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門穴解析
沖門為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慈宮、上慈宮、沖脈。屬足太陰脾經。沖門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沖即沖要,門即門戶,此穴在氣街,部位重要,相當于下肢與腹部間的門戶,故名沖門。主治腹痛,疝氣,痔疾,崩漏,帶下,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難產,子宮內膜炎,產后血崩,胎氣上沖,子癇,癃閉,少腹疼痛,霍亂,泄痢,腹部痞塊,尿潴留,睪丸炎,精索神經痛,小便淋瀝,尿閉,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腸痙攣等。
沖門穴位于人體的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
沖門穴的準確位置圖
解剖位置: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外側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內斜肌下部;內側為股動、靜脈;布有股神經。
沖門穴的作用
沖門穴意義:脾經氣血由此沖行腹部。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循脾經向腹部沖行。
特異性:沖門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
沖門穴的功效作用
沖門穴有運化脾土,健脾化濕,理氣解痙,調下焦、理氣機的作用。
沖門穴有調中益氣、溫經活血之功。下腹逆氣上衙諸病常從此起,可與氣街互觀。治病之上沖者,如沖疝、子沖,瀉本穴以降之。病之下陷者,補本穴以升之。同此一穴,而能升降異治者,在于手法之妙用也。
主治疾病
沖門穴主治腹痛,疝氣,痔疾,崩漏,帶下,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難產,子宮內膜炎,產后血崩,胎氣上沖,子癇,癃閉,少腹疼痛,霍亂,泄痢,腹部痞塊,尿潴留,睪丸炎,精索神經痛,小便淋瀝,尿閉,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腸痙攣等。
穴位配伍
沖門穴配百會穴、氣海穴、三陰交穴,治子宮脫垂。
沖門穴配大敦穴、太沖穴、三陰交穴,治疝氣。
全凈通理療法
壹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貳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1.0寸,腹股溝有酸脹感,可擴散至外陰部。
注意:避開動脈。 不能深刺。
叁
艾灸法
間接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