愿、經、合六穴。
督脈之經氣所發的有二十八穴:項中央有二穴;前發際向后中行有八穴;面部的中央從鼻至唇有三穴;自大椎以下至尻尾傍有十五穴。自大椎至尾骨共二十一節,這是脊椎穴位的計算方法。
任脈之經氣所發的有二十八穴:喉部中行有二穴;胸膺中行之骨陷中有六穴;自蔽骨之上脘是三寸,上脘至臍中是五寸,臍中至橫骨是六寸半,計十四寸半,每寸一穴,計十四穴,這是腹部取穴的方法。自曲骨向下至前后陰之間有會陰穴;兩目之下各有一穴;下唇下有一穴;上齒縫有一穴。
沖脈之經氣所發的有二十二穴:俠鳩尾傍開五分向下至臍一寸一穴,左右共十二穴;自臍傍開五分向下至橫骨一寸一穴,左右共十穴。這是腹脈取穴的方法。
足少陰腎經脈氣所發的舌下有二穴:肝足厥陰在毛際中左右各有一穴;陰蹻、陽蹻左右有一穴;四肢手足赤白肉分,魚際之處,是脈氣所發的部位。以上共計三百六十五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