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之富庶者,暫時也,非永久也。享樂之豐腴,暫時也,非永久也。逐利如夸父逐日,見而不可得之,看似愈發瀕近,實則遙遙無期。
可知,欲望之本源,在于貪戀他者之所得。此他者,有自然,社會,以及他人。人性好嫉,不見我之有,而見他人之有。我有之而不知之,見他人有之則知我沒有之。心中唯有他人有,卻對我有不相聞。如此,便是腰纏萬貫,卻仍心有不甘,所以謂之:貪得無厭。
圖片來源網絡:ai繪圖
人有錢帛,便是至上耶?非也。人生在世,何者為一生之追求?何者為后代之楷模?何者為社會之榜樣?乃橫征暴斂,罔顧人倫之輩耶?乃手眼通天,搬弄是非之徒耶?乃背心悖德,陽奉陰違之犬儒耶?
謬誤也!人之所以貪財,在于其心中之匱空。一飲一食,一床一被。天地相養,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何為道?道德矣,道理矣,大道矣!心中空虛,故而不知足,故而貪慕人之有。心中卑懦,故而不見我,故而只見人之有。可憐矣!
但凡來路不明之財,但凡胡作非為之事,雖能以一時之小聰明瞞天過海,卻不知虧天欠地者,天地自將收之。不義之財,也將轉頭成空。守不義之財之人,看似大富大貴,實則外強中干,心生暗鬼,夜難安寢,何能久長?
真真富貴,乃寵辱兩忘,諧和安寧,知我之有,足我之所足。圣人曰: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心神安定,則貧也樂,富也樂,此樂無價。心慌神措,則貧也愁,富也愁,日夜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