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信托”正式成為過往,以后中江信托將以“雪松信托”之名位列68家信托公司之中。
信托百佬匯記者獲悉,6月25日,中江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雪松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這距離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透露擬改名消息僅2個月時間。
實際上,中江信托更名,反映的是該信托公司股權的變動。今年4月,雪松控股正式成為持有中江信托71.3005%的控股股東,明天系徹底退出。
此前,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表示,收購中江信托之后,將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充分發揮大股東帶來的新應用場景和產業資源,尤其是雪松控股上下游的供應鏈金融,進一步拓寬新的盈利空間,提升中江信托行業地位。
6月25日,中江信托發布公告稱,經江西銀保監局審批同意、工商登記管理機關核準,自2019年6月25日起,該司中文名稱由“中江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雪松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由“ZHONG JIANG INTERNATIONAL TRUST CO.,LTD.”變更為“CEDAR INTERNATIONAL TRUST CO., LTD.”,且已經取得新的營業執照。
中江信托表示,名稱變更不影響該司享有的各項權利及承擔的各項義務,原有的業務關系和服務承諾保持不變。
信托百佬匯記者了解到,上一次信托行業內公司更名發生在2017年6月,方正東亞信托更名為國通信托。
彼時,方正東亞信托股權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從方正集團持股70.01%、東亞銀行持股19.99%和武漢金控持股10%,變更為武漢金控持股67.51%、東亞銀行持股19.99%、方正集團持股12.5%,武漢金控取得實際控制人地位。
“目前,我司正在控股股東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力支持下,有序地推進歷史遺留問題專項解決行動。對于已逾期項目,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引下負責到底,積極并有針對性地制定‘一案一策’措施,妥善、有序地化解風險,”中江信托表示。
今年4月22日,中江信托完成工商變更,雪松控股正式入主。在4月22日媒體溝通會上,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就透露,雪松控股將考慮與其他股東一起,對其進行增資,并且準備申請將中江信托改名雪松國際信托,同時更換董事長和改組董事會成員。
股權的變動,導致中江國際信托改名一事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據了解,今年4月,掌舵中江信托15年的原董事長裘強辭去董事長職務。今年5月,由雪松控股常務副總裁林偉龍接替裘強,出任中江信托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
實際上,這也不是中江信托第一次更名,2012年10月,中江國際信托由江西國際信托更名而來,當時的第一大股東是領銳資產等,第二大股東則是江西財政廳。
2018年在經濟下行壓力、金融去杠桿和嚴監管之下,信托業也受到較大影響,中江信托尤為明顯,期間曝出多個項目逾期。
中江信托2018年報披露,該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5億元,同比下滑62.96%;凈利潤7757萬元,同比下降55.2%;凈資產收益率0.96%,信托報酬率0.52%,人均凈利潤27.03萬元。
據介紹,接手中江信托的控股股東雪松控股創立于1997年。作為以實業為本的綜合性產業集團,雪松控股旗下擁有大宗商品供應鏈、化工新材料、旅游文化和智慧城市服務等產業板塊,同時擁有齊翔騰達、希努爾兩家A股上市公司。
“常規的金融早已經是千軍萬馬,我們沒有理由花這么大的代價拿到一個牌照,只是要殺入一片紅海,這跟我們的藍海戰略不符合。”今年4月媒體溝通會上張勁說,雪松控股想走特色金融之路,就是要做聯通雪松上下游的供應鏈金融。
張勁認為,雪松控股主要的產業板塊是供應鏈,上下游已經有8000多家企業,在供應鏈中,真正掌控全鏈條的是核心企業,未來雪松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要擴展到3萬家。“像雪松這樣的核心企業才有可能通過供應鏈金融,一方面獲得上下游的收益,一方面賺取利息收入,傳統金融不是雪松要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