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天臺山中
趁著天色沿著山路行走,余光恰好打在寺廟土黃的墻上,早已經過了開放的時間,緊閉的門,偶有僧人從石橋上走過,縹緲的身影消逝遠處。轉去隋塔仰望,亦是只剩下我一名游客在周圍徘徊,抬頭看幾千年前留下的長滿青苔的塔磚,心中悵然,有多少人撫摸過這里的磚石呢?又有多少人在歷史的飛灰湮滅中不再被記起。
▲余光照在寺廟的墻上
走到山下便可以遠遠瞧見隋塔豎立的蹤影了。山下的一片菜地原本普通,卻因為有國清寺僧人的耕種而變得禪意起來,仿佛有種食之便可修得來生幸福美滿的臆想。夜晚回到天臺賓館就餐,或許是此間素食制作可人的緣故,一碟青菜便送了兩碗飯,后來想到自己已經清瘦如風,不應再齋戒,才又點了一盅鮑魚雞湯解饞,罪過罪過。
▲菜地里,遠處的隋塔
聽說一早起來用過早餐去國清寺散步是最好的安排,我效仿如此,收獲頗多。當然萍水相逢,能得到也只是眼見之物,要說能進入心坎里,抑或是與佛又近了多少,都是騙人騙自己的,僧人在寺廟里一住幾十年,都未曾參透佛法,更何況一名匆匆過客。進寺的門票是我近幾年交付的最低,但凡門票收得貴的地方,收獲都不曾太豐厚,我想此處便可見國清寺的價值。
應該是晨課剛過,寺廟里依然聽見有香客在誦經,后院有老者在認真讀經,紋絲不動,不理來客。此時已有虔誠的信徒來上過頭柱香,大殿外的燭火燒得正烈,噼啪作響,有小僧人急促往返于各處殿堂,也有老僧人踱步其中思考,偶爾會仰望長天。我拾級而上,去看了幾處宮殿和傳說中的隋梅,亦在高處遠眺了一下晨霧中的隋塔。據說有一位攝影師賣了自己的公司來此處修行好多年,拍下了無數禪意的照片,我在寒風中裹緊自己紅色的大衣,不敢動靜太大,怕自己一舉起相機,就驚動了哪一尊佛祖,心想,要在這里住上數年,山下會是怎樣的變化?
離開時旅行團也陸續來了,其中有幾個來自新加坡,一老者在入口的佛塔處與我聊天,問答各自的來處和去處,老人說他爬不動樓梯,只好在此佇立等候其他團友,他順手用廢紙折了一只蝴蝶給我,只是后來在輾轉途中,這只會動的紙蝴蝶早已經不知去向。
▲晨間,讀書的僧人
▲國清寺,用腳步丈量房屋的小僧人
▲國清寺,靜坐
▲寺內雕塑圖騰
▲國清寺,勞作的僧人
▲國清寺,寺外石橋
在天臺山中兩日,與國清寺無數次邂逅,竟覺這方山林也有妙處,有梵音,有青苔,有寺廟的清境,亦有來往客人的煩擾,這樣的交錯真實自然,心中隱世不過是如此。
▲國清寺,隋梅
離開天臺后坐車去臨海,中巴司機一路唱國歌直至目的地。如今想起我為何會棄仙居而選臨海,大概也是受名字的影響,對海并無太多熱情,但卻覺得臨海這個地名起得非常巧妙,臨而不至,是一種智慧。鬼使神差地花了兩天時間去看了一條老街,一個東湖,以及一座長城。
▲東湖,門口的玉蘭
?▲古街老人
住進了臘梅路一家酒店,每次回來看見門下塞滿的各式卡片,心里便會念叨兩聲“善哉善哉”。出門的小吃店每天都會路過,點一碗南瓜粥或黑米粥代晚餐,算是自己對此行修心的一個交代,實則是減肥的借口,但每每齋戒完又大魚大肉地犒勞自己,得不償失。后來便在紫陽古街認真地吃了一頓炸雞漢堡,也認真地把這條四通八達的古街走了一遍,不比那些花錢買門票進去卻是空城的古鎮差,有人間煙火氣的街道總是會讓來者產生一些依賴的情緒,仿佛回到了故鄉,仿佛那才是過去的日子。
▲東湖
▲江南長城
▲此間鳥鳴
傍晚是穿過東湖去爬長城,天色已暗,必須趕路行走,走了兩個小時,長城真長,趁未天黑前趕到梅園處出來,一個人跟城墻對話,聽歸鳥在林間鳴叫,偶爾會看見灰色磚墻里探出幾支盛放的玉蘭花來,心中就竊喜,這孤獨的路也并沒有太悲涼啊。
▲紫陽古街,夜色降臨
▲長城遠眺
回到家惦記起天臺賓館炒的一碟青菜來,饞之無比,清茶淡飯的日子很短,卻總有點領悟的,但又無法言喻,只是想起來的時候,覺得心中明亮。太幽靜的環境有時候會讓人惶恐不安,反倒沒辦法把自己引到空靈的境界,于是那幾晚我都無法工作,倒是認真看了幾場娛樂綜藝節目?;氐郊視r在大廳里打開電腦,跟爸爸媽媽一邊瞎聊幾句,聽著電視劇的主題曲開始循環播放,手下的字句卻也飛快地出來了。正所謂清靜由心,即是如此。
微博:@七月娃娃
http://wemedia.ifeng.com/11298028/wemedia.shtml
?臺州風物:總是云淡風輕地提起
?
?---------------------------------------------
??李明旭> 《李明旭私藏》
?
?
?-------------------------------------------------
?
?-----------------------------------------------?---
?http://www.0576tt.com/Special/jg/
?
?
??-----------------------------------
??
?
?我的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