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我們最討厭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長大后做了家長,雖然也免不了將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在內心暗自比較,但受過別人家孩子苦的家長很少會將別人家的孩子提在嘴邊。一味地避免比較,就會萬事大吉嗎?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小故事。
一家幼兒園的活動區內。浩浩、軒軒和強強用拼插玩具建了一座蝴蝶形狀的立交橋。浩浩挑了一輛最漂亮的車說:“這輛是我爸爸的帕薩特。”軒軒一看不干了:“不行,這是我爸爸的‘奧迪’。” 強強更不甘示弱:“我爸爸開的是‘ 寶馬 ’,比你們的都棒 !”
有研究者曾對青島市3所幼兒園進行了調查,發現攀比是小朋友比較常見的行為,且攀比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增加趨勢。90%的小班幼兒的家長反映尚未發現孩子有攀比心理,而90%的大、中班幼兒的家長則反映自己的孩子經常與其他小朋友攀比。
除了“比富”,孩子間也會比誰的衣服漂亮、比誰的玩具好玩、比誰的爸爸“官”更大,甚至比誰的聲音大。由于天真幼稚,在孩子心目中,自己什么都要比別人強,也比別人要好。而且孩子由于模仿能力強,也很容易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教育觀念、價值取向的影響。
很多家長察覺到孩子的攀比心理后,非常焦慮,擔心孩子就此養成虛榮、嫉妒的習慣等,這種顧慮很普遍,但真心不用把事情看得這么嚴重。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家長們不必太憂心。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喜歡攀比未必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關鍵看家長如何因勢利導。
孩子的行為是家長行為的投射。很多家長自身喜歡跟人攀比,比衣服漂亮,比老公體貼,比成績……生活這樣的環境下,孩子難免會受到影響,認為“攀比”就是生活的常態,進而不自覺地去跟別人攀比。 人類天生就有好勝心,特別是在4歲之后。他們渴望得到更多的目光,但由于他們的社會性還沒有充分展開,吸引關注的手段往往還比較幼稚,攀比便是他們常常借助的手段之一,他們往往以為,只要我哪方面比別人好,老師和小朋友就可能關注到我。這些孩子對自身的價值和能力都缺乏自信,往往就很容易借助外在的“強大”,從而來追求在同伴和老師面前的尊嚴感,攀比自然成為他用以“壓倒”其他人的方式。 怎樣對待孩子們的攀比? 有好勝心,攀比心并不可怕,家長們如何順勢引導孩子才是關鍵。如果孩子出于攀比心理向家長提出買什么東西的要求時,家長可以趁機教育孩子。 從薇薇家回來的路上,俊俊嘟嘟噥噥地說:“媽媽,薇薇家的房子多漂亮,咱們家的房子差遠了。” “我們家的房子不是也很舒服嗎?小區還有你喜歡的運動場。” “可是那么小,我都不好意思請小朋友到我們家里來!” “媽媽帶你去過坤坤家,他家的房子還不如咱們家大,你不是也玩得挺開心的嗎?” “那是因為坤坤是我的好朋友!” “是呀,坤坤住小房子,你還是一樣喜歡他。輝輝家住的是別墅,比薇薇家的房子還大,你都不去。” “輝輝動不動就講粗話,還愛打人!” “你看,坤坤人好,住再小的房子,你都喜歡跟他玩,輝輝不討人喜歡,住那么大的房子,你都不愿意跟他玩。重要的還是小朋友本身是不是可愛,而不是房子住的大不大,只要我們俊俊是個很棒的孩子,住的房子再小,也是大家喜歡的好孩子哦!”對家長“橫向比較”行為的模仿
天生的好勝心驅使
甜甜一放學回家,就對媽媽說:“給我買個像馨馨那樣的連衣裙,有帶子的!”因為家里已經好幾條連衣裙了,媽媽就問:“你已經有好幾條裙子了!”
“可是不如馨馨那個漂亮。”
“更漂亮的裙子能給你帶來什么好處?”
“可以讓我比過她。”
“你寫字很漂亮,唱歌能得第一,媽媽都為你驕傲呢,這兩方面都是你努力的結果,裙子是爸爸媽媽給買的,不是你自己的能力,比過別人也沒有什么光彩的。”
媽媽去接牛牛放學的時候,發現牛牛很不開心,原來是跳繩老是比不過妞妞,很沮喪。“妞妞比我小,跳得還比我好,如果連她都跳不過,太丟人了!”牛牛難過地說。
“牛牛真是個積極進取的孩子,媽媽很欣賞你這一點。可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也有不擅長的方面。妞妞跳繩好,唱歌不一定好,牛牛跳繩不如妞妞,可是唱歌比妞妞好啊。對于不擅長的方面,我們可以努力去改進,但不能期望值太高。我們沒必要去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就像沒必要拿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比一樣。”
“……”牛牛若有所思。
媽媽趁機繼續說道:“對于比本領,媽媽有一個更好的建議,那就是我們不跟別人比,但可以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比,只要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最棒的哦!”
★ 兩個關鍵提示 ★
家長自身做好示范
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如果自身就存在攀比這種傾向,那么,就要果斷祛除這種“感染”源,如果無法消除自身的示范作用,則孩子將很難徹底放棄攀比行為,因為每個家庭出來的孩子,都會打著那個家庭的原生烙印。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有些孩子攀比純粹是為了獲取關注和尊嚴。這樣的孩子在日常教養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多多鼓勵夸獎他,讓孩子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多多放手讓孩子做想做的事,讓孩子在不斷積累做事經驗的過程中增強對自身能力的信心,以此幫孩子積聚內心的力量。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不會輕易被外部的關注所左右,更不會執著于向外求尊嚴,自然就很難產生攀比的想法了。
你家孩子也攀比嗎?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沒有什么不好,只要正確引導,你所擔心的虛榮心,好勝心,都不是問題!還能收獲一個更加出色的孩子!
本文來源:《父母必讀》雜志,教育百師通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