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作藝術品的方式來做設計,會是什么樣?
金色的脊椎骨穩穩的立于地面,
厚重的黃金骨盆形成天然的椅面,
或許你想不到,
這個看上去像人體結構雕塑的東西,
其實是一把椅子。
你更想不到,
制作這把后現代風格的椅子的手法是
在中國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失蠟法”澆鑄工藝。
“撒旦椅”創作者名叫譚志鵬,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
4年前創作畢業設計時,
他曾拜訪了一家制作鑄銅雕塑的工廠。
恰好趕上工人師傅們正用“失蠟法”制作產品。
1100度的銅水瀉下,
白煙冒起,發出“撲哧撲哧”的響聲。
那一刻,
站在作坊角落里的他被深深震撼了。
譚志鵬一直鐘愛“銅 ”這種材質,
喜歡它隨時間改變,由黃變綠,
似乎在記錄流逝的時間。
一直以來,“銅”制作的方法比較呆板,
不適合制作家具。
但“失蠟法”卻讓他重新燃起用銅做家具的念頭。
他覺得這種任由銅水自由流淌的鑄造方法,
不僅可以讓自己對銅的處理變得隨心所欲,
甚至可以讓銅家具獲得雕塑一樣效果。
就這樣,
他創作了畢業設計作品《生肌》。
《生肌》模擬了細胞組織結構的“維諾圖”,
展現了微觀世界里植物生長的過程,
“失蠟法工藝”的運用,
讓整個作品看起來更加中空玲瓏。
譚志鵬的這件作品不僅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認可,
還獲得了中國美術學院優秀畢業設計金獎。
這次成功更堅定了,
他以失蠟法做銅家具的想法。
想成為一位優秀的家居設計師的譚志強,
畢業后,沒有選擇去設計公司工作,
而是創辦了“十貳銅者”品牌。
因為他發現:
當今的時代,家具設計同質化嚴重,
消費者也只把家具當作擺設和工具,
對其沒有應有的情感和尊重,
他想要做受人尊重的作品。
所以,他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限量藝術家居設計。
用創作藝術品的方式來做設計,
不過多的去思考商業的問題,
不基于市場和消費群體的考慮再進行創作,
反而使得譚志強敢于表達自我,
也激發出更多尋常家居設計
不可能想到的創作靈感。
設計“撒旦椅”時,
他將人體內部結構作為原型融入座椅設計。
“如果把人體的脊椎和盆骨反轉過來,
做成一把椅子,
那么在使用坐具時,
究竟是人坐在這把椅子上,
還是椅子坐在人身上呢?”
他希望通過這種位置的互換,
讓人們去反思坐具和使用者的主被動關系。
設計“熔”時,
他將銅水滴落的瞬間凝固下來,
化作一張桌子,
讓人感受到看似靜止的桌子,
也無時無刻不在動著,活著。
從走可愛路線的Tantan小胖人,
到邪魅酷感的撒旦,
譚志鵬的作品,
仿佛自帶一種飽滿的角色感和故事性。
這些作品在雕塑藝術品與實用家具之間,
恰到好處的拿捏,
讓人驚嘆設計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但對他來說,
最不用糾結的就是藝術和設計的二次性,
“每個創作都是一個有趣的小王國,
每個作品,每個系列,
都是小王國里獨一無二的生命。
設計就是我多變人生的一個寫照。”
設計是多變的,
但制作時的謹慎與認真卻是不變的。
從概念到設計、建模、鑄造,
再到最后的打磨,
譚志鵬幾乎全程親力親為。
一件作品出爐少則一個月,
多則幾個月甚至幾年。
他笑言:
“這些作品都是我親手‘撫摸’出來的。”
因為在他看來,
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獨特的地方,
即便采用了相同的材料與工藝,
它的線條、造型、磨砂程度也要有所區別。
從畢業到如今4年過去了,
譚志鵬的設計作品獲得了越來越人的認可,
他也一躍成為國內先鋒設計的代表人物,
不但受邀參加國內外設計展,
還成為知名設計畫廊GalleryALL簽約藝術家。
2016年,他結識了同樣愛銅的設計師羅黛詩,
兩人共同創立了“鸞鸞鳥”品牌。
一同探索“銅”在實際運用中的更多可能。
譚志鵬定下了一個小目標:
積累足夠資金后開設澆鑄工作室,
將自己熱愛的材質、工藝展現給大眾,
讓更多人了解這些雕塑般的家具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其實,從始至終,
譚志鵬所關心的只有一個問題,
就是創作者、使用者和作品三者間共同的成長,
因為在他看來,
“家居設計作品從來不是‘死’的,
創作者和使用者共同給了它生命。
所以每一件作品都值得被尊重。”
正午文化:您為什么會特別鐘意“銅”這種材質?
譚志鵬:銅制品手感敦厚,其顏色是我在作品中最想展現和尊重的一種特質。不做發色處理,隨著時間流逝,原銅色會慢慢沉淀下來,多年以后或許會因環境和使用狀況不同程度地出現銅綠,這是多么富有生命力的一個演變過程!
正午文化:在“鸞鸞鳥”品牌中兩位設計風格不盡相同,是如何加以合作的呢?
譚志鵬:在創作中,我們有各自獨立的研究線,現在能看到的大部分作品都自成系統。但是,我們慢慢地也在嘗試合作,例如2017年的作品——“行走的花器”。在這件作品中,我們第一次將各自擅長的“色”和“形“進行融合,它承載著我們對“花器”這一觀念的思考:水果能否做成花器?花器為什么一定要插花才可以叫花器?為什么不可以是一群小怪物的組合?我們無數次提出類似的問題,這件作品就是在我們彼此碰撞和對話中產生的。
正午文化:對您來說,作品是一個創作想法的展示,還是具有功能性的產品?您是怎么看待一件作品的藝術創意和實用功能的關系的?
譚志鵬:其實這就是作品的定位問題,究竟是定位在家具產品還是藝術品。骨頭椅就是我的一個大膽的形式展示,并沒有考慮所謂的人機工程,它不具有“坐”的功能性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因為它的創作可以引發我后面一系列的作品,這才是創作它的意義所在。
譚志鵬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Gallery ALL中國簽約設計師,專注失蠟澆鑄工藝研究,不斷探索家居產品的雕塑藝術性表達,與設計師羅黛詩一同創立鸞鸞鳥工作室。