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記載,曹仁“少時不修行檢”,不注意品行修養,行為不檢點,壞孩子一枚,天天混日子,“弓馬弋獵”不不無正業。
——————我是分割線,以下才是正文———————————
曹操失望的是,赤壁之戰不是官渡之戰,曹軍作戰不利,被迫北還。
這是曹操的又一次生死劫:眼下,孫劉聯軍有機會挾余勇而乘赤壁之戰之勝勢席卷中原。
已是征南將軍的曹仁被曹操推到了箭雨紛紛的吳軍前沿:你是行(代理)征南將軍,你把南邊的來敵給我擋住。
曹仁,又是曹仁!
曹操就倉皇北竄。如果他逃得慢一點,說不定就落入周瑜手中。
被易中天稱為帥哥的周瑜,酷酷地帶著數萬人趕來,包圍了曹仁駐守的江陵。周郎的江陵攻克戰打得一點也不帥,他以絕對優勢兵力,卻不能盡快地攻下江陵。
一年多之后,曹仁棄城而去。
曹仁對曹操說:“我堅守江陵一年多,取得了江陵保衛戰的勝利。”
曹操大手一揮,說:“好,封你為安平亭侯吧!”
周瑜對孫權說:“我攻打江陵一年多,取得了江陵攻克戰的勝利。”
孫權大手一揮,說:“好,封你為偏將軍吧!”
江陵攻克戰后,“權(孫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一場戰爭,雙方都是勝利者。
周瑜的勝利,在于扼住長江天險,阻擋了曹操復仇的步伐。
曹仁的勝利,在于擋住孫劉聯軍,為曹魏平復赤壁之戰的傷口贏得了時間。
在曹仁死守爭取的這一年里,曹魏恢復了元氣,方得以不懼蜀吳的威脅,在三國鼎立中占據了攻勢。在曹魏大廈動搖之時,曹仁再現曹氏第一人的風采,起到了棟梁的作用。
江陵之戰,真要個曹仁和周瑜分出勝負了,那很明顯是仁勝瑜負。
周瑜挾赤壁之戰的勝勢,曹仁處赤壁之戰的敗勢;周瑜背后有吳國強大支援,曹仁卻是孤城苦守;周瑜率軍數萬,曹仁卻是兵微將寡,曾以三百人對周瑜的數千人;從地理位置上說,江陵是吳國的主場,是魏國的客場。
周瑜擁有這么多優勢,面對曹仁,卻全無“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耗時一年,卻打不下江陵,最后卻讓曹仁全身突圍。周帥哥呢,在其間一次戰斗中右肋中箭,傷勢嚴重以至于臥床不起,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虛構他被諸葛亮氣得箭瘡迸裂而死提供了史實依據。
和帥哥周瑜PK占了上風,曹仁又以行安西將軍的身份,到潼關抵御《三國演義》中“銀甲白袍銀”的“錦馬超”,并在渭南打敗了他。
曹仁再也不是那個征徐州時帶領騎兵打前站的別部司馬,也不再是官渡之戰中帶領小股部隊騷擾敵人的議郎都騎,而是曹魏大廈上的堅實棟梁。
219年,赤壁之戰中的行征南將軍曹仁,被拜為征南將軍,以前是代理,現在轉正了,并且還假節。當年的黑老大,終于蛻變成國家元老。
征南將軍曹仁駐扎在樊城,迎來了美髯公關羽。
公元219年(獻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國大將關羽統兵北伐襄樊地區,直接和曹仁對話。
曹仁是幸運的。周瑜、馬超、關羽是三大美男子,曹仁都和他們打過消耗戰。
曹仁是不幸的。這三個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周郎是東吳第一,錦馬超是西涼第一,關二爺是西蜀第一,這可不僅僅是由《三國演義》得出的結論。即使是在《三國志》里,我們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和這三個人PK,那可真是老鼠給貓捋胡子——不要命。
可是,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在這三個人面前,曹仁的表現卻占了上風。
渭南破馬超,可能不夠神奇。江陵拒周瑜,則是貨真價實的傳奇。
在關羽面前,曹仁卻是創造神話。
關羽率大軍(有學者考證說是七八萬人),氣勢洶洶向樊城撲來。曹仁以數千人死死守住樊城。
當時,曹仁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天不時,漢水暴溢,城墻浸泡;地不利,南方作戰,北軍不習水戰;人不和,于禁七軍投降,自己以數千人敵七八萬人。
所有人的分析,都得出同一個結論,曹仁必敗。就連一向對曹仁格外器重的曹操,心里也沒了底,一度準備遷都。
可是,膽勇無雙的曹仁最終卻堅持到援軍的到來,成功打退關羽。
樊城保衛戰的重要性正如滿寵所言:關羽不敢前進是因為怕曹仁抄他的后路,如果曹仁棄城而走,黃河以南都將不會是魏國所有。曹仁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守住了樊城,阻擋了關羽前進的步伐,并且在長期的消耗戰中使關羽軍成為了一支疲憊的軍隊,為吳國消滅關羽打下了基礎。
曹仁神話般地擊退關羽,吳國趁火打劫殺了關羽,劉備興軍報仇,雙方你撕我咬,蜀吳元氣大傷,從此徹底失去了和魏國爭霸的可能。魏國在一邊心里樂開了花。
這一切,都是曹仁樊城保衛戰的神話續寫。
元勛偉功,無人能比,曹仁確定了曹氏第一人的地位。
本文節選自《三國那些人那些事》(陳瓷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