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在傷寒論里只運用了一次,在麻黃升麻湯中,用于咽喉不利。升麻還有透疹解表,解毒的作用。
升麻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中,“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久服不夭,輕身長年。”又稱作周升麻。李時珍解釋周升麻的周說:“周或指周地,如今人呼川升麻之義”,這個解釋是否正確也就無可考證了。
升麻多來源
經考證認為古代使用的升麻大多為升麻屬的植物,但是各地生長植被不同,不同地區使用的升麻不同,古時使用的升麻有多種植物來源。這里就體現出南北的差異性了,中藥在運用中,常常存在這樣的問題。由于我國地域太廣,植被分布不同,古時交通障礙,導致各地用藥不同,常有地方習慣用藥。
現在藥典記載的升麻有三個來源,分別是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莖,這三種植物分布有不同,其中大三葉升麻主要產自東北等地,稱為關升麻。
大三葉升麻
興安升麻主要分布于華北,東北等地區,產自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等地,稱為北升麻。
興安升麻
升麻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等地區,產自四川、云南等地,稱為西升麻(或川升麻)。
升麻
三者在古代都有運用,陶弘景曰:“升麻舊出寧州者第一,形細而黑,極堅實,今惟出益州,好者細,削皮青綠色,謂之雞骨升麻。北部間亦有,形又虛大黃色。”這里可以看出當時所用升麻多為川升麻,并以形細而黑,斷面綠色者為佳。
《本草圖經》曰:“今蜀漢、陜西、淮南州郡皆有之,以蜀川者為勝。”清代醫家楊時泰也認為川產青綠者,方為升麻之佳品。其余醫家認識大多相同。
今升麻主要產自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四川等地,升麻基本為野生。以個大,質堅,斷面黃綠色,無須根者為佳。現在東北等地產的升麻斷面多淺綠色,質量較好。
升麻
綠升麻是什么東東
綠升麻有人說是升麻中的佳品,也有人認為綠升麻是指升麻屬的其他植物。所以綠升麻到底是指什么呢。
前文有講到,古來便把升麻中斷面為青綠色的作為升麻中的優質品,明代醫家繆希雍在其所著《先醒齋醫學廣筆記》中稱“升麻者,綠色者佳”。有習慣就把升麻中質量較好的稱為綠升麻。在昆明等地也將西南等地產的川升麻稱為綠升麻。
質堅實,斷面帶淺綠色
另外在貴州等地將另一種植物藥也叫做綠升麻,指的是毛茛科植物類葉升麻的根莖,在《貴州草藥》中有收載,在四川等地也將他稱為綠豆升麻。
類葉升麻
類葉升麻的根主要用來祛風解表,清熱鎮咳。
呃,所以這個綠升麻指代了兩個東西,中藥里這種同名異物的現象也是很常見的。類葉升麻基本為地方運用。
綠升麻在處方里主要指的是升麻中質優者,如古代將木香中質優者稱為青木香一樣,后來由于和馬兜鈴的根(有一定的毒性)名稱相同,就不再這樣稱呼了,改為廣木香。為了避免出現因名稱混亂,造成的用藥不正確,我們也應該注意區分升麻質優品和類葉升麻的根,分開稱謂。
升麻與廣升麻
在廣西、廣東等地還有一種升麻的習用品,是菊科植物麻花頭的根和藥典記載的升麻來源完全不同。一直以來我們都把綠色的升麻當作升麻中的佳品,在運用時,麻花頭的根與其色澤相似,所以有的就將麻花頭的根作為升麻中的“良品”使用,引起混亂。
現在廣東省中藥材標準將菊科植物麻花頭的干燥根收錄做為廣升麻,規范升麻的使用。
廣升麻 (圖片來自中國中藥材真偽鑒別圖典)
廣升麻和升麻來源于兩個不同的科,其成分藥理也有較大的區別。對比研究發現,廣升麻的主要有效成分為蛻皮甾酮、揮發油等成分。升麻主要含有阿魏酸、異阿魏酸和咖啡酸等有效成分。
其中升麻中還含有具有抗炎活性的4-乙烯基愈創木酚和丹皮酚類成分,并含升麻素類成分;而廣東升麻均不含此類成分。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廣東升麻對兔、大鼠之食物性高膽甾醇血癥具有降膽甾醇作用。升麻有解熱鎮痛,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在地方規范和藥典上記載的兩者的功效描述沒什么差別,但是運用時,廣升麻主要用于解毒透疹,升麻較廣升麻升提之性更強,可以升陽。至于具體的運用情況,我詢問了幾個兩廣地區的醫生后,發現大家都沒有什么運用的經驗,所以兩者更加具體的區別也無從了解到,如果大家有了解更多的,歡迎留言~
現在已不再把廣升麻和升麻混用了。
另外以前在某些地方也有將落新婦的根莖當作升麻使用的。現在也有一些將落新婦混雜在升麻中,充偽。
落新婦 也稱為紅升麻(圖片由李嶄提供)
陶弘景有指出兩者不是同種:“建平間亦有,形大味薄,不堪用。人言是落新婦根,不必爾,其形自相似,氣色非也。”兩者不同,不能同用。升麻來源混用的情況較多,還有許多升麻屬的其他植物或其他科屬的植物,如單穗升麻、云南升麻、腺毛馬藍、澤蘭等。現藥典已規范其來源,其他藥物都不再做升麻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