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197-264),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軍事家、將領。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后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后因遭到鐘會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又窮又口吃的鄧艾是如何發跡的蜀漢滅亡,除了后主劉禪內政不修以外,其實還和另外一個人有關,此時是誰,就是大名鼎鼎的曹魏后期名將鄧艾,其實鄧艾這個人是個口齒,說話相當的不利索,至今還有一個成語叫期期艾艾。
鄧艾很聰明,在長期顛沛流離中卻手不釋卷。因為學問大,被人推薦為典農都尉學士,本來可以借此升遷,可是都尉確認為他說話不利索,就認為他不適于擔任重要職務,便指派他充當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同郡一長者見其家貧,經常資助他,而鄧艾并不表示感謝。
鄧艾之死:只識彎弓射大雕 不知未雨要綢繆目論之人,向來只見毫毛而不見睫毛。識他人之憂患好似洞若觀火、抽絲剝繭;然自視之,卻又仿佛云里霧里、稀里糊涂。漢末三國,目論之表表者,當屬魏末名將,鄧艾。
昔吳將諸葛恪圍合肥新城,不克退歸。鄧艾與司馬昭有言,諸葛恪“新秉國政,而內無其主,不念撫恤上下以立根基,競於外事”,此正是“不慮大患,其亡可待也”。果不其然,諸葛恪于吳建興二年一命嗚呼、魂赴黃泉。鄧艾預言之功力,由此可窺見一斑。但不曾想,其后不過十年光景,諸葛恪大患又同降于鄧艾身上,鄧艾卻渾然不覺,最終與諸葛恪落了個殊途同歸。
滅蜀功臣鄧艾被冤殺司馬炎為何不平反鄧艾被污為謀反,主要是兩個人耍了手段。一個是滅蜀大軍副帥鐘會,一個是監軍衛瓘。當鄧艾率先突進成都,接受蜀漢后主劉禪的投降之后,鐘會、衛瓘等人非常著急,之前,兩人都主張步步推進,唯獨鄧艾堅持從山路繞道成都后方,現在蜀漢已滅,鄧艾一人獨享大功,這是兩人都不能接受的。可司馬炎為何事后依然不給鄧艾平凡呢?
鄧艾——司馬昭奪權的祭品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遣鐘會、鄧艾為大將,率軍取西川,只幾個月時間,便直抵西川門戶劍閣。姜維丟下涼州軍務,率軍緊急回撤劍閣。劍閣地勢險阻,易守難攻,雙方進入對峙階段。姜維想憑此險要將戰事拖延下去,遠道而來的司馬軍必將潰敗。但鄧艾卻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率領他的部隊繞過劍閣(如同二戰時盟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沿著山路強行軍,神奇般的出現在成都平原,一下子搞定了整個西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